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4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95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661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330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61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方法评价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有11家医院参加,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131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6.7±6.1)cm2和(15.9±8.3) cm2,创面形成时间(45.7±68.3)d和(52.5±79.6)d 。两组分别用京万红软膏或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涂于创面,观察疗程均为20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京万红组于2、5、10、15周创面愈合速率明显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以第5周、10周最为明显(P<0.01)。京万红组创面达到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为(46.5±15.6)d,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为(67.9±17.9)d,差异显著(P<0.05)。结论:京万红软膏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均有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京万红软膏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解郁止痛方(JYZT)对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行为学评分后选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YZT高剂量(25 ml/kg)组、JYZT低剂量(12.5 ml/kg)组及阳性药物(氟西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结合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的方法诱导偏头痛-抑郁共病模型。各组予以相应药物干预28 d,分别于2、4周时进行体质量测定、行为学测试;4周时,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及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③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④4周时,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5);JYZT高剂量组的BDNF、Trk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解郁止痛方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组织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中药对晚期左半结肠癌的生存影响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按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将入选的患者分为中药组和非中药组,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随访资料录入数据库。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用于两组之间比较,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根据中药组患者用药情况,使用K-means动态样本聚类法将患者分类,统计每类患者累积用药频率和高频中药功效频率,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2例晚期左半结肠癌患者,其中,中药组83例,非中药组69例,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7.1个月,95% CI:12.845~21.355;非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95% CI:6.680~13.520,P=0.001;与不服用中药比较,服用中药:HR=0.612,95% CI:0.425~0.882,P=0.008。晚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可分为3类,即健脾祛湿药配伍软坚散结药、健脾祛湿药配伍化痰药、健脾祛湿药配伍清热解毒药,对应的中医治法为以健脾祛湿为基础分别加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理气燥湿化痰。结论 中药治疗能显著延长晚期左半结肠癌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晚期左半结肠癌的治法以健脾祛湿为主,临证分别加以软坚散结、理气燥湿化痰或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现代检验技术研究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的糖脂代谢指标。[方法] 收集136例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患者进行不同证型间指标的比较。[结果] 湿热毒盛证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证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毒盛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筋疽(糖尿病足非缺血性坏疽)湿热毒盛证形成的原因与低营养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及持续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治疗药物,两者均有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治疗无生化应答,亟需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贝特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中医药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安全性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 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 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 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与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择85例GER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GSTP1基因型。[结果]GERD患者GSTP1突变型基因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在Barrett食管(BE)中的比例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P<0.05,<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RE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GERD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GERD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与BE关系密切,但与本病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t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在抑制CIA大鼠关节骨破坏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炎症分值在2分及以上的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并进行相应治疗,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对关节骨破坏情况的作用。结果:治疗12周后,骨碎补总黄酮组、骨碎补总黄酮加1/2依那西普组、依那西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及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灭菌用水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灭菌用水组(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明显抑制CIA大鼠炎症关节骨破坏,其作用可能与骨小梁数量减少及骨小梁分离度的增大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