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女,39岁,主诉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10 d,于2018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缓解,伴明显咳嗽,可感乏力不适,偶发大汗淋漓,无咯血、心前区疼痛,外院考虑“感冒”,治疗后病情可明显缓解,但反复发作。入院前约10 d患者症状加重,夜间需半卧位,并逐渐出现小便发黄、量少及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心率73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术后36 h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一般生命体征及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6 h相比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6 h与术后即刻相比,PT、APTT、TT升高,FIB、PLT降低(P 0. 05),两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VAS评分相比较,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 0. 05),不同时间点相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Ramsay评分术后均逐渐降低(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能够提高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恢复,对患者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阿片类药物用量少、术后拔管早、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疼痛仍较为明显。随着可视化技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普及,区域阻滞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阻滞范围也逐渐由中枢性阻滞转移至周围神经阻滞,使其在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筋膜平面阻滞技术,通过超声引导使局麻药在前锯肌间隙扩散,有效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浸润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为前外侧胸壁提供术中和术后镇痛。本文就超声引导下SAPB在不同类型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优势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卡瓣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此类患者需再次行非心脏手术时,该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报道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及术后发生卡瓣的管理过程,最后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麻醉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讨论,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男,16岁,167 cm,42 kg。术前诊断: 左侧自发性气胸,肺大泡,拟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既往先天性心脏病史,分别在2岁及7岁时在北京阜外医院行心脏手术,主要行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查体: 神志清楚,精神差,口唇稍发绀,无杵状指(趾),左肺呼吸音弱、叩诊呈鼓音,胸骨左缘第3—5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结果: Hb 142 g/L,Hct 45.1%,Plt 52×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相似文献   
16.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相似文献   
17.
(1)一般情况:患者, 女性, 年龄66岁, 身高152 cm, 体质量52 kg。因"自觉眼睑无力3个月, 胸闷、气短伴吞咽困难2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眼睑下垂, 未予重视, 2个月余前出现平卧位后胸闷、气短, 伴进食困难, 1个月前症状较前加重, 伴呼吸困难, 给予无创辅助通气, 收入ICU治疗, 胸部CT示胸腺肿物。口服溴吡斯的明诊断性治疗后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院胸外科,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