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a"决定簇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CHB患者866例,其中789例(91.1%)仅HBsAg阳性,77例(8.9%)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均阳性。从77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中,选择14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为Ⅰ组。789例HBsAg阳性患者中随机选择12例HBsAg单独阳患者为Ⅱ组对照。对HBsAg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每例样本至少克隆15个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Ⅰ组患者S蛋白氨基酸残基改变数量为Ⅱ组患者的2.7倍[9.52变化量/100残基vs2.43变化量/100残基(9.52%VS2.43%),P〈0.01],且绝大多数发生在主亲水区(MHR)“a”决定簇。MHR区至少出现2残基改变的在Ⅰ组有10例(71%),Ⅱ组3例(25%)。Ⅰ组患者S蛋白残基改变常见位点为s145、s129、s126、s144和s123。这些S基因位点突变,最终形成病毒的免疫逃逸。结论CHB患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a”决定簇变异率升高相关。“a”决定簇变异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突变的一种选择。HBV免疫逃逸对疫苗接种免疫效应、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革新等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46-549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HBV DNA+/HBs Ag-献血者HBV基因型和S区"a"决定簇及主要亲水区(MHR)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阐明OBI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单人份核酸检测(NAT)平行检测的方法对广州市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采用巢式PCR对筛查出的HBV DNA+/HBs Ag-标本S区进行扩增,扩增成功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13例HBV DNA+/HBs Ag+献血者标本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a"决定簇和主要亲水区(MHR)的置换位点和置换率。结果对筛查到的60例HBV DNA+/HBs Ag-标本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有19例扩增成功,两组在基因型分布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MHR区氨基酸序列置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a"决定簇氨基酸置换率没有统计学差异。19例实验组中变异比较多的位点为T126和Q129,分别为6和7次。实验组21号标本MHR出现6次变异,是置换率最高的一例。各组均未发现有基因缺失情况。结论 HBV DNA+/HBs Ag-献血者S基因MHR存在较大变异,MHR变异对OBI的影响可能大于"a"决定簇,T126和Q129变异可能成为现有引起OBI新的高突变率点。  相似文献   

4.
杨海英  汪峰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8):1000-1003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BsAg(-)而HBV DNA(+)的血清学和病毒变异特征。 方法 对56例HBsAg(-)/HBVDNA(+)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随访确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患者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S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突变位点情况。 结果 不同性别间OB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OBI感染25例(感染率为0.09%);重复献血者31例(感染率0.1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OB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41~50岁OBI感染率最高(0.23%),18~30岁最低(0.03%)。HBsAg(-)/HBVDNA(+)献血者免疫特征共7种血清学模式,各种血清标志物阳性中,HBcAb(+)率最高,达78.57%,S基因存在高变区M133T/L,S143T,Q129H的高频率突变。 结论 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OBI患者,应加强HBV感染的检测,降低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及其病毒株S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住院孕妇队列研究,招募2012年6月1日—2013年3月15日医院产科孕妇1 130人,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清,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 g)及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分析并比较住院孕妇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OBI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及S区序列变异。结果在1 130名孕妇中,HBV感染比例为16.55%,其中显性HBV感染和OBI的比例分别为8.4%和8.1%。共获得136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基因C型17株,基因B型119株。与基因B型显性HBV株相比,OBI株出现更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替换率,8个核苷酸位点出现统计学显著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并导致HBV S基因和对应的HBV P基因出现非同义氨基酸替换,分别为5个(G44E、T126A、R129Q、W156L和Y200F)和4个(I438L、K478N/D、N481S/D和L511F)。此外,3例OBI出现W35终止码替换,1例OBI出现第123位和第124位点的插入替换。结论住院孕妇存在较高的HBV感染比例,OBI与显性HBV感染比例大致相当;B基因型OBI株出现统计显著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位点替换,可能与OBI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阴性血液中HBV漏检情况,分析漏检血液中HBV基因型、血清型及S区基因变异与漏检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HBsAg ELISA筛查阴性血液31 184份,以高敏HBV DNA及HBV核酸相关抗原(HBVNRAg)方法检测;测定分析HBV DNA阳性者HBV基因序列。结果 31 184份标本中,HBVNRAg全部阴性,HBV DNA阳性82例,检出率0.26%(82/31 184),其中,HBV B型79例(79/82,96.3%),C型3例(3/82,3.7%)。血清型全部为adw(82/82,100%);检测到27个样本分别存在S区突变(27/82,32.9%),其中的2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都集中在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HBsAg第99~169位氨基酸之间。主要突变位点有S区133号氨基酸位点(7/82,8.5%);126号位(6/82,7.3%);161号位(5/82,6.1%);134号位(4/82,4.8%);145号位(2/82,2.4%),其他还检测到121、122、125、128、129、131、132、140、143、150、156、157、158、159、164、166共计21个氨基酸位点47种突变。结论 HBVNRAg对血筛意义不大,HBsAg第99~169位氨基酸之间MHR免疫逃逸变异是导致酶免法筛查漏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漏检可由血液中HBsAg浓度较低而检测试剂灵敏度不够等原因引起。血液筛查加入核酸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单独酶免法检测漏检现象,显著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HBV感染(OBI)指在机体肝组织中存在HBV DNA,血清HBsAg阴性,伴或不伴有血清HBV DNA阳性的感染状态.OBI与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关,是输血、器官移植播散HBV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目前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OBI的形成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病毒突变是重要因素.此文就HBV基因不同区域突变与OBI感染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单采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某血站单采献血的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BV DNA和抗-HBs(HBsAg)、抗-HBc(HBcAb)检测,将感染者分为单纯HCV感染组和HCV/OBI共感染组, 收集2组人群基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指标、HCV RNA载量及血清IL-10表达水平,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感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ROC分析IL-10水平单采献血HCV合并OBI价值。结果 单纯HCV感染组中男66例,女47例,平均年龄(53.15±11.37)岁;HCV/OBI共感染组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23±12.39)岁,2组感染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HCV感染组相比,HCV/OBI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OBI共感染患者血清中IL-10表达与HCV RNA载量、Alb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TB、AST、ALT、Glb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0水平评估沧州市HCV/OBI共感染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对应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6.11%。结论 与单纯HCV感染患者相比,IL-10在HCV合并OBI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且IL-10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对HCV合并O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单独抗核心抗体(HBc Ab)阳性者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隐匿性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流行状况和病毒分子特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本院乙肝标志物检测单独HBc Ab阳性者进行复检,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对复检单独HBc Ab阳性者的HBV-DNA进行荧光定量,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扩增Pre S/S基因区并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总共复检的343列单独HBc Ab阳性者中,有338例样本复测HBc Ab单独阳性。定量PCR检测发现OBI者6例(1. 8%),其中成功测序4例。序列结果分析发现2例B2基因型,2例C1基因型。4例样本均在Pre S/S基因区发生了变异,S基因区变异多在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区,其中有3例样本存在a决定簇变异。结论 单独HBc Ab阳性者确实存在OBI,HBV基因组S区a决定簇内存在变异,可能与OBI的发生相关。临床上要注意单独HBc Ab阳性者HBV隐匿性感染的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共价闭合脱氧核糖核酸(cccDNA)表达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33例HBV DNA阳性孕妇卵巢组织中的HBV DNA和HBV ccc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应33例婴儿出生当日和1月龄外周血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FQ.PCR法检测婴儿血清HBVDNA含量。结果33例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总阳性率为51.52%(17/33)。婴儿宫内感染率为12.12%(4/33,4例均为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DNA和HBV cccDNA均阳性时,宫内感染率比HBVDNA、HBV cccDNA均阴性时显著升高(P<0.05)。宫内感染婴儿较非宫内感染婴儿母亲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和P<0.05)。结论HBV可感染人卵巢组织并在其中复制,且有可能通过卵细胞垂直传播至子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控制宫内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 131例乙肝检测阳性孕妇分为 4组 ,分别予以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及空白对照。每个病例均作孕妇体内HBsAg、HBV DNA定量检测及新生儿出生即刻的股静脉血中HBV系列检测 ,以了解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在全程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都为 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单用乙肝疫苗组为 10 .7% ,对照组为 17.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既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HBeAg(+)孕妇的宫内感染 ,又可节约阻断成本。  相似文献   

14.
罗向波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86-1887
目的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Yu MM  Gu XJ  Xia Y  Wang GJ  Kan NY  Jiang HX  Wu KH  Ji Y  Ju LL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2,140(8):1454-1460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in the ovary and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BV. HBV DNA and HBV cccDNA were assayed in the ovaries of 33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positive for HBV DNA. The HBVM (HBV markers, including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level and the HBV DNA content in peripheral blood of infants were measured. The overall positive rate of HBV DNA and HBV cccDNA in samples was 51·52% (17/33). The intrauterine infection rate of the infants was 12·12% (4/33). When HBV DNA and HBV cccDNA were both positive, the intrauterine infection rate of inf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hen they were both negative (P<0·05). Levels of HBV cccDNA and the rate of positive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others with infants with intrauterine infection than in those without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HBV can infect the human ovary and may transmit to the filial generation via the ovu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 14 4 92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4 96人 ,阳性率 3.4 2 %。其中HBsAg≥ 1∶5 12或ALT >4 0者 137人 ,占阳性者的 2 7.6 2 %。ALT <4 0 ,HBsAg <1∶5 12 ,且HBeAg阳性者 5 5人 ,占 15 .32 %。在HBsAg <1∶5 12、ALT <4 0、且HBeAg阴性的 30 4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113人 ,阳性率 34.6 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 .4 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 4 .38% ,相对危险性 6 .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 0、HBeAg阴性、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前S2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 S2)与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检测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2抗原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26例HBsAg阳性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 S2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226例HBsAg阳性标本中,Pre S2与HBeAg、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2.8%和74.3%,与HBeAg、HBV DNA之间均关联显著;Pre S2与HBeA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BV D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 S2的检出率高于HBeAg。结论:Pre S2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存在和复制情况,Pre S2作为辅助或补充指标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同步动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的突变,探讨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HBV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根据随访确定新生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将HBsAg阳性母亲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经PCR扩增HBVDNA,基因克隆、测序,分析前S/S基因的突变。结果共得到60株HBV病毒株序列,所有毒株均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16个位点的突变在宫内感染组母亲及其新生儿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在对照组母亲中发生率较高,其中nt2749、3086、309、676、684、3114、70、161、308、213、373、405位点突变在3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病毒株前S/S基因均存在突变,某些突变位点在非宫内感染组母亲中的发生率较高,HBV宫内感染的发生可能与某些位点基因是否发生突变或其所在的功能区是否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控制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孕妇共60例分为4组,分别予以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及空白对照组。所有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时均行乙肝三对检测。结果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重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67%(1/15),单用重组乙肝疫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3.33%(2/15),不做治疗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0.00%(3/15)。结论应用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对阻断HBV父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复制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HBV DNA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简称HBV-M)模式测定,探讨LHBs与HBV DNA及HBV-M模式间的关系,研究LHBs反应HBV复制情况的可靠性,揭示HBeAg阴性乙肝患者检测LHBs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LHBs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五项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534份乙肝患者HBV DNA、LHBs、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五项的检测结果显示:LHBs阳性与HBeAg阴性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0.847),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37.8761)。结论:LHBs是从蛋白水平反应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可靠指标,血清中的LHBs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HBeAg阴性患者LHBs检测可作为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