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丙型肝炎病毒C区的DNA改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C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了三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460bp基因片段,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Ⅰ)切割成50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C区基因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双位点核酶对2.2.15细胞中HBV基因表达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从pGEM-Rz123(含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lipofectamine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及pBBS212转染2.2.15细胞中,采用打点杂交技术观察核酶的表达,采用ELISA、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HBe/HBcAg及HBsAg的表达。结果:转染的2.2.15细胞经潮霉素B和G418筛选2周后,打点杂交证实可表达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ELISA方法检测发现核酶抑制HBeAg表达48.6%,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证实核酶可抑制HBV细胞内表达。结论:该双位点核酶通过针对HBV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表达,抑制了HBe/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抗丙型肝炎病毒锤头结构核酶的计算机设计和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NCR)和核心区(C)的核酶(ribozyme,Rz)切割位点,构建带自剪切的Rz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根据能量最低化原理,以HCV-H(1a)株SNCR和C靶序列,预测其二级结构,选择理想的Rz切割位点,设计锤头结构核酶;体外合成针对HCV5'NCR的Rz213和Rz260的cDNA,通过亚克隆技术连接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结果在124个自然切割位点(CUX和GUX)中选出213(CUC)、260(GUA)、407(GUC)和498(CUU)4个切点;Rz213和Rz260的DNA序列分析,结果与合成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两Rz连接正确。结论计算机可作为抗病毒Rz设计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亚克隆技术可使目的Rz两端带自剪切Rz,并成功地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核酶对人HCC细胞内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对HBeAg在细胞内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ⅠBamHⅠ片段,双粘端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BBS212中,将该质粒与p1.2Ⅱ(含HBV全序列),共转染人HCC细胞(人肝癌细胞株),观察该核酶在细胞内对HBeAg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人HCC细胞中p1.2Ⅱ可表达出HBeAg;该核酶对HBeAg的合成抑制率达65%.结论该双位点核酶可能通过针对HBV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的表达,抑制了HBeAg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DNA拷贝数 ,并了解 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相应的 HBV- DNA含量分布 ,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 Ampli Sensor PCR定量方法 ,检测 2 0 8份不同临床类型血清标本的 HBV- DNA含量 ,再用EL ISA方法测定 HBV- M,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的 HBV-DNA平均含量 .结果 病毒量分为高、中、低三度 ,大于 10 7拷贝· m L- 1 为高滴度 ;10 7~ 10 5 拷贝· m L- 1 为中等滴度 ;10 5拷贝· m L- 1 以下为低滴度 .6 0例 HBs Ag(+) HBe Ag(+)HBc Ab(+)血清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含量为 1.8× 10 8拷贝· m L- 1 ;48例 HBs Ag(+) HBe Ab(+)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6 .4× 10 6 拷贝· m L- 1 ;30例 HB-s Ag(+)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8.5× 10 5拷贝· m L- 1 ;13例 HBs Ab(+) HBe Ab (+)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2 .1× 10 5拷贝· m L- 1 .结论 定量 PCR可真实反应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基因 E1E2 ,对核心基因 C DNA疫苗诱生的免疫应答有无增强作用 .方法 构建包含HCV C或 CE1E2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p HCV- C和 p HCV- CE1E2 ,分别接种于 BAL B/c小鼠股四头肌 (以空载体 pc DNA3作为对照 ) ,每间隔 2 wk加强免疫 1次 .用 EL 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 HCV C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以 p HCV- C转染并表达 HCc Ag的 Sp2 /0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 5 1 Cr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 CTL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两个实验组免疫的 2 0只小鼠均产生抗 HCV C特异性抗体 ,当效 /靶细胞比例为 10 0∶ 1时 ,CTL 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而 p HCV- CE1E2与 p HCV-C组之间 ,无论是抗 HCV C抗体的滴度还是 CTL的杀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E1E2基因的加入 ,并没有增加HCV C基因 DNA疫苗诱导的抗 HCc Ag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 CTL 的杀伤作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DNA疫苗pCR3.1-S诱导BALB/C小鼠(H-2^d)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P815-HBV-S)成瘤性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DNA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细胞,观察成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4h^4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pCR3.1-S 外可表达HBsAg;小鼠接肿该疫苗后血清450nmA值为0.38,强化免疫后达0.87;pCR3.1-S组CTL细胞杀伤活性为51.1%,对照组为20.5%(P<0.01)。接种P815-HBV-S细胞后对照组成瘤率100%,pCR3.1-S小鼠成瘤率为16.7%,对照组小鼠6周后全部死亡;pCR3.1-S组6周后存活率为87.5%。结论:HBVS区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体内HBV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基因(2029-31及2063-65位点)的双位点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内对HBV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亚克隆从质粒pGEMRz123切下EcoR-BamHI片段,双粘端克隆于真核质粒pBBS212中,将该质粒与p1.2Ⅱ(含HBV全序列)共转染HHCC细胞(人肝癌细胞株)。观察该核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HCC细胞中P1.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医院为部队服务实际,总结医院充分发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坚持以市场练兵确保战场打赢,坚持以平时造血确保战时输血,坚持以国际竞争中领先确保与强敌过招中取胜,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