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卒中急性期治疗对其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并且无癫痫病史且于2014. 9至2017. 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经过调取入院病志及电话随访,确定入组患者并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Logistic回归用于评估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卒中急性期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共有1224例患者入组,其中28例(2. 3%)患者出现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经单因素分析,在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病灶累及皮质及急性期使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与病灶累及皮质(OR=2. 494,95%CI 1. 094~5. 686),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OR=0. 177,95%CI 0. 047~0. 657)、他汀类药物(OR=0. 145,95%CI 0. 051~0. 418)、降压药物(OR=0. 337,95%CI 0. 123~0. 921)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病灶累及皮质的缺血性卒中更容易发生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降压药物治疗或许可以降低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情况,为卒中二级预防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纳入乌鲁木齐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242例,记录患者从住院开始到出院12个月内的服药情况、停药原因.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12个月时抗血栓药物服用率为55.8%(135/242),民族(OR=4.007,95%CI=1.768~9.080)、文化程度(OR=2.953,95%CI=1.493~5.840)、支付方式(OR=0.189,95%CI=0.060~0.594)、血脂异常病史(OR=0.424,95%CI=0.217~0.831)与依从性相关.患者在出院12个月时调脂药物的服用率为59.9%(145/242),文化程度(OR=3.613,95%CI=1.844~7.082)、支付方式(OR=0.254,95%CI=0.091~0.711)、血脂异常病史(OR=0.340,95%CI=0.179~0.648)与依从性相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出院12个月时降压药的服用率为71.9%(138/192),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12个月降糖药物的服药率为64.8%(59/91).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依从性差主要原因为症状改善停药、认为无须服药等.降压药物、降糖药物依从性差原因主要为检查指标好转、认为无须服药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普遍偏低,提醒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加强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城市29家医院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调查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通过连续收集诊断明确的IS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出院降压药物应用及医院资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3月1~31日期间,29家Ⅱ级或Ⅲ级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IS患者,893例合并高血压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率73.35%,处方一种降压药比例为41.99%。应用的降压药物中,比例最高的是钙离子拮抗剂(54.54%)。多因素分析后显示心房颤动[比值比(odds ratio,OR)0.3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22~0.68;P =0.0009]、心功能不全病史(OR 0.32;95%CI 0.15~0.65;P =0.0017)与应用降压药物有关,而未成立卒中单元(OR 1.98;95%CI 1.42~2.75;P <0.0001)及神经内科病床<70张(OR 1.57;95%CI 1.12~2.19;P =0.0080)与未应用降压药物有关。结论 中国城市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用率相对不足,应加以改进提高,并合理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他汀药物的使用并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老龄组(60~74岁);记录入院期间及卒中后(90±7)d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对他汀药物使用与短期预后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入院期间两组他汀药物使用无明显差异;卒中后(90±7)d,高龄组他汀药物使用率较老龄组低(85.0% vs 91.6%,P=0.039),高龄组3个月预后不良率(mRS 3~5分)较老龄组比例高(57.6% vs 30.7%,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高龄组还是老龄组,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卒中后3个月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0.619,P<0.05;OR=0.498,P<0.05];高龄组规律他汀药物与住院期间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OR=1.789,P<0.05)。 结论  高龄卒中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3个月功能预后较老龄患者差;高龄和老龄卒中患者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短期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高龄患者规律使用他汀药物与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07—2017-07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药组212例和未服药组475例,对影响患者他汀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他汀服药率为30.86%,影响他汀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吸烟史(P0.05);未服他汀类药物的原因中,前5位为病情恢复血脂正常、自觉服药无作用、经济原因、担心不良反应、医生未建议。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率低,服药剂量不达标;应进一步普及指南要求,提高患者他汀类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登记在“北京市怀柔区精神卫生管 理系统”的社区免费服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600 例进行 Morisky 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问卷(MAQ-8)调 查,依据调查情况分为依从性差(MAQ-8 得分< 6 分)组与依从性好(MAQ-8 得分 6~8 分)组。收集所有 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工作情况、居住环境、婚姻状态、居住方式、躯体疾病、家族史、药敏史、疾 病类型、家庭收入、受教育年限、住院次数等)以及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采用访谈法对 15 例严重精 神障碍患者进行个案访谈,通过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影响服药依从性的 9 个主题;采用 t检验和χ2 检验分析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患者一般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筛查 600 例,采集有效信息 435 例,其中 325 例(74.7%) 服药依从性好,110 例(25.3%)服药依从性差;未按医嘱服药的原因中,选择率最高者为忘记服用(60.0%, 66/110),其次为无监护人管理督促(43.6%,48/110)和自知力缺乏(35.5%,39/11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在平原区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劣于山区的患者(OR=2.41,95%CI:1.14~5.10,P< 0.05);家庭月收入< 3 000 元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家庭月收入≥ 5 000 元的患者(OR=0.36,95%CI: 0.19~0.70,P< 0.01);受教育程度低是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OR=13.81,95%CI:2.82~67.7,P< 0.01)。 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的居家免费服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居住环境、家庭月收入、受教育年限是影 响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按医嘱服药的原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忘记服用,其次为无监护人管理督促 而未服药和自知力缺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门诊抑郁症/ 双相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探索服药依从性的影 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连续入组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南京脑科医院、昆 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 医院等6 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为研究中心,对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3 月就诊 于各中心的门诊抑郁症/ 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对服药依从性和相关因素等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资料1 206 份,其中758 例(62.85%)服药依从性较差;双相/ 抑郁患者中依从 性差分别为56.49%(296/524)和67.74%(462/682)。服药依从性好与差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教育程度、疾 病诊断、2 年内发作次数、本次发作病程、抑郁严重程度、自知力、就诊医院类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本科以下学历患者(OR=0.719,95%CI:0.542~0.953,P< 0.05)、2 年内 发作2 次以上的患者(OR=0.424,95%CI:0.251~0.716,P < 0.01)及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OR=0.444, 95%CI:0.327~0.603,P< 0.01)服药不依从风险较低;于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不依从风险低于精神专 科就诊患者(OR=0.328,95%CI:0.241~0.447,P< 0.01);抑郁症患者服药不依从的风险高于双相障碍患 者(OR=1.659,95%CI:1.205~2.284,P< 0.01)。结论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相 关因素包括疾病种类、当前发作的严重程度、既往发作次数、就诊医院类型、教育程度等,有必要采取措 施提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年血管源性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估高危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9月于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 6 61例,随访1年内死亡患者16 0
例(4.4%),其中血管源性死亡136例(3.7%),其中包括缺血性血管性死亡3.1%(114例),出血
性血管性死亡0.1%(4例),心源性血管性死亡0.2%(8例),其他血管性死亡0.3%(10例),非血
管源性死亡0.7%(24例)。非血管源性死亡患者作为删失数据,最终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363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1.084,95%CI 1.062~1.105,P<0.001)、颈动脉
狭窄(OR 1.835,95%CI 1.288~2.614,P =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200,95%CI 1.164~1.237,
P <0.001)、脂蛋白a(OR 1.001,95%C I 1.000~1.001,P <0.001)、白细胞计数(OR 1.093,
95%CI 1.031~1.159,P =0.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 1.092,95%CI 1.025~1.164,P =0.006)、血肌
酐(OR 1.004,95%CI 1.001~1.007,P =0.009)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 0.378,
95%CI 0.208~0.686,P =0.001)是血管源性死亡的保护因素。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颈动脉狭窄、入院时NIHSS评分、脂
蛋白a水平、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及血肌酐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的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前瞻性登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369例.住院期间有52.8% (195/369)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25.0% (16/64),44.1% (30/68)和71.4%(135/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病史(P =0.032,OR=1.789,95% CI 1.052~3.043)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存在相关(P=0.000,OR=5.308,95% CI3.340~8.434).3个月时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为22.3%(81/363),明显低于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P=0.000).3个月时高危组、极高危Ⅱ组及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7% (6/62),25.8% (17/66)和29.4%( 55/18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个月随访时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与出院医嘱相关(P =0.000,OR=34.852,95% CI14.673 ~ 175.452).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差,与指南存在差距;出院医嘱是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 方法 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 用所有出院时所带的二级预防药物。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因素及出院3个月药物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2768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2.3±11.4)岁,女性988例(35.7%)。3个月随访 时,药物依从者2016例(72.8%),非依从性者752例(27.2%),药物依从性最高的是抗血小板药物 (95.3%),随后是降糖药物(90.9%)、降压药(90.2%)和降脂药物(85.4%),抗凝药的依从性最 低(73%)。糖尿病史(OR 1.40,95%CI 1.14~1.73,P =0.0016)和降糖药物使用史(OR 1.43,95%CI 1.14~1.79,P =0.0022)可能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但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吸烟、疾病史、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 结果显示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是出院1年的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 0.36,95%CI 0.14~0.91,P =0.03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药物依从性良好是1年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与TC/HDL-C比值的关系。 方法 利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数据库的36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有231例(6.40%)患者90 d卒中复发,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 1.02,95%CI 1.00~1.03,P =0.011)、糖尿病史(OR 1.44,95%CI 1.00~2.07,P =0.048)是卒中复发的 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服用降脂药物(OR 0.60,95%CI 0.40~0.90,P =0.012)则是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TC/HDL-C比值不是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论 TC/HDL-C比值不能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MI与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4月-2018年7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 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及其他临床特征与 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073例急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2.95±11.45岁,男性677例(63.1%)。其中56例 (5.2%)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OR 1.05, 95%CI 1.02~1.08,P =0.003)、BMI<18.5 kg/m2(OR 2.51,95%CI 1.28~8.07,P =0.001)、水果摄入 量少(OR 2.10,95%CI 1.06~4.14,P =0.033)、发病时存在意识障碍(OR 8.65,95%CI 4.13~18.12,P <0.001)和吞咽障碍(OR 3.40,95%CI 1.67~6.94,P =0.001)是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BMI<18.5 kg/m2是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3个月的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根据 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分析RDW与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 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RDW对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最终共纳入363例患者,男性232例(63.9%),年龄34~95岁,平均71.15±12.42岁。207 例(57.0%)预后良好,156例(43.0%)预后不良。①RDW与入院时NI HSS评分呈正相关(ρ=0.224, P <0.001);②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史(OR 2.257,95%CI 1.302~3.914,P =0.004), 入院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145,95%CI 1.084~1.209,P <0.001),基线收缩压高(OR 1.015, 95%CI 1.005~1.024,P =0.002),高龄(OR 1.023,95%CI 1.002~1.044,P =0.030)和RDW较高(OR 1.308,95%CI 1.072~1.694,P =0.011)是溶栓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DW预测溶栓 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18(95%CI 0.561~0.676,P<0.001),最佳界值为12.75%,敏感 度为65.4%,特异度为55.1%。 结论 RDW与AIS溶栓患者入院时的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 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在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数据库中,将患者分为4组:无显著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组、 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组、单纯颅外动脉病变组及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病变组。以无显著颅内外动脉狭窄 或闭塞组作为参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内外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入组28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无显著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388例(48.5%)、 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组1074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病变组141例(4.9%)、颅内合并颅外动脉 病变组261例(9.1%)。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白质病变[比值比 (odds ratio,OR)1.359,95%(confidence interval,CI)1.109~1.666,P =0.0031] 、白细胞计数(OR 1.045, 95%CI 1.007~1.084,P =0.0210)、空腹血糖(OR 1.054,95%CI 1.009~1.101,P =0.0182)、高密度脂 蛋白(OR 0.644,95%CI 0.480~0.864,P =0.0034);单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高龄 (OR 1.047,95%CI 1.026~1.069,P <0.0001)、吸烟(OR 1.887,95%CI 1.212~2.937,P =0.0050)、既 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史(OR 2.260,95%CI 1.352~3.778,P =0.0019)和白质病变(OR 0.603,95%CI 0.394~0.922,P =0.0196)。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病变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高龄(OR 1.022,95%CI 1.006~1.039,P =0.0064)、糖尿病(OR 1.494,95%CI 1.053~2.118,P =0.0244)和卒中家族史(OR 1.964,95%CI 1.302~2.961,P =0.01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3组共同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因素可能存在差异。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 水平低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高龄、吸烟、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史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相 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共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monocyte-to-HDL cholesterol ratio,MH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 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患者预后通过90 d mRS来评估,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MHR及其他基线资料与90 d预后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MH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281例患者,平均年龄59.54±12.49岁,男性183例(65.1%),良好预后223例(79.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1.03,95%CI 1.01~1.06,P =0.013)、溶栓前NI HSS评分高(OR 1.31,95%CI 1.17~1.44,P<0.001)和高MHR(OR 2.39,95%CI 1.10~5.25,P =0.028)是AIS静脉溶栓患 者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高MHR(OR 5.15,95%CI 1.28~20.77,P =0.021)是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IS静脉溶栓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预后不良 的最佳界值为0.4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1%和58.33%。 结论 MHR是AIS尤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脑血管功能积分值检测评估中老年男性人群卒中风险及与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的关系。 方法 选取完成健康体检并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280例45岁以上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以脑血 管功能积分值(cerebral vascular functional accumulative scores,CVFAS)75分为截点,分为卒中高危组 (<75分,82例)和卒中低危组(≥75分,198例),分析不同年龄段CVFAS变化和卒中高危个体检出率, 并比较卒中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分析CVFAS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人群CVFAS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卒中高危个体检出率达29.3%(82/280),并 随着年龄递增而上升,70岁以上达60.0%。卒中高危组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腰围、 体脂含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TC、 LDL-C、Hcy、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均高于低危组,HDL-C低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 关性分析显示,CVFAS与年龄(r =-0.314,P =0.007)、腰围(r =-0.295,P =0.009)、体脂含量(r =- 0.324,P =0.006)、SBP(r =-0.387,P =0.005)、DBP(r =-0.327,P =0.006)、TC(r =-0.219,P =0.014)、 LDL-C(r =-0.325,P =0.006)、空腹血糖(r =-0.289,P =0.009)、Hcy(r =-0.216,P =0.014)、baPWV (r =-0.349,P =0.005)、CI MT(r =-0.209,P =0.013)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r =0.258,P =0.01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257,95%CI 1.118~1.359,P =0.001)、高血压病史(OR 1.524, 95%CI 1.259~1.894,P<0.001)、体脂含量(OR 1.493,95%CI 1.214~1.876,P =0.001)、SBP(OR 1.897, 95%CI 1.684~2.697,P =0.001)、空腹血糖(OR 1.356,95%CI 1.214~1.651,P =0.001)、LDL-C(OR 1.675, 95%CI 1.327~1.956,P<0.001)、Hcy(OR 1.295,95%CI 1.158~1.413,P =0.001)、baPWV(OR 1.258, 95%CI 1.149~1.524,P =0.002)为CVFAS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VFAS降低(<75分)与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密切相关,运用CVFAS检测评估筛查卒中高危 人群,是简便、可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