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8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熊元  米博斌  闫晨晨  李卉  周武  孙云  夏天  曹发奇  侯志勇  于腾波  喻爱喜  赵猛  谢肇  赵劲民  吴新宝  蒋协远  余斌  张殿英  吴丹凯  刘光耀  刘国栋  花奇凯  刘梦非  胡益强  程鹏  薛航  卢力  楚翔宇  胡良聪  陈朗  查康康  林传陆  余臣焱  陶然阳  林泽  谢旭东  韩艳玖  郭晓东  叶哲伟  周启胜  刘勇  王俊文  夏平  车彪  胡冰  何承建  王光林  王栋梁  林凤飞  倪江东  王爱国  傅德皓  董世武  陈林  许新忠  苏佳灿  唐佩福  姜保国  张英泽  付小兵  刘国辉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2023,(6)
慢性难愈性创面(CRW)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原因, 是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难题之一。针对CRW病因复杂、疗效不佳的现状, 相关领域诊疗专家有必要对CRW的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 并制订规范化诊疗指南。为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 依据需求牵引及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 最终制订《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 从CRW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术后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合并症管理及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 为CRW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3.
<正>下咽、喉、气管及咽旁间隙解剖学上相连,功能上相辅,一旦发生肿瘤则可彼此相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7年2月发行的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与WHO(2005)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重点介绍了黏膜前驱病变;将恶性上皮性肿瘤最常见的、经典的组织学类型命名为普通型鳞状细胞癌(conventional squamous cell  相似文献   
34.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总结我院1990~2003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其中青紫型先心病98例,男66例,女32例.足月儿82例,早产儿16例.生后3 d内呈青紫者60例(61%),3~14 d出现青紫者28例(28.5%),15~28 d出现青紫者10例(10%).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青紫、心力衰竭、呼吸急促,心脏杂音.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预防高危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率,促进NK细胞相关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而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我们对5例高危难治白血病移植后进行了CD56+细胞富集的预防性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方法 5例病例均为复发难治白血病,单倍体清髓移植后2个月以上;采集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2次,一次性采用CD56~+免疫磁珠分选柱分(Miltenyi)一步分选,分别观察输注相关毒性、白血病复发、总生存,NK细胞活性测定2例,所有供患者均行KIR配型。结果 5例分选后CD56~+细胞纯度4例均在90%以上,1例为71.3%,分选回收率在48%~59.5%之间,2例分选后产品进行NK细胞活动测定提示杀伤活性良好,5例病例均未出现输注反应,输注后3个月内无输注相关的GVHD出现,输注后有3例复发(其中1例为髓外复发),总生存4例,1例死亡,3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 Clini MACS通过CD56~+分选柱分选供者来源的CD56~+细胞,对供者淋巴细胞进行NK细胞富集,分选纯度较高,产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是安全的,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更进一步的疗效可能需要反复多次输注,需要更多的样本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制备具有半乳糖基和稳定磁性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并对半乳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的糖化比率、磁性及药物含量进行检测.方法 将乳糖和白蛋白用还原胺法合成半乳糖基人血白蛋白(galactosylated human serum albumin,Gal-HAS);采用滴定水解法制备直径在70mm左右Fe3O4磁性纳米粒.再将半乳糖白蛋白、Fe3O4磁性纳米粒及纯盐酸阿霉素按一定的比率混合,通过在精制棉子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固化变性、乙醚洗涤等工艺制备出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半乳糖白蛋白的糖化比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将纳米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半乳糖基磁性纳米粒的运动情况,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粒径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结果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糖化比率为32;Fe3O4纳米粒径在(70±30)nm左右,粒径均匀;阿霉素的含量为58.45μg/g,阿霉素的包含率为97.53%;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溶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纳米粒迅速向磁铁的方向移动并发生聚集,当磁铁与纳米粒的距离加大时,纳米粒运动速度减慢,并沿磁力线的方向成串珠状聚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Fe3O4颗粒均匀分布在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结论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具有较高糖化比率、稳定的磁性、靶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以及释药速率可控制等特点,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载药工具.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ESD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时间分为≥60 min和<60 main两部分,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对包括肿瘤部位、类型、病理诊断、非抬举征、术中严重出血等5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ESD平均手术时间(50.3-42.8) min,病灶平均大小(31.9 ±44.9)cm2,整块切除率为91.4%,R0切除率为90.5%,治愈性切除率为88.6%.穿孔发生率为5.2%(11/210),迟发性出血率为0.5%(1/21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40 mm或跨结肠袋(OR 3.466;95%CI:1.594~7.538)、病变位于弯曲部(OR 2.270;95% CI:0.175~9.227)是影响结直肠ESD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60min).结论 结直肠肿瘤直径≥40mm或跨结肠袋,病变位于弯曲部可明显延长ESD手术时间,使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膜(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75岁的患者216例,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和(或)IMT增厚患者117例(颈动脉异常组)和颈动脉正常患者99例(正常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异常组的年龄、肱动脉脉压(PP)、中心动脉收缩压(c SBP)、中心动脉脉压(c PP)、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x)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多(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与年龄、c SBP、c PP、AP和AIx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肱动脉血压则无明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 PP和AP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IMT增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已成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取得的治疗效果令人鼓舞,但不同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还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和对结直肠癌干细胞表型及功能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周围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个体化放疗、化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引言医学影像增强检查多经静脉高压快速团注大剂量高浓度、高渗透压、高黏滞度的对比剂[1],检查流速常为2.0~6.0 mL/s,甚至更高[2]。注射时压力大、瞬间流速快,若患者血管条件差,留置针材质、型号与注射流速不匹配,反复穿刺,固定不当,易导致对比剂外渗甚至留置针断裂[3]。目前,可用于对比剂高压注射的输注工具种类繁多,主要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血管条件差者也可使用耐高压型中心静脉导管[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