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颈动脉斑块伴代谢异常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入选颈动脉斑块伴代谢异常者(观察组)75例,对照组40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临床记忆量表手册》和《CISA中国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记忆、智能测定,评价两组认知功能;观察组按照合并糖、脂和糖脂代谢异常分为3组,比较3组间认知功能改变。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和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等反应短期记忆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在数字背诵能力、注意分辨因素等智能指标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量表分数,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成绩最低(P〈0.05),合并脂代谢异常组成绩最高(P〈0.05);数字背诵量表分、注意分辨等智能指标合并耱代谢异常组成绩最低,合并脂代谢异常最高。结论 颈动脉斑块伴代谢异常患者有明显认知功能下降。尤其在伴糖代谢异常和同时合并糖脂代谢异常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观察静脉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颅内出血的副作用。结果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分的患者13例(A组),减少不足8分或评分增加的患者5例(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2278±500分,治疗后523±322分(P<001),而B组治疗前2280±415分,治疗后1880±769分(P>005);A组发生颅内出血1例,B组发生3例(P<001)。结论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治疗疗效好,颅内出血机率小。在溶栓治疗前纳洛酮试验可起到初步筛选病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12例男性脑梗塞患者入院第2天、8天和第15~30天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E2/T比值,以健康人为对照组,动态观察性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1)脑梗塞组入院后第2天、8天、15~30天E2、T和E2/T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塞组入院后第2天、8天、15~30天E2、T和E2/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入院第2天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天,15~3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E2增高参与了脑梗塞形成过程,E2/T比值增高可能是男性脑梗塞患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KI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4天测定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计算血浆渗透压,针对高渗透压血症治疗后第7天测定血浆渗透压.结果 AKI患者入院第4天血浆渗透压(329.8±39.7)mOsm/L,高于第2天的(314.7±42.6)mOsm/L;第4天高渗透压血症病例61例,高于第2天的26例;经对症治疗后第7天,血浆渗透压降低为(316.5±37.3)mOsm/L,高渗透压血症病例降低为42例,68例AKI患者治疗第7天有21例好转或治愈.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渗透压增高可能导致AKI,降低血浆渗透压治疗可能使AKI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脑出血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脑出血并发AKI患者36例为治疗组,3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相似治疗的基础上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尿量、血BUN、血Scr变化,2组患者需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病例数、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尿量增加,治疗组血BUN和S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组死亡例数和肾脏替代治疗例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脑出血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发病6h内不同程度控制血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92对患者进行1:1匹配研究,A组控制平均动脉压100~130mmHg,B组控制血压180/105mmHg左右或以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14 d、90 d时ESS分值.结果 A组血肿扩大发生率高(X2=4.12,P<0.05).A、B两组ESS分值在14和90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控制血压在180/t05mmHg左右或以下可减少血肿扩大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呋塞米(商品名:速尿)试验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方法4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后3h内采用头部CT明确诊断,24h复查CT,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其中血肿扩大87例,无扩大364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测量血压,对出血量≤20ml和〉20ml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和40mg。注射后30min复测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在注射呋塞米前后的变化,研究血肿扩大与呋塞米试验后MAP变化值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呋塞米试验后,MAP降低越多,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越低(Х^2=54.84,P〈0.001),MAP降低值与血肿扩大发生率呈负相关(r=-0.94,P〈0.001)。②呋塞米试验后,MAP降低〈10mmHg的占48.1%(217/451),其中血肿扩大组高达82.8%(72/87),无血肿扩大组为39.8%(145/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8,P〈0.001)。③以MAP降低〈10mmHg为阳性(即预测将发生血肿扩大),或以MAP降低≥10mmHg为阴性(即预测将不会发生血肿扩大),两种预测方法总的符合率和综合评价指标与Youden指数一致,但以MAP降低〈10mmHg预测将发生血肿扩大的敏感性较高(82.8%),假阴性较低(17.2%)。当以MAP降低≥10mmHg预测不发生血肿扩大的特异性较高(82.8%),阳性似然比为3.39。结论呋塞米试验后以MAP降低〈10mmHg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发生血肿扩大,以MAP降低≥10mmHg预测不发生血肿扩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对17例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并对治疗前后的NO和ET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脑脊液置换后第4日和第7日外周血NO水平分别由(4.45±1.02)μmol/L升高至(8.01±1.01)μmol/L和(7.93±1.87)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ET水平由(12.32±2.27)ng/L下降至(5.56±0.75)ng/L和(6.02±1.10)ng/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东  丁朝兵  智睿 《江苏医药》2006,32(11):1073-1074
高血压脑出血以基底节区出血发病率最高,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及应用血肿液化技术清除血肿(以下简称微创术),正被许多临床医师采用,但对其疗效、手术时机、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一直有争议。我院从2001年10月-2005年12月的住院病人中,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相当常见的并发症。自1995年以来,我科应用素高捷疗软膏治疗褥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自1995年以来,我科对36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褥疮患者43例,其中1处褥疮患者28例,2处褥疮患者12例,3处褥疮患者3例,共计61处褥疮,均分布于身体易受压部位。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素高捷疗治疗组(治疗组,n=31)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治疗组Ⅰ度褥疮5处,Ⅱ度褥疮20处,Ⅲ度褥疮6处;对照组Ⅰ度褥疮6处,Ⅱ度褥疮19处,Ⅲ度褥疮5处。经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