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0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35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761篇
内科学   395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06篇
外科学   483篇
综合类   138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19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558篇
  3篇
中国医学   426篇
肿瘤学   2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SOX-9(AdSOX-9)对人的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细胞数目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更好理解颈椎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AdSOX-9按照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应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方法(TUNEL)及免疫染色方法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及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25MOI、50MOI剂量作用组TUNEL阳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AdSOX-9转染软骨细胞预处理后,空白对照组、25MOI作用组、50MOI三种处理组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各时点较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OX-9基因对软骨凋亡细胞数目、Caspase-3凋亡基因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为软骨细胞退变发病机制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2.
健康成年金黄仓鼠腹腔内接种PVH-1(5×106pfu),FCM动态检测肝细胞DNA周期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PVH-1接种后处于G0+G1期的肝细胞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显著差异。S期肝细胞在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动物(P<0.05),且在第7天时仍呈上升趋势,第14天到30天趋于正常水平。G2+M期肝细胞在PVH-1接种后第30天升高(P<0.05)。结果提示,动物在PVH-1接种后第3到第7天是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复制高峰,并阻滞仓鼠处于S期肝细胞分裂进入G2+M期,但是这种阻滞作用较短暂、并可逆,在PVH-1接种后14~30天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33.
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4 0只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Iso1,Iso2和 Iso3组 (n=10 ) .对照组大鼠每日吸 4 L· min- 1 (970m L· L- 1 O2 ) O2 1h,连续 5 d.Iso1,Iso2和 Iso3组大鼠分别接受浓度为 7.5 ,15 .0和 2 2 .5 m L·L- 1 的异氟醚预处理 (异氟醚和 4 L· min- 1 O2 ) ,每日 1h,连续 5 d.最后 1次处理结束 2 4 h后 ,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异氟醚预处理效果根据再灌注 2 4 h时的神经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判定 .结果  Iso2和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均与对照组及 Iso1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与 Iso2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诱导脑缺血耐受 ,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4.
用真核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β)的重组质TR421-hCGβ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株,经过多次的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10株持续、稳定分泌抗hCGβ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随机抽取6H1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的制备、纯化及免疫学特性的分析。间接ELISA法证明6H1单抗属于IgG2a亚类。Western blot证明6H1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hCGβ,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结果表明,6H1单克隆抗体能够不同程度的结合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hCGβ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5.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12‐hour shift work for five to seven consecutive days and overtime on the prevalence of severe sleepines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Korea. [Correction added after online publication 28 Nov: Opening sentence of the summary has been rephrased for better clarity.] A total of 288 randomly selected male workers from two automobile factorie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sleep‐wake diaries in South Korea. The prevalence of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i.e. 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 (KSS) score of 7 or higher] was modeled using marg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included theoretical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working hours and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status, work demands, and health behaviors. Factors related to working hours increased the risk for severe sleepiness at the end of the shift in the following order: the night shift [odds ratio (OR): 4.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6–6.0)], daily overtime (OR: 2.2; 95% CI: 1.7–2.9), weekly overtime (OR: 1.6; 95% CI: 1.0–2.6), and night overtime (OR: 1.6; 95% CI: 0.8–3.0). Long working hours and shift work had a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 for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Night shift workers who worked for 12 h or more a day were exposed to a risk of severe sleepiness that was 7.5 times greater than day shift workers who worked less than 11 h. Night shifts and long working hour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sleepiness among automobile factory workers in Korea. Night shifts and long working hours have a high degree of interactive effects resulting in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which highlight the need for immediat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mong South Korean labor force patterns.  相似文献   
36.
CPP-SOM整合cDNA基因芯片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转录组水平全面迅速地了解疾病发生和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 ,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标。方法 通过建立基因芯片平台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来源的 NB4细胞分化作为模型 ,并应用自主开发的自组织图结合成分平面展示 (componentplane presentation integrated self-organizing map,CPP- SOM)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建立的 c DNA芯片共有 12 6 30条克隆 ,其中已知基因 94 36条。应用该芯片进行实验 ,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CPP- SOM不仅可以将功能相关的基因进行聚类 ,而且可以动态性地从全基因组水平观察药物作用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结论 我们建立的芯片平台是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 ,CPP- SOM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芯片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观察氨氯地平对氧化型胆固醇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凋亡检测指标。结果:对照及胆固醇组未检测到细胞凋亡,Triol与25-OH处理组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电泳示"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亚二倍体峰,凋亡率分别为32.25%与23.04%,而氨氯地平使其凋亡率分别下降至13.42%与11.77%。结论:氧化型胆固醇(Triol与25-OH)可以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氨氯地平抑制其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DNA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与人结肠癌RKO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肠癌RKO细胞72 h,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及DNA测序法分析p16/CDKN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MTT、FCM、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后细胞生长、形态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结果: DNMTs抑制剂能较好地逆转启动子区胞嘧啶甲基化状态;CpG岛去甲基化后能明显地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群体倍增时间(P<0.01),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影响肠癌细胞周期分布,并具有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 结论: 通过逆转CpG岛高甲基化能有效地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观测BPI700-Fcγ1 7001嵌合基因导入小鼠对最小致死量E.coli感染攻击的抵抗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嵌合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嵌合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基因导入小鼠中目的嵌合基因得到表达,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和血清中可检测到目的嵌合蛋白;(2)在最小致死量E.coli感染攻击后,基因导入小鼠的存活率为3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4.62%;与小剂量头孢呋辛钠联合应用其存活率高达65%。结论BPI700-Fcγ1 700嵌合基因导入小鼠对致死量E.coli感染具有较好抵抗作用,提示抗感染基因治疗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感染高危人群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