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过20%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α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抑郁症,氟西汀常用于缓解此症状。氟西汀具有抗炎特性,可改变肝脏脂质合成,但其对CHC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及机制仍未阐明。近期研究表明氟西汀可抑制HCV感染Huh7.5细胞,且缓解了胞内活性氧生成和脂质蓄积,并通过激活STAT1和JNK通路促进IFNα介导的抗病毒作用,降低患者HCV载量及ALT水平。此外,氟西汀增强了CHC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反应元件活性,其对HCV感染和脂质蓄积的抑制效应可被PPARβ/γ等拮抗物一定程度逆转,表明氟西汀可能通过调节PPARβ/γ和JNK/STAT通路抑制HCV感染、活性氧生成及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以及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进展至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的患者多难以耐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给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面对我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比例较高、肝移植实施困难、对标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答率高的特点,参考国际指南,作者在国内率先探索和提出了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依据作者提出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方法,先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缓解脾亢或减少副作用后,再采用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延缓肝硬化的进展,减少HCV感染相关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储存铁离子的主要器官,因此铁离子代谢失常与慢性肝炎密切相关。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中铁离子过载的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铁调素调控非常复杂,依赖于许多变量,包括不同阶段的肝脏炎症情况、转铁蛋白参与的铁离子循环以及胞内铁离子储存等,这些因素都与引起HCV相关肝脏疾病患者中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讨论了系统铁离子稳态的调控、CHC与铁离子失调的关系及诱发CHC铁离子过载的机制。认为深入认识铁离子稳态和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将促进HCV相关疾病的控制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特点,增强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26 例小儿HFRS 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多在7~14 岁(23 例,88%);男女性别比为1.89:1.患儿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类似感冒,病程中多有呕吐、腹痛等消化症状.实验室检查多见血小板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多浆膜腔渗出.突出的并发症是心肌损害.结论 小儿HFRS 多发生于学龄儿童,且多见于男孩;该病症状不典型,初期应与感冒、阑尾炎等疾病鉴别.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控心功能指标,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重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进展甚微,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依然任重道远。方法本研究基于pSilencer4.1-CMVneosiRNA表达载体,设计并构建了TLR4siRNA表达载体。经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筛选了3条抑制效果较好的表达载体,进一步行体内动物实验。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体外评估其对转染RAW26d.7细胞TLR4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评价了TLR4siRNA对TNF—α、MIP-2水平的影响,及对LPS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之后再采用3条抑制效率较高的TLR4siRNA进行体内试验,采用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转染C57BL/6小鼠,静默TLR4的表达,再采用D—GalN/LPS联合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观察TLR4siRNA对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是否有保护作用,观察TNF-α、MIP-2水平的变化,观察肝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D—GalN/LPS联合给药前48h及24hTLR4siRNA预处理可明显降低ALT及AST的升高幅度,TNF-α及MIP-2的mRNA及细胞因子水平亦被抑制,TUNEL阳性肝细胞百分率下降。TLR4siRNA预处理可明显减轻D—GalN/LPS对C57BL/6小鼠的肝损害作用,降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TLR4siRNA阻断TLR4表达可能有助于控制LPS炎性反应,防治肝损伤。结论通过本研究可望进一步阐明LPS/TLR4在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今后从RNA角度治疗肝功能衰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条件下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拟定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规范治疗标准。方法选择确诊为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82例,以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为对照,根据肝硬化程度、脾功能亢进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耐受分为不同抗病毒治疗组:在采取造血因子刺激、脾栓塞或脾切除治疗后,观察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缓解情况,解决脾功能亢进后,以标准治疗方案为基础,采取"分级"抗病毒治疗策略,可以实施更为主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组别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肝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各组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在给予抗病毒治疗后,脾栓塞及脾切除治疗组均有约60%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而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率分别为59.3%与6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级"抗病毒治疗策略,通过采取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最早见Sherlock报道,是以肝内胆管减少为病理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病因中包括发育、代谢和免疫学异常、血管病变、感染、淋巴病、药物等因素,真正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2]。1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无业,因"间断乏力1年"于2011年4月8日入院。既往19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口服避孕药17年(为短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因此研制可预防并清除病毒的强而有效的新型免疫疫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也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以DC为基础的抗HCV疫苗研究在防治HCV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望成为消除HCV感染的有效方法.现就HCV DC疫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