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从而为肝硬化患者的牙周疾病提出预防建议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3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牙周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牙龈出血检出率为74.67%,牙石检出率为90.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发生牙周炎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比女性要高;与35~44岁的肝硬化患者相比,45~59岁的肝硬化患者发生牙周炎风险增加(OR=2.263,95%CI:1.268~4.038,P=0.006)。结论 肝硬化患者牙周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应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1株临床分离的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为临床复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诊断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使用PCR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然后利用二代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拼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分析该菌株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 该菌株血清型为K1型,采用PCR方法发现该菌株携带wabG、uge、kfuBC、aerobactin、rmpA、magA和 fimH 7个毒力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基因型为SHV型)。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发现该菌株的基因组还携带clbB、iroC和rffG 3个毒力基因。结论 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为K1,除了携带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外,还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增加了治疗难度。全面分析感染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可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回顾性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为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发生血流感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至血流感染发生后3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对纳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入组124例患者,死亡55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女性及年龄为46~65岁患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且多数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25分。2组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合并肝细胞癌、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12 h内应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6~65岁(OR=3.450,95%CI:1.042~11.420),感染前MELD评分>25分(OR=6.949,95%CI:2.080~23.209),感染发生后>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OR=3.142,95%CI:1.013~9.747),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OR=5.260,95%CI:1.681~16.459)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如果年龄在46~65岁、感染前MELD评分>25分,感染发生后>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预后差。  相似文献   
34.
201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仍不容乐观,刚果(金)埃博拉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南美洲、东南亚登革热病例数又创新高;欧美、非洲多国麻疹病例数继续攀升;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给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带来阴影;2019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挑战,人类须时刻做好准备。本文对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 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 91 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 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 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 vs. 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 vs. 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关于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初诊中高危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疗效(NCT04061876)的单臂、开放性临床试验患者,一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亚群尤其是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前瞻性观察本院23例采用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的中高危a GVHD患者的疗效,同时监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和MDSC的变化特征,并与20例allo-HSCT后无a GVHD及23例采用激素一线治疗的a 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3例中高危a GVHD患者采用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后28 d的CR率为78.26%(18/23)。治疗28 d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P=0.08)含量低于治疗前,而研究中监测的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与难治性a GVHD患者相比,CR患者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呈下降趋势。治疗28 d后,a GVHD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P=0.03)及CD8+CD28-T/CD8+CD28+T细胞的比值(P=0.03)明显高于allo-HSCT后无a GVHD患者。alloHSCT后,a GVHD患者外周血中粒系MDSC(G-MDSC)含量均低于无a GVHD患者,allo-HSCT后14 d差异最为显著(P=0.04)。按一线治疗疗效分层,CR患者治疗后3、7 d外周血中单核系MDSC(M-MDSC)的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3=0.01,P7=0.03),治疗后28 d患者外周血中e-MDSC的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1);难治性a GVHD患者治疗后3 d外周血中M-MDSC的含量较CR患者低(P=0.01),治疗后28 d患者外周血中e-MDSC的含量较CR患者低(P=0.01);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芦可替尼组MDSC各亚群的含量较激素组高,以M-MDSC差异最为显著(P3=0.0351;P7=0.0142;P14=0.0369)。结论: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a GVHD患者在获得较高的CR率的同时对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重建的影响较小。a GVHD患者采用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后,外周血MDSC含量的增高提示,a GVHD患者对该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且M-MDSC变化早于e-MDSC、G-MDSC。  相似文献   
38.
总结1例乳腺癌老年患者愈后发生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行12次微移植术的护理经验。给患者回输2次新鲜造血干细胞及10次冻存造血干细胞的微移植治疗。积极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从健康供者的选择、动员、回输干细胞至粒缺期并发严重的耐药菌感染、针刺操作后导致的严重淋巴回流受阻及高凝状态时出现的导管堵塞,给予对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和心理护理后,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对兔肝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 4)及钠钾ATP酶(Na^+-K^+ATPas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及不同辐照时间组:T1组(辐照时间1 min,n=12)、T5组(辐照时间5 min,n=12)及T10组(辐照时间10 min,n=12);T1、T5及T10组采用高峰值负压(P=2.0 MPa)脉冲超声联合经静脉脂质微泡注射行肝脏超声辐照,随后获取肝脏组织标本;空白对照组仅行开腹手术获取肝脏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AQP 4及Na^+-K^+ATPase蛋白表达分布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QP 4及Na^+-K^+ATPase蛋白表达量。结果超声辐照后T1、T5及T10组AQP 4及Na^+-K^+ATPase强阳性表达细胞均较空白对照组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广泛;AQP 4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1、T10组与T5组AQP 4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组与T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组和T10组Na^+-K^+ATPase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T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5组与T1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在引起正常兔肝脏组织水肿的同时可引起AQP 4及Na^+-K^+ATPase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超声辐照时间的长短可影响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结合前期微泡增强的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致兔肝血流灌注降低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高声压超声辐照对兔肝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 AQP 4)及钠钾ATP酶(Na+-K+ ATPase)表达的影响作用,通过检测不同辐照时间作用后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的改变,从而探究水分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肿胀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1只,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n=5)及不同辐照时间组:T1组(辐照时间1 min,n=12)、T5组(辐照时间5 min,n=12)及T10组(辐照时间10 min,n=12)。T1、T5及T10组动物采用高峰值负压(P=2.0 MPa)超声脉冲联合经静脉脂质微泡注射进行肝脏超声空化辐照处理,超声辐照后获取肝脏组织标本;空白对照组动物仅行开腹手术获取肝脏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分布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结果:超声辐照治疗后各治疗组AQP 4及Na+-K+ ATPase强阳性表达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广泛;T1、T5及T10组AQP 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T1、T10组与T5组AQP 4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组和T10组之间AQP 4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组及T10组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T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声压脉冲超声空化作用在引起正常兔肝组织水肿的同时可引起AQP 4及Na+-K+ ATPase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超声辐照时间的长短对蛋白表达量的增加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