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高寒缺氧环境对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海拔地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并选取同时期来自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年龄、性别、侧凸角、后凸角)相似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作配对研究。收集并分析62例患者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术前肺功能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心脏彩超结果中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房内径(lef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LAID)、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ID)、右房内径(right atrial internal diameter,RAID)以及肺功能检查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EV1/FVC%)大小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RVI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实测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的心肺功能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在进行术前评估、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上,高海拔地区脊柱侧凸患者与平原地区脊柱侧凸患者相比并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3.
4.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扫:侧凸常需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的特点和棒模板的长度对棒长进行估计,但这种方法并不精确。目的: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棒的长度,并评价该法的町覆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脊柱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熏建并模拟手术矫形效果,然后利用系统自带的测是工具以连续的短肖线测量矫形棒长。选择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患者,测最术前用计算机辅助预测的棒长、术中传统方法估计的棒长、术后通过前后位X射线平片测量的理想棒长,评价本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重复测量操作,同一操作者连续相邻两次测量结果的变化值为(2.492±2.089)mm,不同操作者测量结果之间t检验,P=O.719:信度分析:r=O.986,P=O.000。计算机辅助预测棒长值较理想值长(4.23±3.84)mm,传统估计棒长较理想值长(9.32±5.23)mm,P=O.021。提示,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操作者自身的可靠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可重复性。计算机辅助预测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准确预测矫形棒的长度,为指导手术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寰枕区腹侧病变的不良事件作统计,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 1999~2006年,对74例寰枕区以腹侧病变压迫为主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先行枕骨大孔扩大及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再经枕颈区硬脊膜侧方显露齿突及C2椎体做相应压迫因素切除,达到脊髓前后方同时减压,并同期完成枕颈植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并回顾置换联合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的文献报道。方法 2004年12月对1例C3/C4/C5/C6/C7椎间盘突出的男性患者实施了C4/C5/C6 Bryan ACDR,C3/C4和C6/C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1年、2年、5年完成SF-36生活质量量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各随访时点行影像学检查观察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位置、椎间活动度、钛网和钢板的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1、年、2年随访上述各量表评分均反映临床效果良好,但术后5年随访,患者出现中等程度颈痛及双上肢麻木,其远期临床效果有所下降。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Bryan假体及钛网钢板位置均良好,Bryan假体活动度正常,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HS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临床效果尚可,手术安全。该术式兼顾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采用VAS、PSI评分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常规X线片检查,Cobbs’法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C2到C7植入节段和植入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上肢VAS评分平均改善4.9分,颈部VAS评分平均改善4.5分,术后患者平均PSI评分为1.6分。颈椎C2到C7的活动范围平均减少7.01°±6.65°(P〈0.05);术后植入节段椎间隙的平均活动范围减少0.91°±0.57°(P〈0.05);术后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平均减少0.68°±0.38°(P〉0.05)。手术有效率为100%。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保留颈椎一定生理活动度的情况下,并未增加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维持了颈椎稳定性,早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线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组、腰椎组、L1组、L2/3组、无腰桥组、有腰桥组6个组中均存在摆体位时脊柱向对侧轻度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切椎间盘后及有腰桥组的腰桥后脊柱出现明显向同侧侧方成角,应用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后加重此趋势.胸椎组在前4个节段变化小,仅在加压安棒后出现脊柱向对侧侧方成角的现象.重复数据测量两两比较显示胸椎组与腰椎组以及胸椎组与L1组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主要因素是椎体螺钉A+D角或B+C角.[结论]除胸椎组外应用腰桥和撑开器撑开后导致了明显的脊柱侧方成角,此可能会诱导术中安置椎体螺钉的方向出错.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椎体螺钉的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前路术后侧方成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调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术后与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与随访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小(P=0.141)。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0°~5°组、5°~10°组、10°以上组三组间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及SF-36八个维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腰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与术后侧凸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颈椎前路Vectra-T动态钢板加钛网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44个节段)行颈椎前路椎体切除减压、钛网植骨、Vectra-T钢板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疗效考核采用JOA评分、颈椎曲度、椎体间植骨融合和钛网下沉情况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纳入的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患者JOA评分在术前为7.68±1.66分,术后为10.91±1.97分,末次随访时为12.74±1.2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术后无钢板、螺钉断裂或松动现象发生;术后融合节段前曲度、颈椎整体前曲度较术前均有改善。44个融合节段中,43个节段6个月内融合,1个节段延迟至术后12个月时方融合。3术后3月融合节段钛网下沉平均为2.7±2.7 mm,术后6月钛网下沉为3.6±1.0 mm,术后12月钛网下沉为3.9±1.2 mm,末次随访时钛网下沉为4.0±1.2 mm。钛网下沉主要集中在术后6月内,6月后钛网下沉不再明显。结论应用Vectra-T动态钢板可有效改善颈椎矢状位的曲度,防止后凸畸形,降低植骨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静态钢板造成的应力遮挡,促进颈椎椎体间的融合。但其远期疗效仍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