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7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7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姑息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患者在姑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患者在接受姑息治疗后,疼痛感觉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恐惧和焦虑、抑郁和孤独、绝望、疾病知识缺乏、职业生涯中断及社会归属感下降方面也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开展姑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有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3阶梯止痛治疗在肿瘤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包括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镇痛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起效时间为23.47±4.31分钟,镇痛持续时间为15.54±3.42小时,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蟾镇痛膏配合3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可以迅速镇痛,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方法、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患者同期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重建,其中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5例。对术后供区和受区的功能和外形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临床方法和经验。结果11例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所有病例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供区下肢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3.5~4.2cm。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74例口腔鳞癌经术后病理证实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按照有、无包膜外扩散将患者分为两组,回顾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复发的情况,分析包膜外扩散和其他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外扩散是术后颈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它不是影响总复发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包膜外扩散与口腔鳞癌术后复发明显相关,是颈部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的妇女乳腺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10年3154例经病理组织证实,纤维乳管镜检查、手术治疗的导管内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4例导管内病变包括导管内上皮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 335例(10.62%),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312例(9.89%),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57例(1.81%)、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 2223例(70.48%)、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 227例(7.20%).发病年龄在30 ~50岁占71.99%,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病变ADH汉族多见(11.42%),UDH维吾尔族多见(19.73%),IDC哈萨克族多见(15.74%)(均P <0.05);IDP和DCIS的发病率在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溢液性质与导管内病变关系比较结果:UDH、ADH、DCIS及IDP以浆液性溢液为主,分别为64.78%(217/335),59.94%(187/312),45.61% (26/57),46.92% (1043/2223),血性溢液主要见于IDC、DCIS,分别为84.14%(191/227)、42.11%(24/57)(均P<0.05).结论 乳头溢液可能是导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不同民族导管内不同病变构成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反转录病毒介导的Luciferase基因(Luc2)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探讨Luc2阳性细胞数与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光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pMX-Luc2质粒,将其与pMD.G质粒共转染293T gag-pol细胞,获得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将该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结肠癌CT26、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人结肠癌HT-29、人卵巢癌SKOV3、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建立并筛选Luc2阳性表达的细胞株.分别接种10~1×104个SKOV3-Luc2细胞于培养皿中,在4只裸鼠背侧皮下16个位点分别接种200μl不同浓度(1×107、5×106、2.5×106、1 × 106、5×105、2.5 × 10s、1×105、5 × 104/ml)的SKOV3-Luc2细胞,在另外4只裸鼠尾静脉中分别注射1 ×106和3×106个SKOV3-Luc2细胞.采用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检测体外、体内接种细胞的光通量值.结果 成功获得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系CT26、NCI-H446、HT-29、SKOV3、SMMC-7721,筛选阳性细胞株,均可稳定表达Luc2.体外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检测结果表明,光通量值与培养皿中接种的细胞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44,β=0.972,P<0.01);活体检测结果表明,光通量值与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接种的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1,β=0.996,P<0.01; R2=0.351,β=0.628,P<0.01).结论 采用表达Luc2的反转录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系是快速建立Luc2阳性细胞株的一种可行方法.Luc2阳性细胞数与生物发光成像系统中光通量值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