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29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甲状腺转移癌(thyroid metastases,TM)是由非甲状腺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甲状腺的一类疾病,临床比较罕见,占甲状腺肿瘤的1.4%~3%[1-2]。尸检报告中TM更为多见,发生率为1.9%~24%[3-6],这说明TM在临床诊断中常被漏诊误诊。目前,对TM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有争议。本文对TM的发病情况、转移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疏肝利胆汤对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且术前行超声检查排除胆道系统疾病(包括胆囊炎症、胆囊或胆管结石等),除外糖尿病等可能影响胆囊排空功能的疾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10天开始每天1贴,分2次给予疏肝利胆汤200 mL口服,连续服用20 d。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2组患者术前3 d和术后30 d测空腹胆囊收缩素浓度,超声测量空腹及脂肪餐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排空率。随访观察2组患者胆囊结石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CK含量均有升高,观察组CC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胆囊排空率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胆囊排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20.8%)患者发生胆囊结石,其中观察组8例(13.3%),对照组17例(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 结论 疏肝利胆汤可以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胆囊排空功能,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盛李明  崔晓颖  程蕾  陈影  杜向慧 《浙江医学》2020,42(19):2047-2050,2061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的建立以及顺铂耐药与Notch1的关系。方法取人头颈部鳞癌细胞系FaDu、UD-SCC-4、UM-SCC-22B,采用顺铂浓度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获取头颈部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FaDuDDP-R、UD-SCC-4DDP-R、UM-SCC-22BDDP-R。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顺铂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指数,采用Westernblot、qRT-PCR法分别检测并比较原鳞癌细胞系与其耐药细胞系Notch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3种头颈部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FaDuDDP-R、UD-SCC-4DDP-R和UM-SCC-22BDDP-R,其对顺铂的耐药指数分别为5.72±0.39、7.41±1.19和3.29±0.16。FaDuDDP-R、UD-SCC-4DDP-R的F-Notch1及活化的C-Notch1蛋白表达均高于原鳞癌细胞系;而UM-SCC-22B及其耐药细胞系未见Notch1蛋白表达。UD-SCC-4DDP-R的Notch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原鳞癌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DuDDP-R与FaDu、UD-SCC-4DDP-R与UM-SCC-22B的Notch1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头颈部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FaDuDDP-R、UD-SCC-4DDP-R和UM-SCC-22BDDP-R具有顺铂耐药的生物学特性,且与Notch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和肺结核球的分类能力,同时比较了不同来源CT影像和病灶大小对最终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数据包含了2家医院的4台不同CT机型,共114例证实为肺癌或肺结核球的金标准CT影像。对CT图像进行肺组织提取、裁剪、旋转、翻转等数据增强方法后,生成4686张训练图像。使用改进的、基于GoogLe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结果对总共146张训练集以外的测试图谱分类结果显示,模型的总体分类精确率、召回率、F值分别为88.9%、77.4%、82.8%。如果测试影像和训练影像来自不同CT机型,深度学习方法的分类能力下降(F值92.6%比74.2%)。模型对病灶最长径<3cm的病灶分类能力更高(F值88.0%比73.2%)。结论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周围型肺癌和肺结核球,但病灶大小以及训练集、测试集图谱来源对训练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基于CT纹理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s)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高危GISTs 204例,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3例,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51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2例)。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是否有肝脏转移分为肝转移组(76例)和无转移组(128例)。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高危GISTs三维容积感兴趣区,通过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出有效特征,建立纹理特征标签。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分析评估模型对高危GISTs肝脏转移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验证曲线下面积(AUC)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高危GISTs肝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Ki-67、发生部位、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CT图像中共提取107个纹理特征,使用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13个平扫、7个增强图像的纹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其中,临床病理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870、0.855;CT平扫和增强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918、0.836和0.920、0.846;临床病理联合CT平扫纹理特征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为0.930、0.889。经Delong检验,CT平扫与CT增强纹理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与临床病理模型、CT纹理特征模型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结论 CT平扫纹理特征可无创预测高危GISTs肝转移的风险,且临床病理联合CT纹理特征模型的预测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28.
吕敏  刘卓  李德川  郑林峰  韩哲  朱玉萍 《浙江医学》2022,44(12):1286-1289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PANDAR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PAN-DARmRNA表达水平,以及直肠癌组织PANDARmRNA高、低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PANDAR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癌组织中PANDAR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ANDARmRNA高表达(表达水平>5.25)65例,低表达(表达水平≤5.25)55例。直肠癌组织PANDARmRNA高、低表达患者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MRI-T分期、MRI-N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组织分化、MRI-环周切缘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T分期(OR=6.071,95%CI:1.281~28.783,P<0.05)、MRI-N分期(OR=12.481,95%CI:2.046~76.148,P<0.05)是直肠癌患者PANDARmRNA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随访48个月,PANDARmRNA低表达患者4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ANDARmRNA高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比19.8%,P<0.05)。结论PANDAR在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MRI-T分期、MRI-N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9.
杨静  庄蕾  曾剑  张丹红 《浙江医学》2022,44(16):1705-170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CTCAE5.0)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计算双肺剂量学参数V5Gy、V20Gy、V30Gy和平均肺剂量(ML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23例(21.5%),双肺V5Gy、V20Gy、V30Gy和M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AUC=0.756,P<0.01)、17%(AUC=0.731,P<0.01)、8%(AUC=0.728,P<0.01)和9.5Gy(AUC=0.7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根治性放疗的历史数据类似,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逆腹式呼吸下攒竹穴埋针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化疗相关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逆腹式呼吸下攒竹穴埋针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安肌注治疗,治疗6天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呃逆频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腹式呼吸下攒竹穴埋针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临床上能显著降低呃逆频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