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按冠脉主要分支最大狭窄程度不同将冠心病(CHD)分为明显狭窄 组(OS)和杉反狭且(MS),探讨血脂(CH、T G、HDL-ch)、载脂蛋白(apoAI、 aboB)及纤维蛋白原(Fg)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作用。结呆显示:CHD两组的红细 胞集率升高与Fg相关;TG可能是影响红细胞变形指数(DI)重要因素之一。随冠 脉狭窄程度加重,HDL-ch、apoAI、apoB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2.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 ,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 ,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8例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中采集主动脉、冠状窦和外周血液标本 ,测定 :①冠状窦血液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含量和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 ,以此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情况 ;②主动脉与冠状窦血液中AngⅡ的浓度 ,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 ,以此代表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浓度 ;③外周血中AngⅡ浓度。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窦血中NO浓度明显降低 ,ET浓度和CEC数量均明显增高(P <0 0 1或P <0 0 5 ) ,同时 ,心脏局部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冠状窦NO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与ET浓度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与CEC数量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各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心脏局部AngⅡ密切相关 ,与外周血中AngⅡ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更多的是心脏局部的因素在起  相似文献   
33.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2 0世纪6 0年代,Born首先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1 ] ,近年来,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2 ] 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还有散射性粒子检测法[3 ] 、全血电阻抗法[4~6] 、血小板计数法[7] 、微量反应板法[8] 等。我们将近年来新发展的和常用的几种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作一简述。一、比浊法1 .…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入三组并于封堵术后给予不同抗凝方案:即肝素组(16例)持续静滴肝素钠10U.kg-1.h-1、共24h;低分子肝素组(20例)腹壁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每12h1次,共2次和延长低分子肝素组(20例)依诺肝素用法用量同低分子肝素组、但术后连续使用3天,共6次。三组均于封堵术前2天起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至术后6个月。封堵术后三组均临床随访3个月,并于术后第30、90天复查经胸心脏超声;术后第4天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第4、7、30和90天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结果 (1)封堵术后三组均无封堵器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第4天三组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术前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低分子肝素组β-TG、PF4和F1+2浓度与肝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低分子肝素组β-TG浓度较肝素组低16%(P0.05)、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4浓度较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1+2浓度较肝素组低8%(P=0.018)、较低分子肝素组低11%(P=0.035);(3)术后第7、30和90天,三组间β-TG、PF4和F1+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两者安全性及疗效相当,延长低分子肝素疗程至术后第3天有利于降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5.
覃军  韦付良 《右江医学》2010,38(1):39-4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柳州市2006~2008年所有无偿献血样本用TRUST和ELISA试剂同时检测梅毒抗体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市2006~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典型的"V"型反转,即2006年和2008年阳性率高而2007年阳性率低,各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梅毒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检测者文化程度与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典型的背离状态,即文化程度越低梅毒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递增的顺序依次为军人、学生、职员、工人及个体愈。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态势,血站应切实加强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加强健康宣传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大安全献血和输血的宣传力度,认真按照相应规程及法规做好血液筛查,通过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及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积极实现实验室认可来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硬膜外麻醉对结肠手术患者术中效果的影响。方法结肠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HANS+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单纯硬膜外组(B组)两组,每组20例。A组HANS刺激30min后硬膜外麻醉常规2%利多卡因足量,HANS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仅硬膜外麻醉给予足量2%利多卡因。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MAP、HR、RR、SPO2及术中出现的牵拉反应例数及需处理例数。结果A组患者术中MAP、HR、RR等变化明显较B组为少,同时A组患者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例数及需要处理的例数也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结肠手术可明显减少牵拉反应的发生,增加了术中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8.
覃军 《广西医学》2010,32(8):1022-1023
目的分析献血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初筛与复核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初筛与复核不一致的9份献血标本进行再检。结果 9份标本中,初筛可疑阳性2份,阳性7份。经复查9份标本均为阳性。再检7份阳性标本与初筛结果一致;1份初筛、再检均为可疑,1份初筛为可疑,再检为阳性。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初筛与复核不一致的原因复杂,可通过再检以确认。  相似文献   
39.
卡维地洛(carvedilol)为一新型具有多种附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阻滞β受体及选择性阻滞α受体,高浓度有阻滞钙通道和抗氧化作用。诸多心肌缺血性损害的实验研究还表明其对心肌能提供多重强力保护。新近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卡维地...  相似文献   
40.
急诊科就诊病种及危重病人抢救5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院急诊科就诊人数的动态变化 ,本文就 1996~2 0 0 0年到急诊科就诊人数及危重病人抢救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确定危重病疾病谱 ,为今后急诊科工作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目前设有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和儿科急诊 ,其他科的急诊病人先在急诊科登记 ,由值班护士与相关科室的专科医师联系 ,请他们到急诊科诊治 ,或由护士将病人护送到有关科室诊治。本文根据我院目前急诊分科的特点 ,对急诊疾病统计分类也采取内科 (包括神经内科 )、外科、儿科及其它科的分类体系 ,同时对某一发生率较高的病种单独列出。本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