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族帕金森病(PD)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2010年新疆部分三级医院确诊的PD患者262例,汉族159例,维族103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做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非喝茶者患PD的危险性是喝茶者的4.7倍[Exp(B)分别为0.21],非吸烟者患PD的危险性是吸烟者的2.8倍[Exp(B)=0.35];农药接触史者患PD的危险性是非农药接触史者的1.42倍,重大精神创伤史者患PD的危险性是非重大精神创伤史者的16.16倍。维族非喝茶者患PD的危险性是喝茶者2.1倍[Exp(B)=0.47];农药接触史者患PD的危险性是非农药接触史者4.62倍。结论喝茶是PD的保护因素,农药接触史是PD的危险因素。汉族配对研究中,吸烟、饮用井水、高血压病史具有保护作用,重大精神创伤史是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地区224例PD患者、241例自然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检测SNCA-rs3822086、P4501A1-Msp I的基因分型,并收集其环境因素(吸烟史、饮酒史、喝茶史、农药接触史、化肥接触史、饮用井水史、重大精神创伤史)的暴露情况,在遗传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将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法分析基因-环境间的交互效应。结果 (1)在男性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吸烟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77.91%)、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2)在年龄≥60岁的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P450 1A1 Msp I多态性、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76.12%)、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基因-环境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影响新疆地区P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地区221例PD患者、229例自然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检测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单胺氧化酶B(MAOB)基因内含子13G/A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5 TaqⅠ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型,并收集其环境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农药接触史、化肥接触史)的暴露情况,在遗传平衡(H-WE)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将维法(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效应。结果 1在总样本,最佳交互模型为COMT-G1947A多态性、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65.5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2按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可见:a.在汉族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76.6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b.在年龄60岁群体中,最佳交互模型为COMT-G1947A多态性、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最大(69.00%)、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10 7)。结论研究发现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存在,是新疆地区P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危险因素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2004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59例PD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家族史、农药接触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和首发症状,同期收集性别、民族、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对照组260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患者中震颤型占54.8%,强直-少动型占34.7%,混合型占10.4%,震颤型中汉族占62.7%、维吾尔族占32.4%,其他民族占4.9%,强直-少动型中汉族占72.2%、维吾尔族占22.2%及其他民族占5.6%,混合型中汉族占96.3%、维吾尔族占3.7%及其他民族占0%。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饮茶、农药接触史及职业与PD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饮酒、饮茶与PD呈负相关(OR=-0.995、P=0.000,OR=-0.592、P=0.011,OR=-1.182、P=0.000),可能是PD保护因素。农药接触史及职业与PD呈正相关(OR=0.888、P=0.004,OR=1.407、P=0.000),可能是PD危险因素。进一步将PD可能危险因素与临床分型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农药接触史者易表现为震颤型(P<0.05)。结论临床分型以震颤型为主,不同民族所占比例不同,吸烟、饮酒、饮茶可能为PD保护因素,农药接触史及职业可能为PD危险因素,农药接触史为震颤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帕金森病(PD)的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纳入国内PD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8篇文献纳入分析,纳入病例1663例,对照26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PD的危险因素有PD阳性家族史(OR=5.31,95%CI:3.16~8.92,P0.00001)、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OR=4.35,95%CI:2.76~6.84,P0.00001)、头外伤史(OR=3.70,95%CI:2.36~5.81,P0.00001)、从事脑力劳动(OR=2.08,95%CI:1.33~3.24,P=0.001)和杀虫剂、化肥等毒物接触史(OR=2.03,95%CI:1.48~2.79,P0.0001)。保护性因素有饮茶(OR=0.39,95%CI:0.23~0.67,P0.00001),吸烟(OR=0.58,95%CI:0.49~0.68,P0.00001),饮酒(OR=0.71,95%CI:0.56~0.90,P=0.005)。结论中国人群PD的危险因素有PD阳性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头外伤史、从事脑力劳动和杀虫剂、化肥等毒物接触史,保护性因素有饮茶、吸烟、饮酒。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 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的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的比例(50%)和接触过化肥的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x~2=5.15,P=0.02和x~2=5.15,P=0.03,其他的环境暴露如农药的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的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和用井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和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x~2=1.48,P=0.22和x~2=1.11,P=0.29,喝井水与PD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 环境因素中井水的饮用与PD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能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农业环境因素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农业环境因素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 对 16 4 88名农村人口进行了帕金森病筛查和确诊 ,确诊病例及其对照使用问卷表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 77例确诊PD和 15 4名对照组的信息 ,采用 1∶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使用杀虫剂或除草剂等因素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结果 使用杀虫剂 (OR =3 16 )、取暖时使用烟囱 (OR =0 38)、饮用井水 (OR =0 34)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着显著性的联系。结论 在该人群中 ,使用杀虫剂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饮用井水和取暖时使用烟囱可降低帕金森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脑胶质瘤的病因研究及其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患者和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肿瘤性疾病的对照病例各211例。采用统一调查表以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胶质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史(OR=3.359)、肿瘤家族史(OR=2.347)及农药有机溶剂接触史(OR=3.296)为脑胶质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服用维生素、饮茶、饮酒、精神刺激史、雌激素治疗史及喜食大蒜则与胶质瘤的发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农药接触史、颅脑损伤史及肿瘤的家族史是胶质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分析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 521 例成年早期(18~25 岁)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曾有过自杀,分为自杀组(n=140)与无自杀组(n=381),比较两组患者的 一般资料及疾病亚型。通过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危险因素。 结果 与无自杀组比较,自杀组女性[70.0%(98/140)比 47.8%(182/381)]、冲动性格者[29.3%(41/140) 比 19.2%(73/381)]、有重大精神创伤史者[14.3%(20/140)比 4.5%(17/381)]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χ2 =20.350、6.141、16.941;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375,95%CI (0.226~0.564),P< 0.001]、冲动性格[OR=0.603,95%CI(0.377~0.963),P=0.034]、有重大精神创伤史 [OR=0.295,95%CI(0.144~0.604),P=0.001]是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性格冲动、有重大精神创伤史的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患病状况及分布特点,为深入研究AD的病因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 004年7月到2007年6月,根据DSM-N-R中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标准,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市区,年龄大于50岁的维、汉族中老年人进行AD现患状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8284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两民族AD的粗患病率为3.66%(分别为3.24%和4.19%).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总的AD标化患病率为3.50%(分别为2.68%和4.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两民族总的VD粗患病率为1.05%(分别为1.11%和0.97%);维、汉两民族VD的标化患病率为0.98%(分别为1.00%和0.96%).男女AD患病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族χ2=186.286,P=0.000;汉族X2=77.131,P=0.009),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AD患病率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AD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D患病率高于VD;维、汉不同民族存在显著的族别、性别、年龄和文化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病死率差异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根据民族不同分为维吾尔族组及汉族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标本均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维吾尔族及汉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后死亡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中有2例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性脑出血,病理表现为受累的血管壁增厚,淀粉样物质在被膜中层和血管外膜中沉积。结论开颅手术治疗的两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术后病死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脑出血可合并出现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并在病理学检测有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的特点,比较藏、汉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上海市某中学623名藏族中学生和148名汉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4%,汉族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1%。(χ^2=4.76,P〉0.05),藏族学生的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P〈0.01)。藏族男生在抑郁、不受欢迎、违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在躯体诉述、思维障碍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来自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学生在YSR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来自拉萨地区的学生。学习汉语时间8年以上的藏族学生在抑郁、攻击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学习汉语时间8年以下的藏族学生。结论 藏、汉中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差异,藏族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与性别、地区以及学  相似文献   

14.
Polymorphisms in the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stroke.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PCSK9 and stroke in 237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in the Uygur and Han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Using the SNaPshot single-base termi-nal extension method, four PCSK9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analyzed. We found a significantly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CSK9 rs17111503 (G > A) polymorphism an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lacunar infarction by variant homozygote comparison, and using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models in the Han population but not in the Uygur population. Low triglyceride levels were found in AA carriers (rs17111503, G > A) in the Han population but not in the Uygur population. Associ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s17111503 (G > A) polymorphism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alcohol drinking,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or diabetes in the Han or Uygur lacunar infarction patients. rs11583680, rs483462 and rs505151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lacunar infarction in the Han or Uygur populat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CSK9 rs17111503 (G > A)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lacunar infarction in the Han population but not in the Uygu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金银川街道社区汉族居民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9月28日-10月10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新疆阿拉尔市金银川街道社区1000名汉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拉尔市金银川街道汉族居民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因子评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恐怖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强迫、抑郁、敌对等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金银川街道社区汉族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强迫、抑郁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MRI和肌电图检查,以及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检测。结果3家系中共计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汉族家系2中1例和回族家系中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以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慢眼动、锥体束征等。其中汉族家系1和回族家系明确诊断为SCA3/MJD家系,两家系中7例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回族家系中1例)及2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两家系中各1例)检测出SCA3/MJD异常等位基因,其CAG重复数目为66~81次。汉族家系2中1例患者及汉族家系1中4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SCA3/MJD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0~33次。正常等位基因与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0)。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存在SCA3/MJD基因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且能够检出症状前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何宏炜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36-237,235
目的比较藏族、汉族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为标准,选取藏族患者45例,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汉族患者45例,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受教育的学生人数、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方面(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初中文化程度上(P<0.01)统计学意义更显著;汉族患者以被害妄想(P<0.01)和紧张恐惧(P<0.05)较显著,藏族患者自语自笑显著多于汉族患者(P<0.05),其余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藏、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教育程度、临床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性。方法收集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401例,维吾尔族患者147例,汉族患者2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卒中类型及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和健康教育。结果维吾尔族患者就诊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汉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脑梗死构成比为84.25%、维吾尔族族患者为72.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汉族患者脑出血构成比14.57%、维吾尔族族患者24.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汉族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构成比1.18%、维吾尔族族患者2.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维、汉两民族患者在治疗后NIHSS均有降低。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维吾尔族患者人院时血压较高、出血型卒中所占比重大,汉族患者以脑梗死为主。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 5 羟色胺转运体 (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PCR AmFLP)技术测定 10 2例强迫症 (OCD)患者和 110名健康对照的基因型。结果 强迫症患者 5 HTT第二内含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等位基因 10和 12 / 10基因型与强迫症存在显著正关联 (OR值分别为 2 4 5和 2 4 2 ,P <0 0 5 )。结论 汉族人群中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可能有遗传关联 ,等位基因 10和 12 / 10基因型可能是强迫症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An analytic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epilepsy was made with random sampling in the inhabitants of Han and Hui nationalities of Yinchuan city,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sample of the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10,415 subjects, including 1420 Hui nationality people and 8995 Han nationality people. The sex proportion, age, occup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idential years of Han and Hui nationality groups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rendering them comparable statistically. Through cross sec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epilepsy in the Hui nationality people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an nationality people. In order to find clues relating to the cause of such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groups, several possible risk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ut no definite conclusion could yet be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