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蓉  周刚  庾辉  罗彩东  戴闽   《四川医学》2023,44(11):1186-1191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45例在我院行TAV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1.2±7.7)岁,其中男性28例(62.2%),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平均评分为(8.4±1.2)分,单纯重度AS 11例(24.4%),因生物瓣膜衰败导致单纯重度AR 1例(2.2%),重度AS并中度AR 8例(17.8%),重度AS并重度AR 1例(2.2%),重度AR并中度AS 3例(6.7%)。分析术后主动脉瓣血流参数及术后1个月短期随访效果。结果 45例患者TAVI术均成功,术后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下降至(2.2±0.5)m/s,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至(10.9±5.6)mmHg。术后1个月短期随访7例(15.6%)患者有轻度瓣周漏,3例(6.7%)患者心电图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脑卒中5例(11.1%),急性冠脉事件1例(2.2%),死亡2例(4.4%)。结论 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的重度AS和(或)AR患者,经TAVI手术治疗后可有效降低跨瓣压差,改善症状,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后,二尖瓣反流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1月于西京医院接受TAVI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16例,患者心脏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均在Ⅲ级以上,行TAVI治疗后,观察患者术后瓣膜位置、跨瓣压差、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TAVI术后1月,二尖瓣反流量由术前的(11.8±3.4) ml减少到术后(3.0±1.2) ml。结论 TAVI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同时对二尖瓣反流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31例中-重度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或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患者行经心尖TAVI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ghy,TTE)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相关指标、左室收缩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再次准确评估,瓣膜植入过程中TEE联合X光造影指导人工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有无瓣周反流及程度;术后1周、1月TTE随访人工瓣膜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相关并发症、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成功完成经心尖TAVI术。术后微量或无瓣周反流23例,轻度瓣周反流6例。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1月进一步减小( P均<0.05),左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 P<0.05),术后1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经心尖TAVI术对于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超声心动图在TAVI术前筛查及测量、术中监测、引导和术后随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薪 《西部医学》2016,28(4):528-533,5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评估心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介入过程中引导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置入瓣膜效果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人工瓣膜功能、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质量指数等。结果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狭窄49例,单纯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值比较(22.4±2.3mm vs.24.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管交界处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测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堵塞,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置入失败转入心外科开胸手术,其余患者均成功置入瓣膜。术后即刻评估瓣周漏微量或无占67%,轻度占31%,中度仅占2%。术后1周及术后3月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最大压差、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周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月进一步降低。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EF)有所恢复,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TAVI治疗中不可或缺,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治疗极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71例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I术,其中4例极低LVEF值患者在ECMO辅助下完成TAVI手术。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60~74(68.5±3.2)岁,体质量47~76(65.4±6.4)kg。患者术前均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术前NYHA分级均为IV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LVEF值分别为14%,20%,17%,22%。术中全麻及静脉-动脉ECMO(V-A ECMO)置管辅助下,3例行经股动脉TAVI,1例行经心尖TAVI。术后3例在手术室脱离ECMO辅助,1例ECMO辅助下转入ICU。结果 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ECMO转流时间分别为116 min,60 min,38 min,84 h。瓣膜植入并撤离ECMO辅助后,3例LVEF值回升,1例无明显变化。瓣膜植入后最大压差(PGmax)降至3~7 mm Hg。瓣周返流为0~4 ml,4例患者均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患者胸闷气短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均明显改善,无死亡及重要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B超提示LVEF均有所恢复,分别为40%,42%,48%及38%。与同期常规TAVI手术患者相比,术前LVEF值明显较低,但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LVEF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ECMO辅助TAVI手术治疗极低LVEF值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且预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瓣置入术(TAVI)治疗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手术风险较高而行TAVI治疗,记录本组患者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VF)、血清pro-BNP水平变化及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出血事件、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术后1周,患者主动脉瓣面积、LVEF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6.7%)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3例(10.0%)因血尿再次入院,5例(16.7%)发生3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未发生严重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瓣膜功能失常、血管并发症等主要终点事件。结论 TAVI技术治疗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能有效增加主动脉瓣面积,降低平均跨瓣压力阶差,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瓣膜病变经导管主动瓣膜植入术(TAVI)术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TAVI术前筛查,根据主动脉及周围动脉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结果:主动脉周长、面积、直径提示的瓣膜型号不完全相符,43例患者中3例因主动脉瓣过大不适合行TAVI治疗,其余40例患者行TAVI治疗,最终8例置入26号人工瓣膜,20例置入29号人工瓣膜,12例置入32号人工瓣膜。36例患者成功置入人工瓣膜,术中仅存在少量瓣周漏;4例患者由于人工瓣膜置入较低,造成中等量瓣周漏,再次行较高位置人工瓣膜置入后,瓣周漏明显减少至微量或少量。结论: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TAVI术前行多层螺旋CT筛查,可准确选择人工瓣膜及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仍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但是有些高龄、全身状况差、合并症多的患者手术风险高,创伤大,术后死亡率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implantation,TAVI)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其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10多万人接受了TAVI手术,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并发症仍然较多.介入治疗经验的积累,瓣膜材料技术的进展将推进瓣膜疾病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尽管严重主动脉狭窄的治疗指南仍以外科手术置换(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为治疗标 准,但随着大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逐渐成为 高危和禁忌SAVR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近年来各瓣膜厂商,包括国内医药公司,对瓣膜技术极力地推进,使得TAVI 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加上其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TAVI有望在治疗主动脉狭窄乃至关闭不全上取代传统术 式,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62-165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选择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在我院进行TAVI 治疗的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 例为研究对象,在TAVI 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超声参数。结果 患者围术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况,未出现脑卒中、死亡、外周血管大出血等其他并发症;手术后Vmax、maxPG、meanPG 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 较手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 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依从性,8 例患者中7 例患者依从性较好,依从率为87.50%。结论 加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各种并发生的发生比率,提高了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对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院行TAVI的老年主动脉狭窄患者34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和手术结果,比较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心脏彩超各指标的结果。[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VI,无患者死亡;比较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峰值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LVEF和有效瓣口面积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VI治疗老年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是介入方法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新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TAVI的效果与中期存活率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随着输送装置、支架瓣膜的改进,TAVI的适应证扩大,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本文将TAVI术中瓣膜植入途径的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一种新兴的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相比,TAVI无需进行开胸和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突出优势。 TAVI的出现给大批因存在禁忌证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因高龄、心功能差及并发多系统疾病等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为TAVI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依据[1]。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生面临的患者远比随机对照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复杂。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TAVI 的“标签外使用”逐渐增加,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在外科手术中的中危主动脉瓣狭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外科生物瓣退化等既往被排除于随机对照试验之外的患者进行TAVI的报道。本文将通过简要介绍及分析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进行的重要TAVI研究,呈现TAVI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单中心1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结果,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中心行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手术成功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8.1±6.8)岁,其中男性68例,胸外科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STS)平均分数9.9±6.0。12例患者经颈动脉途径,87例经股动脉,1例经升主动脉。均使用自膨胀瓣膜,手术成功率97%。术中预扩张球囊平均大小(19.6±2.0) mm,后扩张球囊平均大小(21.4±2.2) mm,瓣膜植入平均深度为瓣环下(4.3±3.4) mm。术前、术后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分别为(51.3±19.7) mmHg和(11.7±6.1) mmHg (P<0.001),术前、术后瓣口面积分别为(0.6±0.2) cm2和(1.7±0.5) cm2 (P<0.001)。随访30天内,死亡率为2%,中风发生率为1%,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率9%,TAVR术后起搏器植入组与非起搏器植入组的瓣膜植入深度分别为(7.2±3.1) mm和(4.2±3.3) mm (P=0.011)。二叶式主动脉瓣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组在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TAVR对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膜的手术结果相似。TAVR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发生率较低,这与植入深度密切相关,可能与较小球囊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日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医院)在微创心脏瓣膜外科领域再获突破,继成功完成经动脉主动脉瓣植入及经静脉肺动脉瓣植入手术后,由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及心外科王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瓣膜植入系统,开展了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临床研究,于今年7月为两位75岁以上高龄、患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这一术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HV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并于术前、术后实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由一名资深医生予以记录,包括钙化斑块及主动脉瓣环内径等情况。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及术后瓣膜情况。结果患者二维(25.86%)、三维(30.17%)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所得钙化斑块检出率均略低于手术病理结果检出率(3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三维TEE检查所得主动脉瓣环内径均低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水平低于术前(P<0.05)。116例患者均完成HVR,其中7例(6.03%)患者主动脉瓣环径于术中变大,应用大号人工瓣膜实施手术;4例(3.45%)发生钙化瓣分裂,应用人工瓣膜进行固定,116例患者术后复查结果显示瓣膜开启正常。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明确心脏瓣膜病变情况,便于评价患者心功能,为术前人工瓣膜选择提供参考,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并总结中低温停循环取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术中脱落瓣膜1例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心肺转流开始后快速降温至鼻咽温25℃,负压辅助快速超滤,用Delnido冷停搏液灌注升主动脉使膨胀支架部分回缩,停循环下切开升主动脉取出移位瓣膜同时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阻断主动脉后恢复循环并重新灌注HTK液后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结果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1 min,停循环时间5 min,术后9 h清醒,呼吸机时间25 h,ICU停留时间5 d,术后14 d康复出院。结论 TAVI术中瓣膜脱落且瓣膜支架存留于升主动脉导致无法阻断者可行短暂低温停循环取出,采用灵活的超滤、心肌保护等体外循环技术,做好各种应对方案有利于手术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与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在高风险因素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选择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47例、小切口组18例和TAVI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小切口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组采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TAVI。比较3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组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和小切口组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1);TAVI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变化值大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住院费用多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P<0.05或P<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VI手术在治疗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较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技术(TMAD)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治疗重症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ECMO辅助下行TAVI手术的1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25%重症A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TAVI治疗前、ECMO撤除后即刻、术后1个月斑点组织追踪参数[二尖瓣环平均位移(TMADmid)、二尖瓣环平均位移率(TMADmid%)、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分析斑点组织追踪技术对ECMO辅助下TAVI术后疗效的评价价值。  结果  本组患者TAVI术前、ECMO撤除后即刻、术后1个月斑点组织追踪参数TMADmid[(3.2±1.3)mm,(6.9±1.3)mm, (11.2±2.5)mm]、TMADmid%[(3.5±2.6)%,(7.0±3.8)%, (10.1±2.1)%]和GLS[(5.9±3.5)%,(8.9±2.7)%, (13.2±3.9)%]逐渐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个月LVEF[(42.2±5.3)%]较术前[(22.2±5.5)%]及ECMO撤除后即刻[(23.8±2.5)%]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术前LVEF相比,ECMO撤除后即刻LVEF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Dmid、TMADmid%与GLS呈正相关关系(r=0.499、0.586,均P < 0.05)。  结论  二尖瓣斑点组织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AS患者TAVI诊疗效果的敏感参考指标,ECMO辅助下TAVI治疗重症AS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成熟手术治疗方法。瓣周漏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瓣周漏可导致明显的溶血和贫血,最终可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早年报道发生率接近10%,随着对疾病的了解,技术及材料的发展,目前瓣周漏的发生率已降至1%以下。2015年7月,本院外科监护室收治1例双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瓣周漏)患者,予行主动脉瓣再次置换术,经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