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71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384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09篇
  10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维甲酸在增加人胚胎干细胞(hESCs)形成拟胚体中生殖细胞特异基因标记中的作用. 方法 hESCs在含有维甲酸或无维甲酸的分化液中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未分化因子OCT-4及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SCP3、GDF9和TEKT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拟胚体形成过程中,未分化因子OCT-4表达下降,但生殖母细胞标记VASA、减数分裂标记SCP3及减数分裂后标记GDF9和TEKT1表达均增加.在含有维甲酸的分化系统中,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表达均增加.培养5d后,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SCP3、GDF9和TEKT1分别增加9.3、6.9、7.2和11.8倍. 结论 hESCs具有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PGCs)和早期配子的能力.维甲酸能增加hESCs形成拟胚体中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研究内镜下套扎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的优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烟台毓璜顶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l 月,经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证实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内镜下目测大小≤1.2 cm,同意接受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患者38例,采用橡皮圈单环套扎治疗。术后l~2周复查胃镜,对尚未完全坏死脱落的病变再次勒扎,至残留病变呈紫红色。结果经内镜和超声内镜复查,治疗l~2周后病变均坏死脱落,局部溃疡形成,继续抑制胃酸治疗3~6个月后,复查内镜和超声内镜,上述溃疡愈合,局部疤痕形成,胃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持续1~24个月,1例出现黑便,1例出现轻微气腹及局限性腹膜炎,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38例患者无一例复发。而且相对于外科手术,该方法更为经济。结论对于大小≤1.2 cm,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且可能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4.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的结合。传统认为胃固有肌层间质瘤是消化内镜治疗的禁忌证,多主张外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或定期复查[1]。Lukaszczyk等[2]于1992首先报道了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证明微创技术可以达到直视手术所要求的切除范围,且不造成肿瘤破坏,减少局部复发率。Nguyen 等[3]通过对照研究和临床随访,认为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与传统开腹切除相比患者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近年来,随着内镜附件的发展,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即可将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完整切除。周平红等[4]于2009年报道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20例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胃体11例,胃底9例,完整切除率100%,肿瘤最大直径<3.5 cm,病理证实间质瘤13例,平滑肌瘤4例,血管球瘤2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胃肠道出血、腹膜炎、腹腔脓肿。随访1~12个月无1例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成骨作用。 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腰椎后路L4/5椎间盘摘除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骨组在椎间隙植入自体髂骨,异种骨组在椎间隙植入异体脱钙小牛骨,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隙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8,16周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椎体间植骨愈合及塑形情况;留取骨痂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椎间植骨愈合程度;于16周对脊柱融合部位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植入16周时,自体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异种骨组椎间隙形成不完全骨性融合,软骨组织大部分分化为骨组织,但中间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人工骨基本吸收、骨化,仅有少部分残留;自体骨组、组织工程骨组失效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异种骨组(P〈0.05)。提示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D)患者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即使在疾病的早期也常出现。本研究旨在分析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及其相关因素与P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在全国29家帕金森病研究协作医院组成的中国帕金森病研究协作组(CPSG)征集1 087例PD患者,详细询问病史按照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85例)及非认知功能障碍组(702例),并检测COMT基因的多态性。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PD认知功能障碍与COMT基因型之间的关联,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两组间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即发病年龄越大、Hoehn-Yahr分期越高、UPDRSⅢ评分越高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8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均先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造瘘术,再在全身麻醉下行移植肾输尿管再植术,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8.
<正>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1自噬的生物学过程根据胞质内容物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不同,自噬分为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3D补片腹壁悬吊法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山东烟台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采用腹壁悬吊法固定3D补片行TAPP术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要点及临床体会。结果本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50~10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90~140 min,术中出血极少,均未置引流,术后2~5 d出院。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1例,行腹腔镜下缝扎止血,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或阴囊血清肿5例,经观察1个月余,均逐渐自动吸收;无腹股沟区感觉异常,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 3D补片腹壁悬吊法TAPP术相对简单、有效、低风险、更经济,适合早期开展腹腔镜疝手术的人员学习。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的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1]。据报道脑出血手术后20.35%患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L ED‐V T )[2],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可导致肢体致残,甚至于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3]。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