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冲动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冲动与多种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而双相障碍是以冲动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疾病。回顾性研究结果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童年经历的身体及性的虐待是双相障碍和冲动攻击行为的共同风险因素,而患者社会支持度、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物质依赖等也可能是双相障碍和冲动的心理因素,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尚需纵向研究确认。此外,目前尚缺乏针对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的深入探讨,需要未来的进一步研究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单相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级亲属同病者均集中在母系。提示两者可能属异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以遗传标记定位致病基因的连锁研究应用于情感障碍已获某些进展。Egeland等的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致病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但另两位研究者用同一方法未能在不同被试中重复这一结果。本文据此提出,双相情感障碍在遗传学上可能具有异源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普遍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子代是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 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遗传、生物学等因素相关,但尚未明确。这些认知损害并非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 其损害机制可能与基因多态性、免疫炎症、大脑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现对双相情感障碍子代存在 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相抑郁与以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4):199-202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以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染障碍患者一、二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率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以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极亲属同病者均集中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是高致残性的重型精神障碍,具有很高的自杀率。近几年,多项研究显示 基因甲基化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相关。现对近年来有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基因甲 基化相关性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常有昼夜节律紊乱、失眠、睡眠过多等症状,其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有昼夜节律紊乱、失眠等症状,同样和遗传相关。由于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遗传机制有重叠之处,本文对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共同致病基因进行综述,回顾两种疾病的基因关联性研究,总结可能的共同致病基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迄今对五羟色胺系统在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已进行广泛研究,尤其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状态的抗抑郁药均系针对五羟色胺系统。双生子、寄养子和家族研究提示:双相情感障碍与很强的遗传学因素有关。众多的候选基因研究也涉及双相情感障碍的五羟色胺基因,最引人注目的是HTR2A,HTR2C,五羟色胺转移酶(hSERT)和色氨酸羟化酶(TPH)。为了再次验证这些最初的研究以及对双相情感障碍中五羟色胺系统的基因关联进行综合评估,本文作者对五羟色胺系统的8个候选基因(HTR1A,HTR1Dα,HTRIDβ,HTR2A,HTR2C,HTR7,hSERT和TPH)的10种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对重性情感障碍患者皮电活动(EDA)的研究发现有些指标很可能有诊断价值,它们是皮电导水平(SCL),皮电调整反应(SCOR)和皮电导反应(SCR)。有报告 EDA在单、双相情感障碍中比正常对照要低,且这种低 EDA 在情感障碍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改变。另有报告在情感障碍病人中 EDA左侧大于右侧,而对照组没有这种偏侧现象。这些提示 EDA 可能用作情感障碍的遗传标志之一。本研究假设 EDA 和情感障碍一样具有遗传的影响,对双相病人的子女和正常对照进行双侧 EDA 检测,以确定 EDA 能否在情感障碍患病的遗传危险研究中作为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髓鞘是环绕轴突的多层复合膜结构,其生理活动影响着轴突的信息传递。本文综述了双相情感障碍与髓鞘的关联,关联的可能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髓鞘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诊断和转归研究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双相情感性障碍亚型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性障碍亚型家系的遗传方式。 方法 :按 CCMD- 2及 DSM- - R的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对 12 6例符合者进行家系调查。 结果 :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 ( 10 2 .99± 2 .14 ) %。 结论 :该病可能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因素在许多常见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s, AD)等]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为了寻找这些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基因变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进展却非常缓慢.近3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为寻找这些疾病的易感基因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本文对精神疾病GWA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 rs1137070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受虐的交互作用对新 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环境暴露资料,采用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84 例双相障碍施暴者和326 例双相障碍无施暴者MAOA 基因rs1137070 位点的多态性。筛选出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根 据交互作用指标判断rs1137070 与儿童期受虐的交互作用。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双相障碍患者 施暴组与无施暴组rs1137070 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01),新疆维吾尔族女 性双相障碍患者施暴组与无施暴组rs1137070 基因型(χ2=14.677,P=0.001)及等位基因(χ2=17.753, P< 0.001)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期受虐是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危险因 素(χ2=9.770,P=0.002)。儿童期受虐与rs1137070基因多态性存在正交互作用,两者的超额相对危险度、 交互作用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18、0.146 和1.20。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 击行为的发生是儿童期受虐因素及遗传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锂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已得到充分肯定。锂不仅可减少疾病的复发,还能改善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因而,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推荐锂作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药。但是临床上可以看到,一定比例的双相情感障碍者的锂治疗效果不佳。许多作者注意到遗传的异源性、神经内分泌以及心理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治疗效果。本文对一组长期锂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评定,并对人口学特征、病史和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作变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6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位点,进而定位易感基因.方法 在6号染色体上间隔10 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了20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04例发病年龄≤20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1000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扫描.采用CLUMP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逐一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在D6S262位点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山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6号染色体上D6S262位点关联,基因突变或甲基化调控等致病因子可能位于其附近.  相似文献   

17.
5-HT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5-HT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93例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和102例正常对照者的5-HTs受体基因多态性(267C/T)进行了检测。结果双相情感障碍与5-HT。受体基因的多态性(267C/T)之间无显著意义的关联,发病年龄也与此多态性无关。结论5-HT。受体基因的267C/T多态性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73例正常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组(以下简称BP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219,P〈0.001)。BP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纯合子(TT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P组TT型Hcy浓度比CT型和CC型高(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双相及相关障碍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来,与抑郁障碍分为两章。双相障碍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其代表性疾病是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是双相Ⅰ型障碍诊断的必要条件,且不再要求个体必须有重性抑郁发作史。双相Ⅱ型障碍需有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史。环性心境障碍从开始发病,至少有半数时间经历多次轻躁狂期和抑郁期,但未符合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心境稳定剂治疗、心理咨询、电休克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双相情感障碍的家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情感性障碍的遗传学问题,采用标准化的诊断技术和严格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78例双相情感障碍的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流行病学分析和遗传方式探讨。结果显示,家系成员患情感性障碍的风险增加,但患其他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的风险无明显增加。对情感性障碍遗传方式进行初步分析,认为X连锁遗传方式尚难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