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螺钉(DCS)治疗82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82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16.8±6.4个月。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髁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中出血存在差异,逆行交锁钉出血较多。结论:动力髁螺钉和逆行交锁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能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系统与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F内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在1~2年的随访后,分析畸形的纠正状况、并发症情况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较为良好,椎管的内占位、神经功能分级显著降低,CoBB角显著减小,伤椎前缘压缩比升高。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有利于椎体的复位及保持椎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不同粘结剂和不同边缘设计对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设计、操作,为临床减少微渗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颗离体牙,按不同肩台形式随机分为凹形肩台组、直角肩台组和斜面形肩台组。制作金属冠。每种肩台分别用3种粘结剂粘固,分别为Rely X Unicem树脂组、3M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组和聚羧酸组。经冷热循环实验后氨化硝酸银染色,显影。沿牙体长轴切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冠修复体剖面染料渗透情况,并进行分级评估,对各组微渗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肩台组中,树脂组微渗漏最少,聚羧酸组微渗漏最大(P<0.05);相同粘结剂组中,凹形肩台组斜面形肩台组微渗漏无明显差别(P>0.05),均少于直角肩台组(P<0.05)。结论:树脂类粘结剂抗微渗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及聚羧酸类粘结剂,是全冠粘结的首选材料;凹形和斜面形肩台是减少微渗漏的理想肩台形式。  相似文献   
54.
牙根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 ,可由于外伤、畸形中央尖、龋坏等引起的牙髓炎症及坏死 ,导致其根管感染 ,出现根尖周炎症 ,影响牙根及根尖孔的继续发育形成 ,在临床上较多见。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应用替硝唑、氟罗沙星和地塞米松糊剂充填根管 ,控制根尖周组织感染 ,从而诱导根尖的发育 ,取得了显著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门诊就诊患者 ,年龄 9~ 14岁 ,共 5 8例 6 3颗患牙。其中男 37例 ,女 2 1例。上颌前牙及前磨牙多见 ,中上前牙 4 6颗 ,下颌前牙 3颗 ,前磨牙 14颗。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 2 8…  相似文献   
55.
自制“灌洗装置”于大肠癌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排污(减压)和灌洗的理想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全封闭式肠道术中排污和灌沅装置(以下简称装置)行56例(A组)结、直肠癌术中排污和灌洗,并与传统的灌洗方法(B组)对照观察。结果 应用本装置对56例结、直肠癌行术中排污与灌洗后,肠管Ⅰ期吻合42例,腹壁人工肛门14例。术中全无粪水污染腹腔,无闻臭气。整个灌洗过程顺畅,灌洗速度快,肠道清洁度高。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腹壁切口全部Ⅰ期愈合。结论 本装置突破了国内外传统的开放式或相对封闭式的术中结肠灌洗模式,开启了完全封闭式的术中结肠灌洗的新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粪产碱杆菌败血症较为罕见。随着抗菌与化疗药物的发展及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由该菌致病的比例日趋增多。本文就3家医院14例加以综合分析报道如下。资料14例均由血液培养出粪产碱杆菌。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4个月至53岁。均有发热(37.8~40.1℃),热型除1例为稽留热外,其他为弛张热,热程3~33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9年和2009年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以及1999年和2009年初治的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99年收治双侧甲状腺癌26例,包括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16例,先后发生的甲状腺癌病例10例;2009年收治双侧甲状腺癌130例,包括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104例,先后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26例。1999年16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中,双侧微小癌2例(12.5%),单侧微小癌5例(31.2%);2009年104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中,双侧微小癌28例(26.9%),单侧微小癌80例(77%)。2009年104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达70%,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例颈侧区转移率为13.3%,而有中央区转移的病例颈侧区转移率达56%。结论 2009年资料与1999年资料相比,双侧甲状腺癌构成比和微小癌比例差异显著,B超的广泛应用和准确度提高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双侧甲状腺癌应该常规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且仔细探查有无颈侧区转移。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