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主要观察术后病理诊断率、GS分级诊断率、并发症。结果本组取材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1.52 min,取得组织条(1.48±0.50)条,病理诊断率为84.5%(49/58),病理肝炎活动度(G)和肝纤维化程度(S)分级诊断率为72.4%(42/58)。经皮肝穿刺操作未导致肝功能指标数值(ALT、AST、ALP、GGT、TBIL)在短期内显著性增高。8例(13.8%)肝包膜下少量出血,经内科治疗后无进展。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病理及GS分级诊断率高,并发症可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45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随访观察肿瘤近期局部疗效及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粒子植入后的总体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共对177个肺转移瘤进行粒子植入治疗,6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显示46.3%的肺转移瘤为CR、32.8%的肺转移瘤为PR、11.3%的肺转移瘤为SD、9.6%的肺转移瘤为PD;DCR为90.4%。中位随访期为22个月,粒子植入后1年、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71.1%、45.7%和25.7%。血管侵犯(HR=3.01,95%CI:1.26~7.21,P=0.01)、肺转移瘤的数量(HR=2.69,95% CI: 1.05~6.89,P=0.04)是粒子植入治疗HCC 多发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HCC 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且无血管侵犯及肺转移瘤数≤3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3.
我母亲现年79岁,因右上腹痛去医院做了经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胆囊癌并肝脏侵犯(19mm×21mm),与结肠肝曲分界不清。我母亲平日里常感颈椎、腰椎不好,心脏也不太好,其他基本正常。从她目前情况看,没有出现体重减轻,也无巩膜、皮肤黄染等情况,但有时感觉腹胀,阵发性腹痛。我想请教专家,胆囊癌可以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EChT)兔肝VX2肿瘤后残余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移植方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后行EChT,通过控制肿瘤边缘的酸碱度造成肿瘤残余,采用免疫组化、TUNEL法、活组织细胞内显微注射、明胶酶谱法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探讨残余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①病理学观察显示EChT后第1周时残余肿瘤细胞被大量纤维组织包绕;治疗后第2周,残余肿瘤细胞数目增多,其周围仍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治疗前肿瘤细胞核质比例增大,核异型性明显,线粒体数目较多但发育幼稚,细胞间连接较少。EChT后第1、2周,胞质内线粒体体积增大,发育较成熟,细胞间连接增多。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阳性指数在第1、2周时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指数及Bax阳性指数在EChT后第1、2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指数与Bax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③Cx32阳性指数及LY扩散范围在治疗后第1、2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微注射后LY CH荧光染料在肿瘤组织内的扩散范围与Cx32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④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含量的结果显示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治疗后第1、2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ChT治疗后2周内残余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明显改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较大肝癌行EChT治疗时肿瘤残余将难于完全避免,残余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对正确选择治疗后复查及再次治疗时机,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轴电极和针式电极对肝脏毁损的情况,初步评价自主研发电化学治疗(EChT)同轴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同轴电极和传统针式电极分别对5只犬肝脏进行EChT。在25 mA条件下,分别检测电量5、10、20、40、90 C时阴、阳极周围组织坏死量,并观察病变及相邻区域组织结构的变化。EChT前后检测血中肝脏酶ALT、AST、GGT和ALP的变化。结果两种电极的阴、阳极均随着电量的增大而组织毁损范围增大,其走向接近对数曲线。外周阴极的毁损体积较阳极为大,在相同电量作用下,同轴电极与传统针式电极效力相当。在阳极区呈凝固坏死,阴极水肿坏死。超微结构显示在阳极坏死程度与距电极的距离相关。阳极周围坏死边缘pH4.5~5.5,阴极周围坏死边缘pH9~10。EChT前后肝脏酶谱没有显著差异,但AST、ALT、GGT和ALP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自主研发电化学治疗同轴电极与传统针式电极具有相近的肝脏毁损作用,毁损范围与电量呈正相关;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具有广泛临床治疗前景的电化学治疗电极。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发生在纵隔内,发生于腹膜后的支气管源性囊肿则较为罕见.现将笔者所见的2例报道如下,并对本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9岁 ,因发现消瘦及右胸膨隆 1个月 ,右胸内包块半个月 ,拟诊右胸内肿瘤入院。半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现象 ,无发热 ,在当地医院行胸部B超检查 ,诊断为右胸内包块。患病以来食欲正常 ,无畏寒发热 ,无胸痛及声嘶。查体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正常。气管向左偏移 ,右胸廓明显膨隆 ,肋间隙增宽 ,胸廓无压痛 ,呼吸节律整齐 ,右胸呼吸幅度减弱 ,右胸叩诊呈实音 ,右肺未闻及呼吸音。CT增强扫描 :右侧胸腔内可见巨大肿块 ,占据全胸腔 ,纵隔左移 ,右肺萎陷。肿块从心后向左突向左侧胸腔。肿块密度不均匀 ,呈条状、片状、结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在于认识胆系正常和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胆系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IVC、ERCP、PTC、T管造影以及CT为手段从事本课题的研究,历时20余年,对胆系的影像 解剖,正常值的测量和病理状况的影像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 ①胆系造影研究:提高静脉胆系造影的显示率和分析了易引起误诊的原因,促进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确立了国人胆系正常径线标准。并研究了CT胆造影原理及其影像学表现。②胆系结石影像表现的研究:发现胆结石在静脉胆系造影中的延迟显影、持续显影、铸型充盈缺损和泥砂样结石的堆砌等新的征象。对国人的胆管结石的分型提出了建议,即:肝外型、肝内外型和肝内型,并将肝内外型和肝内型再分为若干亚型。认为CT值<40Hu是诊断胆固醇结石的标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利用计算机判别胆固醇结石和非胆固醇结石的判别函数式,其正确率为92.7%。③肝外胆和的解剖的影像研究:通过对肝外胆管内径的认真研究,确立了国人胆各段的X线测量的正常值标准。还发现肝外胆管内径只是十二指肠连接区的动态解剖。此外,还对异常胰胆管连接、胆囊管的异常连接等进行了描述。④胆囊管疾病影像学研究:提出它是胆胰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学因素,理应属先天异常的范畴。还提出了“胆囊管低位异位汇合综合征”的概念。⑤梗阻性黄疸的影像研究:在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研究中发现了两个较为特异性的征象,即:ERCP表现为不扩张的胆总管和癌栓充盈膨大的胆管相连的“网球拍征”;扩张的肝外胆管充以癌栓理,直接法造影表现犹如一管盛满含固态乳酪凝絮张液体,称之为“凝絮征”。建立了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计算机辅助CT诊断系统。用其进行前瞻性分析,正确率良性为81.8%,恶性78.1%。研究了手术损伤胆管狭窄的各种征象,提出了其基本影像特征。⑥我们还对胆系战伤的X线表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胆系损伤的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  相似文献   
9.
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胃肠造影检查实习教学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胃肠造影是放射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放射科医师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是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现将我们在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胃肠造影实习教学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单层螺旋CT观察腹膜后淋巴结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腹部螺旋CT扫描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螺旋CT观察 2 40例腹膜后淋巴结显示及上腹部疾病情况。结果  2 40例上腹部检查未发现疾病的有 5 2例 ,皆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 ;发现有疾病的 188例 ,其中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2 3例。结论 在一般情况下 ,螺旋CT常规扫描难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影 ,如果显示腹膜后淋巴结影短径大于 3mm ,则多为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