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妇产科送来大出血病人行子宫栓塞术后的患者55例.其中产后大出血15例,异位妊娠19例,妇科子宫出血21例.结果:观察其愈后情况,得到产后大出血一次止血的患者达96%.3%的患者两次介入治疗达到止血目的.1%的患者介入治疗无效后切除子宫.异位妊娠虽然还多以腹腔镜为主,但未育或有生育要求,或是一侧输卵管丧失功能,子宫栓塞术能以最大可能维持其生育功能.行妇科子宫出血中以子宫内膜基底层或子宫浅积层的小血管破裂,子宫动静脉瘘和子宫静脉畸形阴道出血有效率可达9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的一种微创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更有效的保证患者机体的正常存在,且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优于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和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慢性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分离技术和药效机制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型中药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中药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单用及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药进一步抗肿瘤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利用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四方位2 mm微型骨道缝合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3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经胫骨微型骨道内固定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所有病人进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表量化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病人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2例轴移试验(+),1例Lachman试验(+),1例前抽屉试验(+),其余病人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病人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9.37°±7.69°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6.38°±5.5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29.39±6.35)分提高至(72.78±13.16)分,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的(29.13±7.45)分提高至(55.04±10.2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经2 mm骨道Orthocord线缝合固定ACL止点的方法,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GP),方案灌注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3、6、12个月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41.9%、4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 d和4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导引下125Ⅰ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灌注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浅表型鼻咽癌(NPC)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内窥镜室行鼻咽镜常规检查或NPC放疗后复查鼻咽镜时白光镜下观察未发现明确病灶或仅为浅表型病灶的182例患者行NBI模式鼻咽镜检查,观察鼻咽部黏膜及病灶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特点及分布情况,结合病理结果,分析NBI下鼻咽部不同性质浅表型病变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形态改变特点。结果 NBI下NPC组黏膜表面微血管多为密集增粗棕色窦点状(CBS)血管,占38.24%,不规则增粗树枝状血管(IDBV)占41.18%,病灶多有清晰边界(DL)占52.94%。其中,首诊NPC组多为IDBV(57.89%,P=0.000),放疗后NPC组多为CBS血管(60.00%,P=0.000)。NBI对NP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41%、95.95%、81.82%、95.30%和92.86%。结论 NBI下可观察到浅表型NPC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有特异性改变,对该类NP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提高内镜对NPC早期病灶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不同刺激时间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EAS Ⅰ组(刺激20 min),TEAS Ⅱ组(刺激30 min)、TEAS Ⅲ组(刺激40 min),以雷公藤甲素灌胃法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TEAS各组刺激“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5 d。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 10)、硫化氢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窦扩张,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各TEAS组肝脏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升高(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IL- 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TEAS Ⅰ、Ⅱ、Ⅲ组大鼠血清AST、ALT含量和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呈降低趋势(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TEAS Ⅲ组与TEAS Ⅰ、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能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肝组织的损伤,且较长时间(40 min)刺激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C2C12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低血清培养辅以胰岛素处理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为C2C12肌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离心法分离细胞膜,葡萄糖摄取试剂盒定量葡萄糖摄取。结果:(1)骨桥蛋白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并抑制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膜位移和葡萄糖的摄取;而特异性的抗OPN受体CD44抗体预处理可逆转上述变化。(2)OPN可诱导C2C12肌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并促进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磷酸化。(3)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可降低OPN所增加的JNK磷酸化,恢复胰岛素刺激所致的Glut4的膜位移以及葡萄糖摄取。结论:骨桥蛋白通过诱导C2C12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导致胰岛素抵抗。本研究为揭示骨桥蛋白在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