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50万U-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内,30min内滴守,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每日1次共10d,溶栓后24h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共10d,然后改为100mg每日1次共80d,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30d和90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409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131万U,溶栓后ESS分值增加迅速,溶栓后24h有87.53%的患者ESS分值增加≥10分,溶栓后90d有46.6%的患者ESS分值达到≥95分,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19例(4.64%),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6例(3.91%),死亡率为12.22%(50/409),其中6.35%(26/409)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90%(8/409)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h以内)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分4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治疗时间窗越短ESS评分增加越明显。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有效。提倡溶栓在6h内进行,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 5 3例 ,分 4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 ,治疗时间窗越短ESS评分增加越明显。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有效。提倡溶栓在 6h内进行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6h以内)静脉溶栓双盲对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随机按照编号给药 ) ,胰肠尿激酶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15 0 ml内 ,30分钟内滴完 ,以后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 mg/ d,共 10天 ,2 4h后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10 0 mg/ d,共 10天 ,以后改为维持量5 0 mg/ d。神经功能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 h,2 4h,3d,7d,14d,30 d和90 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共 38例 ,年龄 35~ 72岁 ,其中发病后 3h以内溶栓的 13例 ,3~ 6 h溶栓者 2 5例。 15 0万 U治疗组 14例 ,10 0万 U治疗组 13例 ,安慰剂对照组 11例。溶栓后 2 4h内 ESS分值增加显著。 15 0万 U治疗组 2周内ESS分值明显高于 10 0万 U组 (P<0 .0 5 ) ,后者又明显高于安慰组 (P<0 .0 1) ;90天时 ,15 0万 U与 10 0万 U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P<0 .0 1) ,3~ 6 h内溶栓的病例 ,各组 ESS分值增加速度不如 3h内溶栓的ESS值增加明显。结果提示 ,ESS分值的上升高度与溶栓时间窗密切相关。本组死亡率为 5 .6 2 %(2 / 3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6 h)以内有效。目前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病人予以静滴尿激酶30万U×5d。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PC、APTT、PT、FP无明显差异性(P<0.05);溶栓后各时间点ESS积分逐渐上升,第30d以后的ESS积分较溶栓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后第90dBarthel指数≥95分(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26例(72.2%)。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比近期更好。  相似文献   

6.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21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44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 d、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 h、6 h、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5.1%,残疾率为4.9%.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0.91%,残疾率为9.09%;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9.09%)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9%)(P<0.01).(3)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完全再通61.9%,部分再通23.8%,血管总再通率为85.7%.(4)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 d、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fib明显下降(P<0.05).(5)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3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4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 h )溶栓组治疗123例,延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12 h )溶栓治疗组55例。评价溶栓疗效和出血转化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89.89%(114/210),病死率3.8%(12/178),脑出血并发症5.7%(12/210),脑出血病死率2.9%(6/21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48.0%(108/225),病死率9.3%(21/225),脑出血并发症0.9%(2/225),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临床终点死亡结局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评分减少8分以上为阳性,减少8分以下,无改善或增加为阴性。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脑内出血并发症。结果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42例,ESS评分治疗前(48.5±11.3)分,治疗后24h(72.3±14.6)分,治疗后14d分(81.1±13.6)分;纳洛酮试验阴性患者26例,ESS评分治疗前(47.9±15.7)分,治疗后24h分(62.6±16.9)分,治疗后14d分(70.5±16.8)分,与治疗前比较,t=2.85,P<0.05。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脑内出血4例,阴性患者脑内出血9例。结论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疗效好,脑内出血发生率低,选择纳洛酮试验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量表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有改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内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脑保护剂对急性脑梗死(6~12h)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75万~125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内,20min内滴完,随后静滴25%硫酸镁极化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七叶皂甙及尼莫通或口服尼莫地平等脑细胞保护剂,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 起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有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虽6h内溶栓组比6~12h溶栓组疗效好,24h溶栓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6~12h溶栓组(P<0.05),但2周后疗效评价二组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起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并非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区,只要合理选择病例,及早联合使用脑保护剂,同样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多序列MRI指导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序列MRI指导下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指征且已行多序列MRI检查的30例病人给予尿激酶溶栓。结果治疗6h及21d基本治愈率达22.58%、46.67%,总有效率达80%、86.67%,仅2例病人出现非症状性脑出血。结论多序列MRI指导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入选的早期急性脑梗死(<6 h)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24例,对照组22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静滴30 min。24 h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者用丁咯地尔200 mg静滴,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丁咯地尔200 mg,1次/d,连续14 d。2组患者均辅以脑代谢药、血塞通、胞二磷胆碱、丹参川芎嗪等。结果静脉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例)和低剂量组(22例),高剂量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脑复康、自由基清除剂及中药制剂2周。低剂量组给予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3d,其它同高剂量组。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d、90d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高剂量组近期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01),两组间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溶栓组颅内出血3例,死亡2例,低剂量溶栓组无颅内出血,死亡1例。结论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 t≤2 h、2 t≤3 h、3 t≤4 h、4 t≤5 h、5 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 t≤2 h、2 t≤3h、3 t≤4 h、4 t≤5 h、5 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验证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开放性临床实验。方法 采用静脉一次性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人次,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以同期住院的21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溶栓组19例中24小时内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而对照组无1例有效。治疗后14天溶栓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溶栓组不同时间的显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0.005)。两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100~150万U溶栓组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溶栓组有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有1例并发梗塞后出血。结论 静脉注射尿激酶100万~150万U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同样有好的临床疗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颅内出血合并症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凝血标志物及抗凝剂时间窗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凝血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试图找出抗凝剂应用的合适时间窗。方法对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之内)入院后即刻、溶栓治疗后0、2、4、6、8、24、48、72h周围静脉血中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动态观察,随机把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120例患者溶栓6h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及对照组110例在溶栓后24h给于低分子肝素钙5000U,q12h皮下注射1次,2组均连用10d。结果2组溶栓及抗凝前后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颅内、皮下、黏膜、内脏出血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溶栓后6h可加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钙,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以90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并分为二组:预后良好(mRS 0-1分)和预后不良(mRS 2-6分),对影响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d时预后良好者30例,占36.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房颤、溶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溶前血糖、CT早期缺血改变、UK剂量为影响预后的7个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仅溶前ESS、时间、UK剂量、血糖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溶前ESS评分、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UK剂量、溶前血糖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药物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降纤酶组各50例,尿激酶组给予3种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冲击;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治疗3天。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2周。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1-0.05)。尿激酶用量在100-150万U时疗效肯定。48小时内溶栓均有效果。6小时内疗效最佳。尿激酶组发生再梗死8例(16%),以6小时后用药者居多;皮肤粘膜出血11例(22%),与尿激酶用量成正相关;颅内出血3例(6%),均为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越,用量在100-150万U时安全有效,用药时窗 个体化,早期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