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
患者 男,35岁,2004年2月19日因车祸致双下肢严重损伤,当地医院给予左下肢下1/3截肢,右小腿清创,胫骨骨折螺钉及外支架固定。术后右小腿感染,皮肤及胫前血管、伸肌群坏死;同时,因出血住小腿上段平面结扎胫前血管。2个月后来我院治疗,入院检查见左小腿截肢,残端愈合;  相似文献   
23.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M 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累及桡骨颈部的M asonⅢ型骨折行A O微型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肘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和肌力情况,依照B roberg和M 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肘关节平均评分62分(35~86分),其中:优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为2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的M asonⅢ型骨折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要获得较好的肘关节活动和早期康复,可考虑桡骨头切除,如需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应考虑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24.
掌指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手部慢性关节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综述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历史演变;归纳掌指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与计划;介绍掌指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近十年来不同类型掌指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在手部慢性关节炎领域,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掌指关节置换术在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方面会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 32人 6 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 4足中 1 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 ,出现率为 2 5 % ,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5 6 2 % ,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 ,出现率为 5 7 8% ;1例足背动脉缺如 ,占 1 6 % ,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 5 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92 2 % ,其中 ,顾玉东Ⅰ型 ,占 2 8 1 % ,Ⅱ型 ,占 4 6 9% (30例 ) ,6足为ⅢS 型 ,占 9 4 %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 ,5足为Ⅵ型 ,占 7 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 ;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 ,第一、二跖背 (底 )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 (或二、三足趾 ) ,扩大再造手的虎口 ,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对58例股骨远端骨折在伤后3~7d或2~3周进行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年,平均11个月。结果:本组5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28周,平均16周。按HSS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81%。结论: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显露清晰,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操练,疗效满意,是治疗股内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不同应力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体内不同应力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犬10只,体重15~20kg;切取一侧隐动脉10cm,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154g/L型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种植于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膜,包绕直径3mm、管壁厚度0.2mm的聚乙烯管,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支架30支。将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分别植于犬皮下、股四头肌和股动脉管壁外,即皮下组、肌内组和动脉周围组(n=10)。术后4周,取出培养组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评分及抗静水压检测。结果三种不同应力环境下的培养组织,在管腔结构、细胞生长增殖和组织塑形方面有明显差异。皮下组管腔结构不完整,内皮及平滑肌种子细胞增殖弱,SIS支架材料分解慢,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肌内组有完整管状结构形成,种子细胞有一定程度生长增殖,腔面见稀疏内皮细胞覆盖,少许SIS支架材料未分解,管壁细胞和纤维结构排列无序;动脉周围组可见完整血管样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皮下组、肌内组和动脉周围组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总评分分别为5.529±0.272、8.875±0.248和14.824±0.25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静水压三组分别为67.0±5.8、104.0±7.6和247.0±3.5kPa,动脉周围组与皮下组和肌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力刺激对体内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血管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四肢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小肠黏膜下层组织(small—calibu tissue,SIS)为血管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种子细胞,与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种植于SIS膜表面,包绕3mm聚乙烯棒制成3层管状支架,为实验组;制成单层无细胞管状支架,为对照组。两种支架作为血管移植物,分别植入15只犬两侧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结果术后12周,14个3层血管支架保持通畅,通畅率为93.3%,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单层血管支架5个出现部分狭窄,只有3个完全通畅,通畅率为52.6%。结论SIS膜制成的3层血管支架能直接修复血管缺损,并能在体内环境中培形成生物化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