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健康成年家兔61只,随机分为致伤组(n=39)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2)。致伤组以同种骨髓乙醚提取液0.5ml/kg分3次静脉注射,复制改良的兔骨髓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模型,通过与犬油酸型、骨髓型及脂肪型RDS模型比较,发现本模型在病因、临床表现和肺的病理改变等方面较好模拟了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反复脂肪栓塞并发ARDS的临床情况。从肺泡-毛细血管膜(ACM)通透性、肺表面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缺氧及辐射双敏感性启动子 ,增强缺氧条件下放射诱导的抑瘤素M (OSM)表达水平 ,提高肺癌放射 基因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缺氧及辐射双敏感性缺氧反应元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HRE Egr)启动子及其调控的OSM表达载体 ;以脂质体转染肺癌A5 4 9细胞 ,给予照射 ( 6Gy)和 (或 )缺氧 ( 1%氧浓度 )处理 ,观察其OSM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利用肺癌移植瘤观察不同处理后的抑瘤效应。结果 HRE Egr启动子具有辐射及缺氧双重敏感性 ,它可使照射后的肺癌细胞OSM表达水平在缺氧条件下显著提高 ,为常氧条件下的 3倍。在缺氧条件下 ,重组质粒 pHEO转染合并照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 [( 9 5± 2 8) % ]显著低于常氧组 [( 34 8± 3 6 ) % ;χ2 =11 375 ,P =0 0 0 3]。HRE Egr启动子转染合并照射可明显抑制肺癌移植瘤 ,并可使 6 0 %的移植瘤完全消退。结论 用HRE Egr启动子提高OSM表达水平 ,可增强肺癌移植瘤放射 基因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3.
54.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通过与其配体(VEGFR3)的结合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是形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基于此,本研究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NSCL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NSCL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NSCLC和8例炎性假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75.8%)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2.5%)(P<0.01),高中分化(76.3%)和低分化(75.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86.5%)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62.1%)(P<0.05)。NSCLC组织内LVD(20.4±5.9)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0.9±4.9)(P<0.01);VEGFC阳性组LVD(21.3±6.0)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17.7±5.1)(P<0.05),淋巴结阳性组LVD(21.9±5.9)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8.5±5.5)(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NSCL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NSCL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5.
细支气管肺泡癌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BAC临床资料,结果;胸部X线平片及CT均有阳性发现;肺病灶以周围型和弥漫型居多(77.1%,27/35);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检阳性率44%(11/25);经皮肺穿刺,痰涂片及胸水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50%(20/40例次),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27例均升高,平均为45.2ng/ml。结论:血清CEA对  相似文献   
56.
肺巨噬细胞(PM)及有关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如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ALI模型的复制及分组:Wistar大鼠50只,雌...  相似文献   
57.
陈敬  陈正堂  邹岚  曹正怀 《重庆医学》2004,33(7):977-979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长、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评价外周血VEGF与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相关物质(TSGF)的联合检测对NSCLC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130例肺癌、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循环VEGF、CEA 和TSGF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SCL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19mRNA的表达情况.数据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肺癌组VEGF表达水平为(604.4±256.8)pg/ml,显著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50.6±81.2)pg/ml和(288.4±87.0)pg/ml,P<0.01].肺癌组外周血CK19mRNA和血清VEGF、CEA 、TSGF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0%、65.4%、61.5%和55.4%)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分别为20.0%、36.7%、16.7%和23.3%)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0%、14.0%、10.0%和12.0%)(P<0.01).随着临床分期逐步升高,CK19mRNA和血清VEGF阳性率及水平升高(P<0.01).就组织类型而言,VEGF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以鳞癌为高;CEA检测阳性率以腺癌最高;CK19mRNA和TSGF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别.联合检测对NSCLC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外周血VEGF与CK19mRNA、CEA和TSGF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提高NSCLC检出率,并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明缺氧对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earlygrowthresponsegene 1,Egr 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Egr 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A5 49细胞 ,在 0 .1%、0 .5 %、1%、2 .5 %、5 %等氧浓度下给转染细胞以 2、4、6、8、10Gyγ 线照射 ,观察照射后荧光素酶表达水平及过氧化氢产量变化 ;观察过氧化氢浓度对Egr 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Egr 1启动子报告载体 ,转染A5 49细胞 ,发现当氧浓度 <2 .5 %时 ,Egr 1启动子活性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 (P <0 .0 1) ,并随氧浓度的下降而降低。照射后的过氧化氢产量呈现类似的变化特征 ,结果还表明Egr 1启动子的活性与过氧化氢浓度密切相关。结论 缺氧 (O2 <2 .5 % )导致Egr 1启动子辐射诱导活性下降 ,可能与氧自由基产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9.
谢启超  朱波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11,40(20):1977-1978,1981
目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肿瘤局部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将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C),体外研究对Treg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为肺癌免疫耐受产生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含人全长IDO基因转染到小鼠DC细胞,G418筛选获得IDO-DC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DC细胞)及空质粒转染组(EGFP-DC细胞),将3种细胞分别与小鼠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3种细胞对Treg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结果 IDO基因成功转染到小鼠DC细胞,与小鼠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reg细胞增殖明显,和EGFP-DC细胞(7.5%vs 3.6%,P<0.05)及DC细胞(7.5%vs 3.1%,P<0.05)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IDO基因转染小鼠DC细胞在体外能明显增强Treg细胞的增殖,为肺癌局部免疫耐受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鼠抗人EpCAM单链抗体表达并鉴定其免疫活性,构建特异靶向上皮来源肿瘤细胞及癌干细胞的单链抗体。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VL+Linker+VH的EpCAM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克隆到pMD19-T简易载体中,将ScFv基因酶切并纯化后克隆到噬菌体载体pCANTAB-5E,热休克法转化至感受态的大肠杆菌TG1,随机挑取5个克隆,经辅助噬菌体超感染,形成鼠抗人EpCAM噬菌体单链抗体,用ELISA(以P/N>2判定为阳性)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其抗原结合活性。结果成功获得pCANTAB-5E/EpCAM ScFv重组克隆,经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测定,噬菌体展示阳性率为20%,展示的单链抗体能与EpCAM抗原和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EpCAM单链抗体方法简便、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