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7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增厚、斑块组,每组均在住院当天和住院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取差值作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指标,采用t检验探讨不同组别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5例男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患者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阿尔茨海默病γ-分泌酶的相关性。方法 CD147 c DNA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并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CD147超表达细胞。超表达细胞设为实验组,正常细胞设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CD147含量,Elisa分析两组Aβ40和Aβ42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CD147含量分别为(40.23±0.20)μg/μL和(27.98±0.12)μg/μL,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0.9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Aβ40与Aβ42总含量分别为(141.05±2.13)pg/m L和(323.41±2.78)pg/m L,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90.19,P0.05)。结论随着CD147含量的增加,Aβ的生成减少,而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可知γ-分泌酶随着CD147含量的增加而呈负增长,提示CD147对γ-分泌酶的活性起着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鞍区肿瘤术后或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按照诊断类型分为短暂性尿崩症组(A组),持续性尿崩症组(B组),三相性尿崩症组(C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治疗结束后,A组、C组在血钠、血渗透压、24尿钠及24h尿量均降低,同治疗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组、C组血渗透压,24 h尿钠均低于B、C组(P0.05);2治疗后经GOS评分,B组、C组4分及以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而5分者均低于A组(P0.05);3患者随访1年,A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与B组死亡3例、C组死亡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B、C组ADH术后先下降后上升,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A组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CDI患者的预后与血ADH水平、24小时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类型CDI预后生存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03—2014-05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为90.4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情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中患者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为(7.2±2.2)分,与对照组(14.4±2.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满意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预后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4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增厚、斑块组,每组均在住院当天和住院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取差值作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指标。结果82例男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预后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相关性,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6.78±2.51)分、(9.27±2.14)分,BI评分分别为(43.28±1.55)分、(57.04±1.86)分,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6.65±2.43)分、(11.38±2.33)分,BI评分分别为(43.59±1.64)分、(50.12±1.73)分,总有效率为68.57%。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升高,BI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循环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MI与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4月-2018年7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 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及其他临床特征与 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073例急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2.95±11.45岁,男性677例(63.1%)。其中56例 (5.2%)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OR 1.05, 95%CI 1.02~1.08,P =0.003)、BMI<18.5 kg/m2(OR 2.51,95%CI 1.28~8.07,P =0.001)、水果摄入 量少(OR 2.10,95%CI 1.06~4.14,P =0.033)、发病时存在意识障碍(OR 8.65,95%CI 4.13~18.12,P <0.001)和吞咽障碍(OR 3.40,95%CI 1.67~6.94,P =0.001)是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BMI<18.5 kg/m2是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