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Born首先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受到医学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评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新方法及仪器的性能,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仪器性能验证标准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88》(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CLIA’88法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PL-11血小板分析仪进行了分析性能评估。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测试健康志愿者柠檬酸钠静脉抗凝血的聚集功能,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PL-11血小板分析仪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同时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 d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来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表明,各参数皆符合CLIA'88法案的要求。测得PLR-06、PLR-07、PLR-09、PLR-10血小板诱聚剂诱导的247名健康正常人血小板MAR分别为58.8±10.1(﹪)、61.2±11.8(﹪)、51±10.2(﹪)、53.1±9.2(﹪)。ACI患者MAR在服用氯吡格雷后明显降低。结论: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适用于血栓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的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SIPA)的检测方法。将0.8ml含30×10^9/L血小板的富血小板血浆(PRP)置入锥板粘度仪的锥板中,温度调为了37℃,用110达/cm^2的剪切力剪切PRP1分钟,计数剪切后PRP中游离血小板数止目并计算出SIPA值。结果检测正常人SIPA值为(46±5)%。该方法可用于检测PRP中血小板的SIPA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正常人血小板对诱导聚集剂的反应,本文对47例宜昌地区健康献血员血小板对二磷酸腺着(ADP)、胶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三种诱聚剂进行了检测。材料和方法一、主要试剂血小板诱聚剂ADP、胶原、PAF由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供(NO.960404)。H、主要仪器XN-DZ型多功能凝血检测仪。三、测定参效率1分钟聚集率(M)和4分钟聚集率(M‘)即加入试剂后1m…或4mh血小板栗隼百分丰。最大用隼初时.优到身上聚集主(*。)的时间。最大聚集率(Ma):最大聚集百分丰。l波聚集速度血小板开始聚集后lmin内所上升的高度。四、…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均占重要地位。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60年代,最初由Born采用透光浊度法测定[1]。该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各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在低剪切率下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剪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受到医学界重视,本文将简介其原理与应用。1测定原理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聚集始于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膜的传递而激活血小板,使其膜表面另一个受体糖蛋白IIb/…  相似文献   

6.
7.
我们对9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PAG)功能多项指标的检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岁,98例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对照组60例,为正常体检者,男36例,女24例,平均  相似文献   

8.
乔蕊  王京  李蕾  张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1260-1265
目的研究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比较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程度的重复性。采用全血电阻法,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检测30名健康志愿者和60例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采用Kappa分析比较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全血电阻法的平均CV值为4.8%,优于血浆光学法(CV值为7.7%)。采用全血电阻法,分别以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聚集程度分别为(9.6±3.4)Ω、(10.4±2.8)Ω和(13.5±2.2)Ω。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的患者,以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95%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为0Ω。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ADP为诱导剂,t=2.391,P〈0.05;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t=4.057,P〈0.01;胶原为诱导剂t=2.047,P〈0.05)。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抑制剂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t=3.646,P〈0.01)。另外,以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开始时间,有比健康志愿者延长的特点。经Kappa分析,表明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两种方法检测患者对阿司匹林(Kappa=1)和氯吡格雷(Kappa=0.67)两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效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全血电阻法和多种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能力对帮助临床判断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辅助个体化用药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激活因子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激活因子是一种具有强列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与多种临床疾病有明显的联系。目前用于检测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方法有三大类,传统的生物检测去操作简便,应用广泛,但其检测结果欠可靠;物理化学检测法结果准确可靠,并可分析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分子结构,但操作繁琐,费用昂贵;放射免疫分析法已经建立。本文对检测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主要方法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和聚集性变化特点。方法空腹抽取98名肿瘤患者和48名正常人静脉血,肝素抗凝后,测定Plt;并以ADP为激活剂体外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72.4%的肿瘤患者化疗前、56.2%正常人Plt>200×109/L。患者经过化疗后血小板数减少,>200×109/L的比例降为30.6%。化疗后肿瘤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70.87±8.60)%,正常人为(66.06±8.6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Plt较正常人高,虽然经过化疗Plt减少,但聚集性仍较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11.
1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吡啶、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西洛他唑、三氟柳、安步洛克和曲克雷丁在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的作用机理以及用药方法,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未服用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在调整或不调整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血小板数量情况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评价两种方法对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优劣.方法 本研究为方法学比对研究.选择2012年5-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终浓度6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及0.5 mmol/L花生四烯酸(ARA)为诱导剂,分别测定不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改良法)和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至200×109/L(原法)标本的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以ADP或ARA为诱导剂时,在未服药组、服阿司匹林单药组及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药组中,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PRP中血小板数量均无相关性(-0.21≤r≤0.111,P>0.05).以ADP作为诱导剂时,原法比改良法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改良法较原法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变异均更小;两种方法测得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各组均有相关性(未服药组、单服阿司匹林组、服双药小于1周组、服双药大于1周组r值分别为0.78、0.73、0.40、0.71,P均<0.01).以ARA作为诱导剂时,在未服药组,原法比改良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改良法比原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变异区间小,分别为62%~ 98%和5% ~ 89%;在服阿司匹林单药组及服双药组,改良法和原法均能检测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未服药组显著降低.结论 不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实验操作更简便、快捷,对血小板的体外影响更小,更适合临床实验室用于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聚集曲线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坡度都增高.结论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对临床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四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均占重要地位。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60年代,最初由Born采用透光浊度法测定[1]。该方法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广为采用,国内外都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其后又出现了全血血小板聚集仪。它利用血小板聚集在电极上从而引起电阻抗改变的原理。最近。国外出现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仪,采用了激光散射粒子计数测定法。该方法最先由日本学者Ozaki所设计与倡导[2],本文将简介其原理与应用。测定原理仪器采用He-Ne半导体激光器,波长为675nm,富血小板血浆(PRP)样…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2岁,农民1999年7月26日因咽部不适,刺痛,伴声嘶而入本院,病理诊断:声门上及会咽根部外生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过去无肝炎、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出血倾向,于8月10日手术,8月26日“痊愈”出院。 2 实验室检查:7月27日首次检查血液常规,采用EDTA-K2(2.0g/L,下同)抗凝,室温放置3个小时后用Coulter-STKS血细胞仪计数(下同),其血小板仅为15×109/L,手工计数为19×109/L,后又重新抽取静脉血抗凝,一管用EDTA-K2抗凝,另一管采用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NaF(10.0g/L),即刻计…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204例病例组,观察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对糖尿病患者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阿司匹林抵抗(AR)或氯吡格雷抵抗(CR)的检出率增高;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对以ADP、COL、AA为诱导剂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其影响不同;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 h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易重新出现CR.结论 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糖尿病疾病、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较单一的ADP更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4 0 )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 ISA法测定 2 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 2 1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M)水平。结果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 PA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经治疗有效者的 GMP-14 0和 PA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 5 )。结论血浆血小板 GMP-14 0和 PAGM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二者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