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维清  徐建广  眭述平  张长青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12,35(11):951-953,9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伴发椎管内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腰椎滑脱伴同节段椎管内硬脊膜外腔占位的25例患者实施后路减压、肿块切除、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25例患者的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4±6)岁;男15例,女10例;L4、L5节段滑脱14例,L5、S1节段滑脱11例;术前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腰痛及下肢放射症状。滑脱程度:Ⅰ度10例,Ⅱ度9例,Ⅲ度6例。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后对肿块行病理检查。随访患者术后融合情况并进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均示椎管内囊肿。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的JOA评分为(19.5±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2.0±2.3)分(P<0.05)。结论腰椎滑脱常伴发椎管内囊肿,在彻底切除肿块的同时行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囊肿复发。对腰椎滑脱患者术前须常规行MRI检查以免遗漏椎管内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盲置法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简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便于临床的推广。方法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11例,共置钉64枚,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10例为颈椎外伤,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连续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最后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00mL,每枚螺钉置钉所花时间平均约为3min,9例54枚螺钉术后行X线及CT扫描进行椎弓根螺钉位置评价,均置钉成功;2例10枚螺钉术后因经济因素仅行X线检查,螺钉位置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C3-7节段,“一点两垂直法”用于颈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既安全又简便,适用于临床推广,但在术前仍应进行个体化评估,排除手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32人6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4足中1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出现率为25%,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出现率为56.2%,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出现率为57.8%;1例足背动脉缺如,占1.6%,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5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出现率为92.2%,其中,顾玉东I型,占28.1%,Ⅱ型,占46.9%(30例),6足为Ⅲs型,占9.4%,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5足为Ⅵ型,占7.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第一、二跖背(底)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或二、三足趾),扩大再造手的虎口,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影响。方法 为60例腰椎间盘患者实施微创开放式手术,术中用C臂X线机定位,做3~3.5cm长的皮肤切口,剥离椎间的部分骶棘肌,咬除部分椎板上缘及小关节内侧缘后摘除髓核,并根据需要扩大神经根管。结果 术后随访2~21(平均11.5)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75%),良12例(20%),可2例(3.3%),差1例(1.7%)。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起重要作用。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创伤减小、手术适应证相对放宽,疗效也更好。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随着目前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其发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腘动脉损伤是膝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膝关节脱位后可以发生自动复位,就诊时并无明显的膝关节脱位体征和X线表现,临床上容易忽略而延误诊断,一旦再合并腘动脉损伤,往往就会造成肢体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收治4例,经积极手术行血管探查和修补,疗效较满意。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0~45岁,平均28·6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3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开放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  相似文献   
6.
胫骨多段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胫骨多段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的不稳定性的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并且存在不少争议,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56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18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3例,后交叉韧带断裂2例,半月板损伤3例。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行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内固定,其中3例半月板损伤,2例给予修补,另1例部分切除;3例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给予钢丝固定;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行Ⅱ期手术。术后2周、1、3、6个月、1年随访,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1年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后1年TPA及PA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PA:t=1·012,P=0·356;PA:t=0·667,P=0·521)。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6·9分(56~98分),根据此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中4例,差1例。结论:微创钢板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以来,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手术中,应用足趾蚓状肌与缺损拇、手指蚓状肌残端或关节囊进行缝合的方法共完成手术300例,由于再造拇、手指的蚓状肌得到修复,既改善了其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又防止了掌指关节的过伸。术后随访1-22年,再造拇、手指的外形及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 32人 6 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 4足中 1 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 ,出现率为 2 5 % ,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5 6 2 % ,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 ,出现率为 5 7 8% ;1例足背动脉缺如 ,占 1 6 % ,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 5 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 ,出现率为 92 2 % ,其中 ,顾玉东Ⅰ型 ,占 2 8 1 % ,Ⅱ型 ,占 4 6 9% (30例 ) ,6足为ⅢS 型 ,占 9 4 %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 ,5足为Ⅵ型 ,占 7 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 ;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 ,第一、二跖背 (底 )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 (或二、三足趾 ) ,扩大再造手的虎口 ,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Telamon融合技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6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平均年龄49岁,腰椎椎弓崩裂伴滑脱者2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者41例,术前病程平均28.6月,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48.5%。所有病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Telamon椎体间融合术,其中全椎板切除者5例,双侧椎板间扩大开窗者63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8个月,最后随访时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7.5%,复查X线片均获良好的骨性融合,无明显不稳定征象。结论Telamon融合技术能提供良好的骨性融合并维持良好的椎体间高度和腰椎的生理性前凸,由于其本身并不具有即刻稳定性,故应在坚强内固定的保护下应用,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