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借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手段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前额叶各代谢 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21 例 1 个 月内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有无自杀意念分为有自杀意念组(12 例)与无自杀意念组(9 例),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左右侧前额叶 N- 乙酰天门冬氨酸 / 肌酸(NAA/Cr)、胆碱 / 肌 酸(Cho/Cr)、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复合物 / 肌酸(Glx/Cr)、肌醇 / 肌酸(mI/Cr)的比值。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组右侧前额叶 mI/Cr 值高于无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左右侧前额叶 NAA/Cr 值、Cho/Cr 值、Glx/Cr 值及左侧前额叶 mI/Cr 值的比较中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组左侧前额叶 mI/Cr 值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 (r=0.661,P< 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右侧前额叶肌醇代谢水平增高;有自杀意 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左侧前额叶肌醇代谢水平就会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采样法对2013年2 月 至 2014 年 6 月在中国 6 个城市 7 家医院门诊连续入组的 405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集 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病史等资料,并使用心境障碍问卷量表(MDQ)、16 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分别评估患者的躁狂 / 轻躁狂和抑郁症状,以 QIDS-SR16 第 12 条“自杀意念”评估患者是否有自 杀意念,比较伴有自杀意念和无自杀意念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使用 Logistic 回 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伴有自杀意念的临床特征。结果 总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比例为 16.8%。伴有自杀意念患者组的双相Ⅰ型诊断比例低(χ2 =7.42,P=0.007),QIDS-SR16总分高(t=-16.4,P< 0.001),抑郁严重程度在中度及以上的比例高(χ2 =127.94,P< 0.001),过去 12 个月自杀未遂的比例高 (P=0.043)。在总体患者中,QIDS-SR16评分与自杀观念显著关联(OR=1.43,95%CI:1.32~1.56,P<0.001);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亚组中,QIDS-SR16 评分与高自杀意念具有显著关联(OR=1.56,95%CI:1.39~1.75, P< 0.001);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伴有自杀观念与 30 岁前起病(OR=3.97,95%CI:1.13~14.02,P< 0.001) 和 QIDS-SR16 评分(OR=1.29,95%CI:1.13~1.46,P< 0.001)有显著关联。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 有严重的抑郁症状与患者的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2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患者(混合组)与93例无混合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患者(躁狂组)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混合组年龄稍低,多见于女性和独身者,性格多为外向型或中间型,首次发作多为抑郁,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意念和企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混合发作与自杀意念和企图、性格、性别、首次发作形式有显著的相关性。混合组具有易被误诊、住院时间长、疗效较差的特点。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严重性及相应的难治性,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分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具有发病高峰年龄早、确诊时间长、患躯体伴随疾病风险大、疾病治疗负担重的特点,同时患者的自杀风险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率为9%;男性患者死于自杀的几率是女性患者的2倍[2]。Schaffer等[3]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SLC6A4基因甲基化 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 43 例 PBD 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自杀意念,将总分≥ 12 分且掩饰因子得分< 4 分的患者纳入有自杀意念组(n=29),将总分< 12 分的患者纳入无自杀意念组 (n=14)。采用 Methprimer 软件对SLC6A4基因启动子区进行甲基化岛预测和甲基化引物设计,将提取好 的DNA经亚硫酸盐转化后进行PCR扩增和焦磷酸盐测序,确定甲基化的CpG位点和甲基化率。比较两组 患者SLC6A4基因不同位点甲基化的差异,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基因甲基化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 结果 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LC6A4基因甲基化的位点包括 CpG1、CpG2.3、CpG4、 CpG5.6位点。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CpG1、CpG2.3、CpG4位点的基因甲基化率比较[48.28% (14/29)比 8/14、96.55%(28/29)比 14/14、20.69%(6/29)比 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97、0.494、2.306; P> 0.05)。有自杀意念组患者的 CpG5.6 位点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68.97%(20/29)比 5/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89,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BD 抑郁发作患者的 SIOSS 得分与 SLC6A4基因甲基化CpG1位点、CpG2.3位点、CpG4位点不存在相关性(r=-0.244、-0.210、-0.281;P>0.05); 与甲基化 CpG5.6 位点呈正相关(r=0.312,P< 0.05)。结论 PBD 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与SLC6A4基 因甲基化 CpG5.6 位点有关,为明确其自杀意念的发生原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杀行为是一种异质性的现象,是患者的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双 相情感障碍的自杀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有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及自杀企图的 预测因素及干预手段。现从流行病学、风险因素、预防、神经影像学及分子生物机制 4 个方面对双相情 感障碍患者的自杀及自杀企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综述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风险因素以及预防双相情感障碍自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有自杀意念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情感及人际关系。方法 根据SCL-90中的自杀意念变量将样本分为无自杀意念组与自杀意念组,根据吸毒方式分为静注、烫吸两组,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用SPSS11.0软件包对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频数分析,对有自杀意念以不同方式吸毒的男、女吸毒者的90项症状进行t检验。结果 烫吸组有自杀意念的性别间90项症状比较,女性有43项症状比男性严重(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烫吸方式吸毒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与同组男性比较有明显的情感障碍及人际关系不良。  相似文献   

9.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其病因和病理 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随着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假说的提出,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了一些新的 发现,现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分析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 521 例成年早期(18~25 岁)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曾有过自杀,分为自杀组(n=140)与无自杀组(n=381),比较两组患者的 一般资料及疾病亚型。通过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危险因素。 结果 与无自杀组比较,自杀组女性[70.0%(98/140)比 47.8%(182/381)]、冲动性格者[29.3%(41/140) 比 19.2%(73/381)]、有重大精神创伤史者[14.3%(20/140)比 4.5%(17/381)]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χ2 =20.350、6.141、16.941;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375,95%CI (0.226~0.564),P< 0.001]、冲动性格[OR=0.603,95%CI(0.377~0.963),P=0.034]、有重大精神创伤史 [OR=0.295,95%CI(0.144~0.604),P=0.001]是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性格冲动、有重大精神创伤史的成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