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抗survivin抗体的变化,并分析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联合检测在LSCC术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检测血清样本中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的表达。结果:(1)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2)抗survivin抗体在LSCC患者外周血清中高表达,特别是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样本。(3)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单独检测时均获得了较高的阳性率;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不优于抗survivin抗体的阳性率,但优于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结论:抗survivin抗体可能是LSCC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抗survivin抗体、抗p53抗体和抗c-myc抗体联合检测在手术治疗效果监测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 p53突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40例,采用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随机送检的8份DHPL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与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p5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遗传性先天性核性和绕核性白内障与定位于21q22.3的αA-晶体蛋白(CRYAA)基因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比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两种方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CRYAA基因的3个外显子,分别用SSCP和DHPLC两种方法分析扩增产物,对异常者进行DNA测序,寻找基因变异情况。结果用SSCP分析15个样本,未见异常条带;同时用DHPLC检测15个样本,其中1个样本出现双峰,将该样本扩增产物测序鉴定,发现在5’端第6个核苷酸为G/A杂合,二者是同一氨基酸的2个密码子,该核苷酸为CRYAA基因的多态性位点。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 实验中未发现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与CRYAA基因之间有关联。应用SSCP与DHPLC同时分析,DHPLC检测出1个多态性位点。DHPLC对杂合子检出的敏感性要高于SSCP。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多基因变异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参与肝内胆管癌发生的多基因变异谱系,为了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机理提供基因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础上DNA测序的方法,对22例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标本进行了6种肿瘤抑制基因(APC、MCC、DCC、OGG1、p53和RB1)的杂合性缺失(LOH)和Ki-ras-2癌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检测。结果7种肿瘤基因的变异率为APC(68.8%)、DCC(46.2%)、OGG1(41.7%)、p53(37.5%)、Ki-ras-2(27.3%)、RB1(22.2%)和MCC(14.3%)。结论多基因变异的协同作用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展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尤以APC、DCC、OGG1、p53和Ki-ras-2构成了肝内胆管癌相关的基本基因谱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一个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家系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的突变位点,同时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对PCR-SSCP检测阴性的外显子,应用DHPLC法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再次进行SOD1基因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经DHPLC检测,家系成员Ⅲ1SOD1基因的第4外显子有突变峰,DNA直接测序证实存在杂合子,发生了GAA→GGA错义突变,使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甘氨酸.结论DHPLC技术与PCR-SSCP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血清p53抗体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血清p53抗体是机体对突变型p53蛋白产生免疫应答的产物。Crawford首先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发现p53抗体,随后,相继在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卵巢癌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p53抗体。研究进一步发现,p53抗体生物学意义与p53基因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性研究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晚期肺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了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的DNA中HER2基因20号外显子的体细胞非移码插入突变,并结合直接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在对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提取的DNA检测中,通过野生型样本和未知样本的1:5混合检测,共检出3例HER2基因20号外显子突变,经过DNA测序验证证实均为YVMA非移码插入突变。结论:DHPLC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液样本中HER2基因突变基因片段,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惠州市麻疹患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文芳  张健  刘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0-1591,1582
目的 了解惠州市麻疹病例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发病原因。方法 对2003~2005年收集的390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再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6%,合格标本采集率34.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阳性率64.9%;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1岁组病例IgG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最低。结论 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未接种麻疹疫苗(MY)和接种后原发性免疫失败,提高血清样本采集率和开展风疹血清学鉴别诊断是惠州市加强麻疹实验室监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C)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相结合的方式对两例TSC家系先证者外周血DNA行TSC相关基因(TSC1、TSC2)检测,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并针对突变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行二代测序验证。结果 家系1先证者存在TSC2基因(chr16),c.1228(外显子12)_c.1229(外显子12)insG(p.L410RfsX11)杂合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移码突变;家系2先证者存在TSC2基因(chr16),c.4925G>A(外显子38)(p.G1642D)杂合突变,该突变为新发错义突变。结论 检测出2例TSC患者均出现TSC相关基因新发突变,但这2个新发突变与疾病的关系还需经突变蛋白功能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并比较胃癌患者外周血浆、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黏膜中p53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从96名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提取DNA,采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及测序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选择20例健康人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9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19.8%(19/96),在其相应的外周血浆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5.2%(5/96),在p53基因突变阳性的外周血浆中,其对应的肿瘤组织均发现有同样的p53基因突变,在对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中均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浆中p53基因突变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分析有可能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血浆循环核酸p53突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海丹  斯晓明  吕韶敏  任军 《医学争鸣》2002,23(12):1100-1102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 ,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肝脏疾病患者 6 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6例 ,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 2 5例 ,提取血浆DNA,采用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 6 ,7和 8(E5 & 6 ,E7和 E8)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肝恶性肿瘤患者 36例血浆提取的 DNA扩增出E5 & 6 ,E7和 E8例数分别为 10 ,36和 35 ,良性组对应为 0 ,6和 4例 . DHPL C检测到 4 / 36例 E5 & 6突变 ,12 / 36例 E7突变 ,未检测到 E8突变 ,良性组检测到 2 / 2 5例 E7突变 .结论 良恶性组间扩增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P<0 .0 5 ) ,p5 3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 ,HBs Ag+肝癌患者 p5 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 HBs Ag- 肝癌患者 (P<0 .0 5 ) ,循环核酸 p5 3突变检测有望成为肝癌高危人群特别是乙型肝炎感染和携带者预警或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喉癌的Ⅰ期临床试验及追踪观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Han DM  Huang ZG  Zhang W  Yu ZK  Wang Q  Ni X  Chen XH  Pan JH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9-2032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对喉癌患者的毒理、药理作用。方法将 12例各期喉癌患者随机平分成 3个剂量组 (1× 10 1 0 VP、1× 10 1 1 VP、1× 10 1 2 VP) ;局部注射rAd p5 3,1次 隔日× 5次× 2个疗程 ,经 3年以上的追踪 ,通过症状、体检 (含喉镜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其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 1× 10 1 2 VP组 1例患者出现自限性发热 ,余 11例无异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常规和重要脏器等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rAd p5 3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后 2~ 3周后转阳性 ;rAd p5 3治疗患者肿瘤组织p5 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2例患者治疗后SIL 2R水平异常和T细胞亚群失调指标好转 ;所有患者随访 3年以上示无瘤生存。结论 rAd p5 3局部治疗喉癌安全、有效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晚萍  周云 《中原医刊》2007,34(15):1-2
目的 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5-Fu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 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48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5-Fu用药增加5-Fu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本实验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乳腺癌患者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33例患者中14例(42.4%)p53基因突变,且突变率与组织分化级别、ER阴性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手段,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循环核酸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血浆基因突变有望成为简便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再与各生物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34例胃癌患者中11例(32.4%)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率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胃癌的恶性程度、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的基因序列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洁  董福生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0):777-779
目的 检测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探讨该瘤的发生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手术标本中选择涎腺多形性腺瘤1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7例第7外显子异常者。3例第8外显子阳性者。5例第7外显子SSCP(其中3例第8外显子SSCP也呈阳性)的肿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结果 发现SSCP阳性的肿瘤相应的外显子碱基序列已发生变化。第  相似文献   

18.
Zhang SW  Xiao SW  Liu CQ  Sun Y  Su X  Li DM  Xu G  Cai Y  Zhu GY  Xu B  Lü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3-2028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对 4 2例头颈鳞癌进行了rAd p5 3制剂结合放疗 (基因治疗加放疗 ,GTRT)对比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 ,RT)的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患者被随机地分入结合治疗的GTRT组 (共 2 0例 )和作为对照的RT组 (共 2 2例 )。在GTRT组 ,每周 1次行瘤内注射rAd p5 3制剂 1× 10 1 2 病毒颗粒共 8次 ,同时结合放疗。两组都采用同样的常规放疗方案 ,每次 2Gy ,每周 5次 ,使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都达到 70Gy 35f 7~ 8w。观测病人的不良反应、血清抗腺病毒抗体水平和肿瘤变化。以CT对比分析GTRT组和RT组病人在 4 0Gy、70Gy及疗效确认时 (治疗后 2月 )肿瘤即刻反应率。结果 随机对比分析或自身对比分析结果都表明 ,rAd p5 3明显地提高了头颈鳞癌患者放疗的疗效 (P <0 0 5 )。随机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72 ,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组CR率比RT组CR率提高 1 6 8倍。自身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6 9,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瘤灶的CR率比自身RT瘤灶CR率提高 2 5 3倍。 2 0例头颈鳞癌患者接受多次rAd p5 3瘤内注射 ,除了出现一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胃癌和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很高的p53基因突变率(6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2)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是切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前提。(3)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随肿瘤切缘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结论 就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而言,距离肿瘤边缘5cm可定为肿瘤的分子切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