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与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3月-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AIS患者,根据头颅MRI评估CSVD总体负荷(CSVD总负荷评分),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mRS量表评估患 者预后,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2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不良 (mRS评分≥3分)及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期间新发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泌尿道感染)的独立 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178例患者,平均年龄62.3±10.5岁,其中男性125例(70.2%)。90 d预后良好患者 共128例(71.9%)。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919,95%CI 1.044~8.162,P =0.041),吸烟(OR 7.752,95%CI 2.300~26.192,P =0.001),心房颤动(OR 6.553,95%CI 1.733~24.785,P =0.006),基线 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 1.354,95%CI 1.224~1.497,P<0.001),CSVD总负荷评分≥3分(OR 3.787, 95%CI 1.127~12.728,P =0.03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 (每增加1分:OR 1.266,95%CI 1.163~1.377,P<0.001)及CSVD总负荷评分≥3分(OR 4.643,95%CI 1.562~13.801,P =0.006)是AIS静脉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3分是静脉溶栓患者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3个月的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根据 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分析RDW与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 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RDW对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最终共纳入363例患者,男性232例(63.9%),年龄34~95岁,平均71.15±12.42岁。207 例(57.0%)预后良好,156例(43.0%)预后不良。①RDW与入院时NI HSS评分呈正相关(ρ=0.224, P <0.001);②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史(OR 2.257,95%CI 1.302~3.914,P =0.004), 入院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145,95%CI 1.084~1.209,P <0.001),基线收缩压高(OR 1.015, 95%CI 1.005~1.024,P =0.002),高龄(OR 1.023,95%CI 1.002~1.044,P =0.030)和RDW较高(OR 1.308,95%CI 1.072~1.694,P =0.011)是溶栓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DW预测溶栓 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18(95%CI 0.561~0.676,P<0.001),最佳界值为12.75%,敏感 度为65.4%,特异度为55.1%。 结论 RDW与AIS溶栓患者入院时的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 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AIS静脉溶栓患者121例,根据发病后14 d或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m RS≤2分),短期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PV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短期预后良好组的MPV明显低于短期预后不良组[(9.61±1.28)f L对比(10.30±1.24)f L,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是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5,95%CI:1.134~2.654)。ROC分析显示,MPV最佳截断点为9.82 fL,MPV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不良结局的敏感度为62.8%,特异度为65.4%。结论MPV是AIS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一定的预后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1年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rt-PA静脉溶 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MRI评估CSVD负荷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使用mRS量表评估患者发病1年的 神经功能预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VD的总负荷与1年的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利 用ROC曲线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最佳界值。 结果 最终入组135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12.64岁,CVSD总负荷评分0分者17例 (12.59%),1分者44例(32.59%),2分者38例(28.15%),3分者30例(22.22%),4分者6例(4.44%)。 多因素分析发现溶栓前NIHSS评分(OR 1.615,95%CI 1.209~2.157,P =0.001)、CSVD总负荷评分(OR 1.570,95%CI 1.095~4.094,P =0.026)为AIS静脉溶栓患者1年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SVD总负 荷预测静脉溶栓后1年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5(95%CI 0.641~0.828),最佳界值为2.5分;溶栓前NIHSS评分的AUC为0.773(95%CI 0.684~0.862),最佳界 值为6.5分。 结论 CSVD总负荷评分及溶栓前NIHSS评分为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1年功能预后不良的可靠预测指 标,有助于临床评估静脉溶栓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连续就诊于北京怀柔医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患者。根据入院头颅CT,采用改良Van Swieten量表进行脑白质疏松分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脑白质疏松与溶栓后24 h sICH和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mRS>2分)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25例患者,平均年龄73.2±8.4岁,男性84例(67.2%),有脑白质疏松82例(65.6%)。 有脑白质疏松、无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24 h 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10/82)、4.7%(2/43), P =0.298;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比例分别为70.7%(58/82)、34.9%(15/43),P <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4 h sICH不相关(OR 0.320, 95%CI 0.056~1.846,P =0.203);与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 4.392,95%CI 1.514~12.744, P =0.006)。 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sICH不相关,但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不良 功能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 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 h 内住院。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发病90 d时临床预后,良好预后 定义为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112例,男性46例(41.1%),年龄45~92岁,平均76.23±9.02岁。其中良好预 后患者53例(47.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1.632,95%CI 1.185~2.250, P =0.03)、高血糖(OR 1.360,95%CI 1.052~1.758,P =0.019)、高Hcy水平(OR 1.702,95%CI 1.133~2.557,P =0.010)是影响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Hcy是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IS并接受血 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nset-to-puncture time,OTP)是否超过120 min,将 患者分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两组预后情况,良好预后定义为 90 d 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3例院内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43±12.46岁,男性29例(54.72%)。中位OTP为150 (115~200)min,其中延误组31例,非延误组22例。非延误组良好预后比例高于延误组(63.64% vs 35.48%,P =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OR 0.061,95%CI 0.007~0.532,P =0.011)及高危科室发病(OR 0.108,95%CI 0.014~0.821;P =0.031)与院内卒中血管 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负相关;而家属决策时间延长(OR 1.527,95%CI 1.114~2.094,P =0.008)与院 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正相关。 结论 家属决策时间长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 道及高危科室发病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的影响因素及凝视 - 面 - 臂 - 言语 - 时间(G-FAST)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 至 2019 年 1 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219 例 AIS 患者。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后 END 的发生情况。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END 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 END 的价值。结果 219 例患者中 43 例患者发 生 END,占 19.63%。年龄≥ 60 岁(OR=1.035,95%CI:1.003~1.236)、心房颤动病史(OR=1.925,95%CI: 1.313~2.685)、昏 迷(OR=2.031,95%CI:1.340~3.026)、入 院 时 NIHSS 评 分 ≥ 10 分(OR=1.368,95%CI: 1.167~2.361)及入院时 G-FAST 评分≥ 3 分(OR=1.509,95%CI:1.368~3.165)是 EN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素(P< 0.05)。G-FAST 评分和 NIHSS 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 EN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68、0.733 和0.897。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END 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G-FAST量表对END 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 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及14 d后 NIHSS评分,90 d的mRS评分,并分析不同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溶栓后14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 结果 ①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4 d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 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82±0.44)分 vs(6.40±0.66)分,P=0.041]。联合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 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 vs 55.9%,P =0.014);其中LAA亚型中联合治疗组患 者NI HSS评分(P =0.023)及预后良好率(P =0.045)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 后90 d两组死亡率及14 d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是改善 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25,95%CI 0.216~0.835,P =0.013);年龄>60岁(OR 2.233,95%CI 1.047~4.766,P =0.038)、入院时收缩压>160 mm Hg(OR 2.295,95%CI 1.126~4.679, P =0.022)、溶栓前NIHSS评分>10分(OR 9.354,95%CI 4.049~21.610,P<0.00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改善90 d临床预后,对LAA患者可能更 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浆和肽素水平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入组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 往史及血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信息等。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及NIHSS评分,检测血浆和肽素 水平。随访患者30 d生存情况及90 d功能预后(mRS评分)。应用Logi sti 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急性脑出 血患者30 d死亡及90 d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有133例患者纳入研究。9例(6.8%)患者在脑出血后30 d内死亡。在90 d随访期内,55例 (41.4%)患者功能预后不良。基线期血肿体积(OR 1.06,95%CI 1.00~1.13,P =0.047)及NIHSS评分 (OR 1.21,95%CI 1.05~1.39,P =0.01)是脑出血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GCS评分(OR 1.41, 95%CI 1.21~1.63,P =0.03)及血浆和肽素水平(OR 2.50,95%CI 1.16~5.37,P =0.02)是脑出血患者 3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血浆和肽素水平高是脑出血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S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未接受静脉或动脉溶栓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后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采用mRS评分评估发病后3个月预后,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良好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评估基于SWI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研究共收录63例后循环AIS患者,预后良好组42例(66.7%),预后不良组21例(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基线NIHSS评分(P0.001)、pc-ASPECTS评分(P0.001)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ASPECTS≥6分是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03,95%CI 1.04~3.95,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SWI的pcASPECTS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69~0.91)。结论在后循环AIS患者中,基于SWI影像的pc-ASPECTS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的3个月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申致远  陈玉辉  龚涛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083-1088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入院时的尿白蛋白肌酐 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对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北京医院2017年3月27日-11月16日住院治疗的AIS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ACR、eGFR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入 院时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的mRS评分。按照患者是否有肾功能障碍分为肾功能障碍组和肾功能正 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按照患者3个月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 不良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的上述临床特点,并分析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AIS患者的肾功能障碍患病率为44.3%(51/115)。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 功能障碍组平均年龄较高(P =0.009);糖尿病(P =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 =0.026)、 心房颤动(P =0.003)的发病率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P =0.013)、入院后的血糖(P =0.001)、血 浆纤维蛋白原(P =0.008)及D -二聚体(P =0.001)水平较高。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 平均年龄较高(P =0.007);既往卒中史(P =0.002)、心房颤动患病率(P =0.040)、血浆纤维蛋白 原(P =0.004)及D-二聚体水平(P <0.001)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较高。高血压、糖尿 病、血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史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CR更高(P <0.001),而eGFR(P =0.030)更低。多因素分析 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8分(OR 27.05,95%CI 3.75~178.18,P=0.001)、ACR≥3 mg/mmo(l OR 35.50, 95%CI 4.79~262.94,P<0.001)、卒中史(OR 20.48,95%CI 2.35~178.18,P =0.006)是3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IS患者的肾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入院时ACR增高的AIS患者3个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水平的患者功能预后与 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来自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浆oxLDL水平,通过计算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对患者进行分 层,并在卒中发生后1年随访患者,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析不同 肾功能水平患者中oxLDL与不良预后(mRS≥3分)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84例患者,其中877(26.71%)例患者功能预后不良,根据肾功能分组后,正 常组1241例,轻度异常组924例,中重度异常组242例,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分别为正常组344(21.70%) 例、轻度异常组371(28.65%)例和中重度异常组162(40.10%)例。在肾功能正常和轻度受损分组中, 血浆oxLDL水平对患者1年后mRS评分有显著影响:肾功能正常组,oxLDL每增加一个标准差,mRS评分 增加0.12分[比值比(odds ratio,OR)0.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5~0.19,P =0.0009], 预后不良风险增加20%(OR 1.20,95%CI 1.02~1.40,P =0.0271);肾功能轻度受损组,oxLDL每增加 一个标准差,mRS评分增加0.16分(OR 0.16,95%CI 0.07~0.25,P =0.0007),预后不良风险增加21% (OR 1.21,95%CI 1.03~1.41,P =0.0190);但在肾功能中重度受损的分组中,血浆oxLDL水平并未对 mRS评分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 肾功能正常和轻度受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oxLDL水平升高与卒中发病1年内不良预后 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IS并接受血
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nset-to-puncture time,OTP)是否超过120 min,将
患者分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两组预后情况,良好预后定义为
90 d 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3例院内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43±12.46岁,男性29例(54.72%)。中位OTP为150
(115~200)min,其中延误组31例,非延误组22例。非延误组良好预后比例高于延误组(63.64%
vs 35.48%,P =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OR 0.061,95%CI
0.007~0.532,P =0.011)及高危科室发病(OR 0.108,95%CI 0.014~0.821;P =0.031)与院内卒中血管
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负相关;而家属决策时间延长(OR 1.527,95%CI 1.114~2.094,P =0.008)与院
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正相关。
结论 家属决策时间长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
道及高危科室发病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 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 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 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中、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 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 结果 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 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预后不良(OR 5.063,95%CI 1.887~13.590)、死亡(OR 13.266,95%CI 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 是卒中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急性前循环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早期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功能,比较两种方
法得出的自动调节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且进行了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临床信息。
术后48 h内使用TCD联合无创动脉压,连续采集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flow velocity,FV)
和逐搏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使用TFA计算FV和ABP信号的极低频(0.02~0.07 Hz)、
低频(0.07~0.20 Hz)、高频(0.20~0.50 Hz)的相位差和增益;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平均血
流速度指数(mean flow velocity index,Mx)。根据患者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和预
后不良(mRS>2分),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CA参数的差异,并用多因素分析评估不同方法计算的CA
参数对患者90d预后的影响。另外,分析CA参数与术后7 d NIHSS评分相对术前的改善(ΔNIHSS)、90 d
mR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术后48 h增加的梗死体积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90 d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34例。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
Mx较高[0.40(0.18~0.50)vs 0.26(0.05~0.36),P =0.012],但两组各频段相位差和增益的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Mx与术后7 d的ΔNIHSS、90 d mR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术后48 h增加的梗死体积
均为正相关性(r 值分别为0.299、0.382、0.561和0.286,P值分别为0.031、0.005、<0.001和0.040),
极低频相位差与术前梗死体积、90 d 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282、-0.276,P值分别
为0.043、0.048)。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x值是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32.69,95%CI
5.71~3081.96,P =0.002)。
结论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早期CA功能相对保留与预后良好相关。相比于相位
差和增益,Mx与90 d临床结局有更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