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744篇
  免费   42380篇
  国内免费   24989篇
耳鼻咽喉   4117篇
儿科学   6633篇
妇产科学   2329篇
基础医学   25173篇
口腔科学   8250篇
临床医学   49906篇
内科学   35107篇
皮肤病学   4458篇
神经病学   9627篇
特种医学   169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7956篇
综合类   117972篇
现状与发展   91篇
预防医学   48212篇
眼科学   4980篇
药学   51751篇
  652篇
中国医学   43634篇
肿瘤学   19280篇
  2024年   1474篇
  2023年   5220篇
  2022年   13301篇
  2021年   17163篇
  2020年   14830篇
  2019年   7982篇
  2018年   8563篇
  2017年   11856篇
  2016年   9037篇
  2015年   16491篇
  2014年   21520篇
  2013年   26960篇
  2012年   39273篇
  2011年   41891篇
  2010年   37476篇
  2009年   33606篇
  2008年   34130篇
  2007年   32663篇
  2006年   28862篇
  2005年   22936篇
  2004年   16197篇
  2003年   13249篇
  2002年   10015篇
  2001年   9128篇
  2000年   6869篇
  1999年   2635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401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沙苑子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婷  柯创  秦路平  吴建军 《中草药》2020,51(16):4348-4354
沙苑子为我国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沙苑子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及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演变大致经过"白蒺藜""沙苑蒺藜""沙苑子"3个阶段;历代本草记载沙苑子基原为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古今应用品种基本一致;沙苑子补肾固精功效的记载自宋《本草衍义》起逐渐清晰明确;沙苑子道地产区自宋时起为陕西沙苑,明清时期产地逐渐转到陕西潼关、山西等地,建国后以陕西省为主向北扩散,以陕西潼关为佳;沙苑子建国前有马薸子、色微绿伪品及紫云英子等混伪品,建国后有紫云英、猪屎豆、华黄芪和直立黄芪的种子等混伪品。为沙苑子正本清源,并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
由于骨盆的特殊结构,其内侧的血管网损伤导致不可压迫性出血。即使创伤中心和救治体系的建设,以及损害控制技术等发展,病死率仍然高达30%~60%。损害控制性复苏、骨盆带、外固定支架、复苏性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REBOA)、动脉栓塞和腹膜外填塞等技术不断发展,部分已经得到普及,但迄今仍没有公认的确定性止血流程。我国正在普遍建设创伤中心,亟待制订适合我国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救治流程,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阐述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外科技术和流程进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菌群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济钢医院就诊的35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4周。排除标准:尿液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肉眼血尿;近期口服抗生素;存在明显残石患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注册号为ChiCTR1800020025),根据有无支架管结壳将患者分为结壳组23例和无结壳组12例。收集拔管当日患者尿液行细菌16s DNA检测。使用UPARSE、UCHIME和RDP calssifier等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尿液菌群分布特点,明确两组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总数、细菌丰度,以及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类别,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种类、数量及细菌丰度的差异,明确结壳组患者尿液中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菌属。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置管侧别、内支架管型号及结石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 DNA检测结果显示,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74个;无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7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两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为乳杆菌属(23.1%)、拟杆菌属(18.8%)和未分级拟杆菌属(17.1%),非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是为埃希菌-志贺菌属(32.2%)、肠球菌属(24.9%)和假单胞菌属(18.2%)。两组间差异最大的3种细菌是乳杆菌属(P=0.010),拟杆菌属(P=0.004)和未分级拟杆菌属(P=0.004)。结论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多于非支架管结壳患者。拟杆菌属细菌在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的细菌种类丰度较大。  相似文献   
77.
矿物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矿物止血药对多种出血病证的临床应用广泛、用药经验丰富且疗效显著。石膏作为临床常用的矿物药,生石膏的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而煅石膏为生石膏经高温煅烧的炮制品,主要由无水硫酸钙(CaSO4)组成,具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常外用于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止血机制研究表明,Ca2+作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的内外凝血级联多个关键环节,并且参与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生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块防止出血。Ca2+是重要的止血物质基础,但是石膏、煅石膏均含有Ca2+,煅石膏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而石膏没有止血作用,石膏经过炮制后性味、功效发生了明显改变,体现了炮制特色,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煅石膏的炮制机制。因此,该文对石膏煅制前后比较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围绕煅制工艺、晶型比较、元素含量、药效比较等进行综述,并总结Ca2+参与止血的各个环节。此外,对其他含钙矿物药及新型含钙止血材料如海藻酸钙、介孔硅酸钙和纳米凝胶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进行探讨,以期为阐明煅石膏的炮制机制提供借鉴,为临床辨证使用煅石膏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新型含钙止血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发生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及对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行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的8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出现FI分为耐受组(34例)和不耐受组(46例)。FI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观察FI对患者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的时间、使用营养泵、早期灌肠与FI的发生密切相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2 h[OR=0. 022,P=0. 001,95%CI(0. 002,0. 223)]、使用营养泵[OR=0. 021,P=0. 000,95%CI(0. 003,0. 162)]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耐受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升高水平优于不耐受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不耐受组(P <0. 05)。结论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早期给予十全大补汤联合TP治疗开始后,患者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不短于2 h、使用营养泵能有效减少FI的发生,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了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TEAS组、中强度TEAS组、高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每组17例。4组术后在镇痛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强度的TEAS或电针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4组术后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血清IgG的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48 h低强度TEAS组和高强度TEAS组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NK细胞、血清IgM的水平均低于电针组(P<0.05);中强度TEAS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CD8﹢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血清Ig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强度TEAS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