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石家庄等四城市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一组出生缺陷病。它是人类发生率最高的一组出生缺陷。我国通过监测对先心病患病率的研究较少,保守估计每年有10万名先心病患儿出生[1]。同时有研究表明,71%的先心病患儿可存活到生育年龄以...  相似文献   
12.
出生缺陷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研究最完整、最准确的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的方法,以反映各种出生缺陷率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覆盖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4省的32个县、市的所有孕满20周的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在出生时到生后6周期间至少进行3次体;任何有出生缺陷或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均以出生缺陷病例上报,上报时间每月1次;上报材料包括当地每月的出生资料,出生缺陷病例报表及病体表照片;出生缺陷病例的诊由3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儿科专家及1位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完成,结果:监测系统在1993-1996年共监测了100万出生儿,监测到1万例出生缺陷新生儿,收到报出生缺陷儿童体表照片3万张。其中重大出生缺陷达5000例,排前几位的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及肢体畸形等。结论:本监测系统是一种世界上独特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其资料主要被用来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报告(了、季报、年报),出生缺陷资料交换,为所有以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为结局或因素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提供数据,其特点以人群为基础和以体表照片为数据及诊断依据,该系统具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手段,春监测结果已用于分析性研究及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13.
预防新生儿脊柱裂和无脑畸形(一)李竹,赵平,李松,呼和牧人,洪世欣,陈新,刘向东,顾海琴,唐仪,王红,袁洪波,洪旭辉,朱慧萍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100083)【编者按】1993年9月,卫生部公布了“10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的第三批面向农村和...  相似文献   
14.
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河北省1986年死亡婴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摸清了本省婴儿、新生儿、围产儿死亡率、死因及有关因素,并对死因进行了分析和分类排位,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0~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0 ~2 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病情况。方法 利用心脏听诊和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嘉兴等13 个市县0 ~2 岁儿童进行了先心病患病率调查和病因分析。结果 发现0 ~2 岁儿童先心病患病率为3.72 ‰。不同年龄组间先心病患病率存在差异,0岁组最高,为5 .54‰;1 岁组次之,为3 .36 ‰;2 岁组最低,为2 .66 ‰。男女间先心病患病率没有差异。室间隔缺损比例最高,占59 .4 % 。结论 表明先心病属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开展出生儿先心病监测和病因研究,减少先心病发生,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七城市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瘫的危险因素,为病因和防治措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997年5月至6月在苏州等七个县市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脑瘫的危险因素基本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产时新生儿期因素.他们与脑瘫的关联程度大并且具有卫生学意义;第二类是产前因素.这类因素与脑瘫关联程度有限,但数目多,人群暴露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进一步进行产前有关因素与产时和新生儿期某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脑瘫的产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与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关系。方法:1998年5-12月在南宁市、横县、钦州市钦北区(原钦州县)进行以多(镇)为单位整群抽样调查,对抽样乡(镇)全部1-6岁儿童进行脑瘫患病状况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儿科医生参加现场工作。结果;共调查1-6岁小儿150806人,确诊脑瘫193例,脑瘫发病率1.28‰。低出血体重1450例,发生脑瘫61例,脑瘫发病率42.07‰;正常出生体重148599人,发生脑瘫125例,脑瘫发病率0.84‰。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且出生体重越低脑瘫发病率越高,呈负相关。61例低出生体重的脑瘫患儿,母孕期在环境、营养方面1/3有营养不良因素;26例(42.6%)有妊娠合并症;38例(62.3%)新生儿期患病;20例(32.8%)母既往有异常孕产史或早产史。结论:低出生体重是与脑瘫高度关联的危险因素。它们在孕期有相似的病因,应加强病因研究以及预防脑瘫,对低出生体重力进行重点护理,防止新生儿患病,也是干预脑瘫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目的:调查我国1-6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病率及临床各种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1997年5月-1998年8月,对我国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四川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调查,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对抽样乡(镇)全部1-6岁小儿进行调查。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调查的工作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参加现场工作。资料经双重录入和统一清理后,在Pntium133微机上用SAS6.11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岁小儿1047327人,其中脑瘫患儿2009人,患病率为1.92‰,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最多见,占53.56%,以下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3.39%),共济失调型(10.00%), 手足徐动型(4.63%),震颤型(0.85%)、强直型(0.55%)、混合型(12.44%),分类不详(4.58%),2009例脑瘫中、男1266例,女743例,男:女=1.7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大致能反映我国大陆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脑瘫的各种类型中以痉挛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6省及自治区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国1~6岁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为病因和防治措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国江苏等6个省(自治区)对1~6岁小儿脑性瘫痪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共调查1~6岁儿童1 047 327名,发现1~6岁儿童脑瘫病例共2 009例;对1 968例脑瘫及其对照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脑瘫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8个,其中分娩前期15个,分娩过程5个,新生儿期8个;新生儿期危险因素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4, 95%CI=4.6, 152.2)、高胆红素脑病(OR=14.2,95%CI=5.3,38.2)、新生儿脑膜炎(OR=267.6, 95%CI=21.2,3 372)和颅内出血(OR=133.1,95%CI=25.4,697.7)等与脑瘫关联最强,分娩过程因素其次,分娩前因素最弱.分娩前因素包括父母是近亲(OR=3.1,95%CI=1.4,6.8)、亲属中有智力低下者(OR=5.4,95%CI=3.1,9.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R=6.6,95%CI=2.5,16.7)、出生体重轻(OR=5.3,95%CI=3.2,8.9)、出生孕周小(OR=7.6,95%CI=4.2,13.7)、母孕期服用药品(OR=7.9,95%CI=2.6,23.2)等,虽然与脑瘫关联程度有限,但数目多,而且可能与新生儿期危险因素有因果关系. 结论: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脑瘫的关联程度较强,但分娩前及分娩中有关危险因素与新生儿期某些不利表现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54生过脊柱裂或无脑畸形儿的妇女,再准备怀孕时是否需服“斯利安片”?我们知道,生育过脊柱裂和无脑畸形患儿的妇女,再妊娠时,生育这种患儿的时能性比一般妇女要大得多,而且,再次怀孕时,孕妇仍然会存在叶酸缺乏的情况。1991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维生素小组,进行了一项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再发的人规模随机双盲干预实验,发现叶酸对神经管畸形而发的保护效应达到72%。因此,生育过神经管畸形患儿的妇女,需再次怀孕时,还要按规定服用“斯利安片”,每日要服2片。55准备生育第一胎的妇女,是否也要服用“斯利安片”?准备生第一胎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