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植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56例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示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管腔再狭窄是导致外周人工血管植入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过去已就提高人工血管的管壁性能和抗凝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再狭窄导致人工血管,特别是口径小于5 mm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性问题依然没有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文就再狭窄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包括损伤、炎症反应、顺应性、缝合方式等影响增生的一些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的研究近况,综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检索词“brachialplexusinjury,reconstructionand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8-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臂丛损伤功能重建。②臂丛损伤后康复方法。排除标准:①臂丛神经肿瘤及产瘫。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的文献46篇,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涎腺组织工程的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资料综合:臂丛神经损伤可引起上肢肌肉的完全或部分瘫痪,治疗是将一些相对不很重要的神经移位至重要的神经远端,称为神经移位或神经转移,是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感觉训练和运动功能的训练。康复的具体方法:①促进神经再生。②防治肌萎及关节囊挛缩。③主动收缩的意识训练。保持锻炼的主动性极其重要,周围神经的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活动紧密相关,除了通过手术恢复周围神经连续性及综合治疗,加速神经再生外,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是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结论:治疗效果取决于精确的术前诊断、损伤及手术的时间间隔和移位动力神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积极恰当的功能训练。术后有意识、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和自主运动的产生,可对重新支配的肌肉形成再教育,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64.
创伤后肘关节不稳定非常常见,其损伤模式包括单纯肘关节脱位不伴有骨折、肘关节脱位伴有骨折等。它的治疗主要为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如重建骨与关节结构、修复肘关节侧副韧带等。该文就肘关节不稳定损伤模式与重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背景:依据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的形态及功能特点,可否能成为手骨缺损的关节移植供区?目的:基于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关节移植供区的解剖学特征,提供其移位修复和重建手功能的解剖学参数.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07/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进行非随机对照实验.材料: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男14侧,女8侧;左10侧,右12侧),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研究所实验室提供.方法:解剖观测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和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掌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主要观察指标:比较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和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①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呈类椭圆形,中央凹陷,尺桡径短,掌背径长.各近节指骨底关节面形态近似,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尺桡径长,掌背径短.②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的尺桡径和示、中指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掌背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掌背径和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相比,差异显著(P<0.01):凹面深度和拇、示、中指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面积和环指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面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相似文献   
66.
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的治疗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的研究近况,综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检索词“brachial plexus injury,reconstruction and 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8-01/2005—7相关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臂丛损伤功能重建及康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臂丛损伤功能重建。②臂丛损伤后康复方法。排除标准:①臂丛神经肿瘤及产瘫。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臂丛损伤功能重建的文献46篇,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涎腺组织工程的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 资料综合:臂丛神经损伤可引起上肢肌肉的完全或部分瘫痪,治疗是将一些相对不很重要的神经移位至重要的神经远端,称为神经移位或神经转移,是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感觉训练和运动功能的训练。康复的具体方法:①促进神经再生。②防治肌萎及关节囊挛缩。⑧主动收缩的意识训练。保持锻炼的主动性极其重要,周围神经的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活动紧密相关,除了通过手术恢复周围神经连续性及综合治疗,加速神经再生外,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是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结论:治疗效果取决于精确的术前诊断、损伤及手术的时间间隔和移位动力神经的选择及术后早期、积极恰当的功能训练。术后有意识、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和自主运动的产生,可对重新支配的肌肉形成再教育,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67.
背景:人造血管是临床组织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器官,但小口径人造血管易于栓塞、难以长期保持通畅,而组织工程血管虽有永久替代作用,培养时间长,不符合血管修复的临床实际。寻找既能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运,又能在体内形成生物性血管保持长期通畅,是最理想的血管修复重建方法。 目的:观察以改性猪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为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包绕 3 mm聚乙烯管制成30个3层管状支架,植入犬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为实验组;植入犬皮下组织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和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14个血管支架保持通畅,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对照组管腔结构不完整,种子细胞增殖弱,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结果表明通过体内组织工程技术可在血流条件下培养形成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急性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经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2例月骨周围损伤的患者,其中8例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4例月骨周围脱位.全部采用切开复位,3.0mm AO空心螺纹钉或通用公司Bold钉固定舟骨骨折,克氏针固定腕骨间关节,并使用Nitek锚钉修补腕骨间韧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33~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舟骨骨折均愈合,舟月角平均50°(35°~65°),桡月角平均5.(-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2.5°,握力达健侧的76.7%,腕关节无痛者8例、轻痛者2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法平均为72分(50~95分),其中极好1例、好4例、可4例、差3例.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结合韧带修补可防止腕骨间不稳以及继发的腕关节塌陷.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HO)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对12例肘关节创伤后HO导致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29.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3.3个月(8~19个月),手术采用外侧和后内侧联合2路,彻底清除关节周围的异化骨及增生组织,切除部分关节囊及韧带.术后口服塞来昔布4周,并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功能康复.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肘关节术前平均活动范围:值直38.2°±9.5°,屈曲113.0°±6.7°,旋前46.2°±12.2°,旋后55.6°±11.4°;术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1.3°±7.4°,屈曲113°±6.7°;旋前74.2°±7.1°,旋后8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由术前(49.4±11.2)分上升至术后(84.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P<0.05);术后MEPS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结论 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周围HO采用内外双切口行异化骨切除、关节清理、软组织松解,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功能康复,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对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内固定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的疗效,减少锚钉失效的发生率.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的7例应用缝线锚钉治疗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失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41岁.跟腱断裂2例,肩袖撕裂1例,喙锁韧带断裂1例,髌韧带撕脱1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胫前肌腱止点处断裂1例.7例患者于伤后5 h~4个月行切开腱性组织修复术,锚钉类型为强生GⅡ快速增强缝线锚钉(形状类似倒钩)和强生FastinRC带螺纹锚钉.术后随访10d~3周发现锚钉失效.结果 7例失效患者全部为锚钉脱出,无缝线断裂及锚钉毁损,且原始损伤均为较粗大腱性组织断裂.锚钉失效原因:手术操作不当4例,锚钉选择失误2例,患者依从性差而过早活动1例.患者因患处疼痛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行锚钉取出术.结论 应用锚钉前需要对锚钉装置有详细的了解,骨质、锚钉类型、锚钉置入方向及手术技巧的掌握等都影响锚钉固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