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生存素(Survivin)、人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慢病毒多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表达活性。方法应用Gateway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Survivin、TGFβ3、TIMP1的3段外源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多表达质粒上,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多表达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且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空载体对照组、PBS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7.87~69.11,q=6.94~15.47,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慢病毒多表达质粒pLenti6.3-Survivin-P2A-TGFβ3-T2A-TIMP1,为下一步病毒的制备以及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椎管狭窄症术后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成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12月因胸椎椎管狭窄症给予后路全椎板减压手术的患者101例,其中术后经再次手术证实术区急性硬脊膜外血肿9例,对其临床表现与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平均34个月。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评分为0.89±0.78,血肿清除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为2.33±1.2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1)。硬膜外血肿压迫时间为(7.72±7.06)min,血肿清除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与血肿压迫时间呈负相关(r=-0.789 6,P〈0.01)。结论胸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后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尽快手术减压,血肿清除越早,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可以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而生存素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和抗凋亡功能。目的:构建人生存素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合成人生存素基因(BIRC5),通过 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对 PCR 结果进行电泳分析。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 Lenti-BIRC5。将重组的慢病毒质粒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质粒转染293T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重组慢病毒载体 Flag-Survivin 融合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含有人Survivin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体外培养细胞中转染成功并且过表达。说明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BIRC5构建成功,这为下一步研究Survivin在人髓核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4.
背景:FGL是NCAM的核心活性多肽片段,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激活NCAM的信号传导途径.目的:观察FGL人工合成多肽联合培养对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预先加入1%的FGL多肽溶液.分别于培养1,3,5,7,9 d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损伤组,损伤组加入H2O2刺激16 h.实验组加入H2O2与FGL人工合成多肽刺激1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12中的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FGL人工合成多肽与PC12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可明显促进PC12细胞的活性并且减低PC12 细胞凋亡并可明显降低凋亡模型中PC12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基因的表达.说明FGL多肽可以明显促进PC12细胞增殖,并可以抑制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前方骨性压迫型胸椎退行性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前方骨性致压型胸椎退行性疾患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前方骨性致压型胸椎退行性疾患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54.2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11例,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8例,胸椎后缘骨赘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椎假关节形成1例.患者均存在脊髓压迫症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平均5.2分;均经CT和MRI扫描明确胸椎退变的性质和致压物的类型.手术以揭盖法切除相应节段的棘突和全椎板,咬除双侧关节突关节,经侧后方人路切除脊髓前方的骨性致压物,椎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7.4个月.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修订后的Epstein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改善4例,差2例;有效率90.9%(20/22),优良率72.7%(16/22).术后JOA评分为2~11分,平均8.7分.术中发生硬膜撕裂1例,胸膜损伤1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压迫2例.无脊柱不稳和切口感染病例.结论 经关节突入路可彻底切除胸椎退行性疾患患者椎管前方骨性致压物,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CT-1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副作用.方法 取Swiss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分别于胫神经切断术后连续腹腔注射重组小鼠CT-1(rmCT-1)40、60、80、100、120、140、160μg·kg-1·d-1,剩余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CT-1溶媒,28d后称量失神经侧腓肠肌、正常侧腓肠肌和心脏的湿重;测量胸主动脉平滑肌厚度;检测正常腓肠肌中α-actin和MHC Ⅱa以及心肌中β-MHC的表达、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的含量.结果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当CT-1用量达到60μg·kg-1·d-1时,开始对失神经骨骼肌产生营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给药剂量超过100 μg·kg-1·d-1后,出现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给药剂量达到120μg·kg-1·d-1时,开始促进心肌β-MHCmRNA的表达,增加正常心脏的湿重.当给药剂量达到140μg·kg-1·d-1时,开始促进正常骨骼肌α-actin和MHC Ⅱ amRNA的表达,以及骨骼肌湿重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主动脉血管平滑肌α-actin的含量,增加了血管平滑肌的厚度.结论 腹腔注射CT-1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为60 μg·kg-1·d-1,最高安全剂量为100 μg·kg-1·d-1.当给药剂量达到120 μg·kg-1·d-1时,开始出现心肌肥厚,当给药剂量达到140 μg·kg-1·d-1时,可导致正常骨骼肌的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的增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Delta大通道与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elta大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A组),采用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者短于B组(t =2.498~39.736,P<0.05);A组患者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小于B组(F=5.511~7.302,P<0.05);两组术后第7、30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F=151.130~183.497,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效果较好.与Quadrant通道技术相比,Delta大通道技术可能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颈肩痛系一类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累及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均可导致颈肩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 1 寰枢椎半脱位 该病常与"落枕"相伴,多见于青少年儿童.而"落枕"多因姿势不协调或枕头高低软硬不当而导致颈部肌肉和关节突关节的扭伤或关节囊嵌顿而引起颈肌痉挛,颈项僵硬.一般在休息、理疗、按摩后数日内痊愈,如症状未能缓解,则应考虑寰枢椎半脱位,颈椎正侧位加张口位片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试验显示单个病毒载体介导的多基因共表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椎间盘退变转基因疗效。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重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目的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Lenti-TGF-β3-P2A-CTGF-T2A-TIMP1。转染293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并于转染后48h左右达到峰值,"2A"结构下游基因蛋白质表达量约为上游基因的80%。说明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观察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方法报告1994年7月至2011年11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5例,年龄60~85(平均70-3)岁,男59例,女36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35.7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单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盘切除并内固定融合)、不同减压方式(开窗、半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和不同随访时间(3年以内,3~5年,5年以上)的疗效。结果95例患者总优良率为84.2%,单纯椎间盘切除组和椎间盘切除并内固定融合组优良率分别为80.5%,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94);改善率分别为(60.89±32.62)%,(65.74±26.32)%,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和全椎板切除组优良率分别为80.6%,91.3%和85.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P=O.958),3组改善率分别为(59.84±29.84)%,(62.30±27.10)%和(62.94±31.9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P=O.835)。随访时间3年以内组,3~5年组,5年以上组,其优良率分别为90.6%,77.8%和79.2%,3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P=0.660);3组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2.01±25.97)%,(55.06±35.89)%,(60.83±33.7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1)。结论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并内固定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可获得良好疗效,开窗组、半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且其疗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