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3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51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1257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01篇
  3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评估趋化因子在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生成和消退规律及其机制 ,对认识血管生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血管生成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趋化因子调节血管生成的有关研究 ,着重介绍最近一些评估趋化因子介导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方法。1 趋化因子在血管生成中的研究  趋化因子 (chamomiles ,chemoattrac tantcytokines)是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细胞向高浓度刺激物方向的定向运动 )的小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分子量较小 ,绝大多数趋化因子在氨基酸序列上都有 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 ,根据前两个半胱氨酸的相对位置不同 ,可以分为四大类 :…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泸州医学院心肌电细胞实验室完成。日本大耳兔10只,经兔髂嵴无菌抽取骨髓,采用Percoll液进行梯度离心法和体外细胞贴壁分离培养法相结合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成脂诱导剂和含成骨诱导剂的改良的伊格尔培养基进行实验组(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培养,对诱导培养后的细胞进行生长形态学特征观察),对照组(采用不加成脂、成骨诱导剂的伊格尔培养基),两组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后的苏丹脂肪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胞外矿化基质测定,并进行细胞成脂和成骨率比较。结果:从10只实验动物中均成功提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中有2只动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时出现污染,8只获得成功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2ld成脂诱导培养后实验组的许多细胞胞浆内均出现较多的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脂肪染色呈橘红色,同时Kossa法也检测出少许成骨分化,其比例为70%(28/40)干细胞可转化为含有脂滴的脂肪细胞;10%(4/40)干细胞转化为含有钙结节的成骨细胞。②经过21d向成骨诱导培养后实验组出现一些细胞基质逐渐堆积、并出现基质矿盐沉积,Von Kossa法测定形成的钙结节,同时苏丹脂肪染色也检测出少许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比例为40%(16/40)干细胞可转化为成骨细胞,20%(8/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转化为脂肪细胞。③对照组用苏丹脂肪染色后显示5%(2/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用Von Kossa法测定矿化结节形成比例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成骨率10%(4/40)。结论:在适当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一部分转化为脂肪细胞,另一部分转化为成骨细胞,两者分化存在一定关系:分化的脂肪细胞多,则成骨细胞少;分化的成骨细胞多,则脂肪细胞少。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自拟三黄汤联合缬沙坦治疗代谢综合征(MS)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MS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三黄汤治疗,6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体征指标、血脂血糖代谢指标、尿液学指标、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脂指标(TC、TG、LDL-C、HDL-C)、血糖指标(FPG、2h PG、Hb A1c和HOMA-IR)、尿液学指标(UMA、UACR、24h TP、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转铁蛋白)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微量白蛋白尿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血清APN水平显著升高而瘦素、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三黄汤联合缬沙坦治疗MS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和机体代谢率,调节血脂血糖紊乱程度,控制微量白蛋白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对高糖暴露环境中脂肪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鸡尾酒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5.5 mmol/L低糖(NG)或25 mmol/L高糖(HG)葡萄糖培养基培养脂肪细胞24 h;HG环境下用不同浓度CXCL14处理3T3-L1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消化道皮肤素(GSDMD)、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SDMD、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转录水平。LDH测定试剂盒检测脂肪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Annexin V-FITC荧光检测细胞死亡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高糖环境下脂肪细胞焦亡发生率升高,CXCL14处理可提高脂肪细胞增殖活力,但脂肪细胞焦亡相关指标却受到CXCL14浓度梯度的不同影响。50 nmol/L CXCL14处理可降低高糖环境下脂肪细胞GSDMD、NLRP3、IL-1β mRNA以及NLRP3蛋白的表达,下调脂肪细胞LDH活力,减少Annexin V-FITC荧光染色细胞死亡率,但25、100、200 nmol/L CXCL14对其焦亡的指标却呈反向趋势。并且50 nmol/L CXCL14干预后脂肪细胞NLRP3、Caspase-1蛋白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结论CXCL14对高糖环境中脂肪细胞焦亡的影响与其浓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miRNA?484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qPCR 、CCK?8法、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定量检测研究miR?484对人脂肪细胞增殖及成脂分化的作用。运用Targetscan7.2对miR?484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84与靶基因的结合,使用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miR?484对靶基因的作用。结果:miR?484在人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低表达。过表达miR?484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而沉默miR?484与过表达作用相反。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APK8是miR?484的下游靶基因,且miR?484可抑制其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过表达MAPK8可部分挽救miR?484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结论:miR?484可以通过抑制MAPK8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为研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无菌分离猕猴冠状动脉,胶原酶短暂消化后采用组织黏附法分离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选CD31阳性细胞,确定内皮细胞纯度;经前列腺素E2(PGE2)刺激后,以CCK-8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以Transwell法和Matrigel胶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体外成管功能。结果 猕猴冠状动脉原代细胞在10~14 d细胞覆盖培养瓶面积的80%左右,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和铺路石状。流式检测其纯度为31.7%左右,分选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再次检测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PGE2能显著上调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功能研究表明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可以作为模拟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7.
邱方泓  张桂菊 《药学研究》2023,42(7):517-525
肥胖是长期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脂肪组织的异常增殖与肥大密切相关,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是抑制肥胖的一种方法。近些年,小檗碱(BBR)被发现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质积累的能力,并通过PI3K-AKT、Ucp1、AMPK、AMPK-PGC1α轴影响脂肪细胞分化的进程。本篇综述介绍了BBR对脂肪细胞增值分化、脂质积累和脂肪产热的影响,从而为BBR如何通过脂肪产热帮助预防和管理肥胖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受体1(TfR1)在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异常表达情况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首先,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出生后1月(P1M)至P12M各发育时间点,APP/PS1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大脑TfR1的表达情况;其次,取APP/PS1转基因与野生型新生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培养12 d后利用TfR1 shRNA质粒干扰TfR1基因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干扰后细胞TfR1的表达变化;ELISA技术检测TfR1干扰前后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分泌量;利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标记神经元突起,观察TfR1干扰前、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变化;最后,利用FM1-43染色观察由TfR1介导的轴质运输中囊泡的运输情况。 结果 在APP/PS1转基因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TfR1的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P6M之后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fR1 shRNA 干扰后可以使原代神经元细胞内TfR1基因沉默,使其突起明显变细、变长并影响囊泡的运输。与对照组相比,TfR1基因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原代神经元中表达量减少,荧光减弱。 结论 APP、PS1基因突变可导致TfR1的表达下降;APP/PS1转基因小鼠原代神经元经TfR1 shRNA干扰Aβ1-42分泌量增多,影响神经元突起的生长,使轴质运输速率减慢,囊泡的活动减缓,加重AD病情。故TfR1的表达可以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后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对这种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到原代培养5~7 d(DIV 5~7)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持续培养,DIV 20时分为对照组、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组和Tm+4-PBA预处理组(Tm处理前1 h给予4-PB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Bi P和突触蛋白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分析树突棘密度,采用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结果:Tm处理后使Bi P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4-PBA预处理使Bi P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0. 05)。Tm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的表达下降能够被4-PBA抑制。Tm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可被4-PBA抑制。结论:Tm能够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而引起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表达下降,而提前给予4-PBA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树突棘密度下降及突触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miR-202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AMO-miR-202和乱序对照miRNA细胞系,随后诱导分化。至分化的第9天,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情况;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2(PPARγ2)和a P2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2、a P2和miR-202靶基因PPARγ辅助活化因子1β(PGC1β)蛋白表达。结果经293T细胞慢病毒包装AMO-miR-202、乱序对照miRNA,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约80%~90%荧光细胞;将上述2组病毒液分别感染3T3-L1前脂肪细胞后,可见约70%~80%荧光细胞。AMO-miR-202组细胞内脂滴及PPARγ2和a P2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乱序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与乱序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AMO-miR-202组PGC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PARγ2和a 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乱序对照组和脂肪细胞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202可能通过抑制PGC1β、提高PPARγ2和a P2的表达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