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17.2±4.5岁(7~26岁)。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脊柱侧凸冠状位主弯Cobb角97.6°±23.5°(50°~165°),主弯位于颈胸段1例,胸段58例,胸腰段7例。23例同时存在矢状位后凸畸形,Cobb角89.5°±13.9°(47°~165°)。伴有Ⅰ型脊髓纵裂45例,Ⅱ型脊髓纵裂21例,均合并脊髓拴系。所有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Ⅰ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切除骨性分隔、松解脊髓拴系,Ⅱ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松解脊髓拴系;一期术后3~4周,二期行侧凸矫形手术。结果:一期手术时间208.7±107.2min(60~505min),术中出血量297.1±192.6ml(20~2000ml);二期手术时间392.6±150.7min(196~600min),术中出血量2158.8±1158.4ml(450~6000ml)。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下肢肌力提高2级,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其余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2例术前神经功能正常患者二期术中出现脊髓损伤(3.0%,2/66),其中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为4级,感觉稍减退,术后1周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低至2级,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经脱水、激素冲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术后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术后2年随访时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双下肢残留轻度麻木感,大小便功能正常。4例(6.1%,4/66)患者二期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5个月(6~2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冠状位Cobb角为41.6°±17.8°(12°~107°),矫正率为(61.3±14.3)%;末次随访时冠状位Cobb角为43.7°±16.6°(15°~108°),丢失率为(1.9±1.1)%。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8.4°±11.0°(2°~78°),矫正率为(67.6±23.4)%,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为39.7±11.2°(3°~87°),丢失率为(2.3±1.3)%。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椎体骨丢失的组织学改变、椎体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了解激素复合药物对椎体骨丢失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非手术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后药物治疗组。治疗组为去卵巢后3周给予盖福润(gevrine)0.8mg/kg,羟乙膦酸钠35mg/kg,1次/d。术后12周处死各组大鼠,进行骨形态计量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的骨小梁体积占海绵骨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椎体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的力学强度降低(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治疗组骨小梁体积占骨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椎体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骨的力学强度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复合药物盖福润和羟乙膦酸钠能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形成,对大鼠脊柱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后有无必要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基础上加用钢板固定。方法自2006-08-2010-08对55例实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2组:A组2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B组3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根据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作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暴露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融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术后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年时颈椎的生理前凸丢失程度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椎间高度术后改善明显(P<0.01);术后随访1年椎间高度丢失程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融合和加用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加用钢板有助于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椎间隙塌陷和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减压、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Vigor植入、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31例患者腰椎侧凸矫形良好、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减压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可达到矫形、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有相关性,但具体病因还未能明确.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爆炸伤101例的救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爆炸伤是一种最难急救的伤类 ,其特点是难以诊断、难以把握救治时机[1 ] 。本文结合我们已进行的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和 1994年 4月以来 5次参加抢救 10 1例爆炸伤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 ,来探讨爆炸伤的特点及其救治对策。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0 1例 ,男 89例 ,女 12例 ,年龄 13~ 5 3岁 ,平均 (2 9 3 6± 0 69)岁。致伤原因 :星、箭爆炸伤 4 2例 ,第一节火箭脱落坠地爆炸伤 2 8例 ,炮弹及弹药爆炸伤 3 1例。损伤类型 :冲烧毒复合伤 12例 ,冲毒复合伤 2 9例 ,冲击伤 18例 ,挤压伤 9例 ,弹片伤 14例 ,多发骨折 13例 ,烧伤 6例…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病因。该病是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出现马鞍区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自从1934年Mixter和Brr首次在《新英格兰杂志》报道该病的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所见、病理表现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逐渐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CP)的研制与初步应用,以能规范诊疗常规、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约占门诊下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疾患,他们往往以顽固的胸腰背部疼痛来就诊,在70岁以上人群中有20%的人会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率为26%,并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在超过80岁的人群中,此病的发病率能接近40%[1].  相似文献   
9.
背景:稳定、有效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深入研究脊柱侧弯继发脊髓损伤的前提和研究分析脊髓损伤机制的有效路径。目的:评估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大白鼠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15只无明显脊髓神经症状的模型大白鼠被置入直径6cm的专用玻璃管中直立状态生活6~10d,建立脊髓损伤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大鼠模型。结果与结论:13只大鼠均表现为双侧后肢瘫,后肢及尾部无活动,对针刺亦无反应,排尿障碍,排便未见明显障碍;所有大鼠都出现双侧后肢及尾部的皮毛枯萎,无光泽,部分开始脱毛。BBB评分平均为7.3±2.2。改良Tarlov评分:0级5只;1级2只;2级4只;3级1只;4级1只;5级0只。影像学观察示:先天性的缺陷遍布脊柱的所有节段;在部分实验动物身上,还发现在侧弯顶点的楔形半椎体和间盘一起向椎管方向移位。组织化学观察示:骨与脊髓滋养血管破坏的先天性缺陷,与脊柱的骨性结构破坏部分对脊髓相应节段造成的压迫是一一对应的;畸形顶点水平,可见血管分布缺失区域,在侧弯顶点水平脊柱静脉丛血管组织的凋亡现象。提示动物模型伴随的复杂脊髓损伤症状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相近似,动物模型的可重复率在87%(13/15)。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 7铅垂线距S 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200-6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