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821篇
内科学   68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54篇
综合类   1822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37篇
  3篇
中国医学   845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李子荣等提出的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建立股骨头坏死三维模型,分为 M型(内侧型)、C型(中央型)和 L型(外侧型),其中 L型包括L1型(次外侧型)、L2型(极外侧型)和 L3型(全头型)。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为该分型的保髋治疗提供了一定力学依据,显示外侧柱的存留是精准预防塌陷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力学基础。 腓骨支撑坏死股骨头保髋手术:是对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需要保留股骨头患者进行的一种手术方式。首先需对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清除一定坏死骨,空腔填塞松质骨(髂骨为主),打压结实后植入腓骨(异体或自体)支撑,给坏死区的提供力学支撑及生物学修复,预防股骨头进一步坏死及塌陷。 背景: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与外侧柱存留密切相关,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是根据三柱结构确立的,对股骨头塌陷的预测准确性高。 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各分型仿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各分型腓骨植入的力学变化,探讨外侧柱存留对保髋疗效的意义,为该分型的塌陷精准预测提供基础。 方法:建立正常股骨头、中日友好医院分型(M型、C型、L1型、L2型、L3型)股骨头坏死及其腓骨植入3组11种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观察各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位移值及股骨头内部载荷传递模式。 结果与结论:①坏死组位移最大,应变最大,且因坏死分型不同而位移不同,位移变化如下:M型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血液、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发病是否仍然存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并且对前兆升集合与前兆降集合分界点的选取进行改良。方法利用2004-01/2014-04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结果全国甲肝、乙肝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丙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猩红热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通过Excel 2003软件获取甲肝、乙肝的最佳截取点分别在11月和8月,两者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都呈负相关关系(甲肝:r=-0.9378,P=0.006;乙肝:r=-0.8473,P=0.03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83.3%,外推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33.3%。结论全国甲肝、乙肝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乙肝的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的优越性及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56例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纳入试验。综合治疗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4~47岁,平均31岁;患手共47只129指,以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0岁;患手共42只107指,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仅作简单的康复性锻炼指导,由患者在院外自己完成功能锻炼。采用Swanson法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九孔柱试验法对患手整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和手整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9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3~20个月。治疗前A组患指的强直失能指数(indexofankylosis,IA)值为82%±20%,B组为78%±17%;治疗后A组为45%±13%,B组为52%±14%;治疗前后A组IA差值为37%±15%,B组为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九孔柱测量值28.34±5.62s,B组为27.47±5.78s;治疗后A组为20.73±4.25s,B组为21.86±4.12s;治疗前后A组九孔柱测量差值为7.61±2.27s,B组为5.61±2.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毒之法,采用自拟方(党参、黄芪、土茯苓、忍冬藤、沙参、旱莲草、洒大黄等)治疗慢性肾衰24例,总有效率83%,提示本方法能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尿渗透压、改善贫血、调整钙磷代谢,增加蛋白合成,促进肾功恢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面罩固定,运用X线模拟定位机对其进行校正,发现鼻咽癌9%,颅脑肿瘤(术后)7%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对其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寻求减少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癌。以41~50岁发病率最高,病因尚未明确,但有些病如家族性息肉病,已被公认癌前期疾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癌肿病理类型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右半结肠癌的全身症状以贫血、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左半结肠癌以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现将我院诊治1例结肠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7次血清T2、T4值的检测,并与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T3、T4检测值比较.发现发病早期(5病日内)各型HFRS血清T3值均低于正常组,中型、童型患者T4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T4值,发热期出现降低,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下降最为明显,多尿期开始恢复,恢复期T3值接近正常,T4值反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对HFRB患者进行血清T3、T4的检测,对HFRS的早期分型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效果。方法 总结2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临床资料。男1例,女2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4岁。单侧17例,双侧5例。21例女童中,有正常分次排尿伴异常漏尿18例,完全持续性漏尿3例;1例男童有上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异位开口于阴道14例、尿道4例、前庭3例、膀胱颈1例。结果 手术治疗20例,其中肾切除者11例、半肾切除者7例,术后漏尿症状消失,3例合并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仍有尿失禁;1例直肠化膀胱术无漏尿症状。结论 明确诊断,选择合理手术是小儿异位输尿管口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