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 数(BMI)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首发抑郁症患者(符合美国精 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 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47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 人群91 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ILLIPLEX MAP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受试者血浆中MCP-1 的水平,分 析首发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将受试者根据BMI 的不同分为体质量过低、正常、超重及肥胖 人群,分析抑郁症患者不同BMI 分级人群中MCP-1 水平的变化及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 者血浆MCP-1 水平为(197.61±60.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9±65.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在对照组和抑郁症组中,血浆MCP-1 水平与BMI 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360,P< 0.01;抑郁 症组:r=0.435,P=0.003);抑郁症组中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患者MCP-1 水平[(181.21±47.12)ng/L]明 显低于对照组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者[(212.54±64.35)ng/L;t=2.481,P=0.015],在超重及肥胖人群, 两组MC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男性血浆MCP-1水平[(207.86±59.54)ng/L] 较对照组男性[(262.95±66.24)n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7);在女性中,两组 MCP-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血浆MCP-1 水平显 著降低,且MCP-1 水平的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肥胖程度有关,提示MCP-1 与肥胖的相互作用与抑郁的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达比加群酯在某三甲医院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中的用药依从性,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为制订提高达比加群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检索2016年2月-2018年1月使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随访患者3,6,9,12,18个月达比加群酯的覆盖天数比例(proportion of days covered,PDC),并计算PDC≥0.8的比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6,9,12,18个月的PDC值≥0.8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00%,59.50%,51.52%,49.57%,60.42%。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χ2=8.316,P=0.004),既往抗凝药物使用史(χ2=8.764,P=0.003)、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χ2=6.304,P=0.012)与随访12个月的PDC≥0.8的患者比例显著相关。结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1年后趋于稳定。有糖尿病病史、既往抗凝药使用史、脑卒中/TIA病史患者的长期依从性高于无既往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临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 β 羟化酶(DβH)活性的变 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成组设计研究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61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5 例临床超高危人群以及性别匹配 的 86 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血浆 DβH 的影响,本研究同时纳 入 39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采用高效液相相色谱 - 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分析各组血浆 DβH 活性以及与精 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差异,分 析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血浆 DβH 活性的影响。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临床超高危组以及健康对照 组的血浆 DβH 活性分别为(12.35±8.55)、(19.59±13.95)、(17.51±11.04)nmol/(m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6.591,P=0.002);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超高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临床超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与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间均无相关性(P> 0.05)。首发未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首发已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48)。 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为(18.52±7.00)nmol/(ml·min),高于首发未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7.053,P=0.010)。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降低,而短期或长期服用 抗精神病药能够增加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辅助 T 淋巴细胞(Th)1 与 Th2 亚型的变化及其与抗抑郁药治疗效果 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37 例抑 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 39 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17 项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 HAMD-17 的减分率,减分率≥ 50% 为 治疗应答,< 50% 为治疗无应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 Th1 和 Th2 细胞比例,比较治 疗前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 Th 细胞比例差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 8~12 周的抗抑郁治疗,比较治 疗前后治疗应答组和治疗无应答组患者的 Th 细胞比例差异。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患者 Th 细胞亚群 比例与 HAMD-17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治疗前 Th1 细胞比例为(43.61±24.27)%,高于健康对 照组的(26.13±1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 0.01)。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组患者 HAMD- 17 总分为(10.73±7.02)分,低于治疗前的(20.68±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6,P< 0.01)。共 31 例患者于治疗后完成 Th 细胞的检测,将患者分为治疗无应答组(13 例)和治疗应答组(18 例),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 Th1 细胞比例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6,P=0.011); 治疗无应答组治疗前的 Th1 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应答组[(7.19±1.62)% 比(5.31±2.38)%],且治疗后低 于治疗前[(4.29±2.10)% 比(7.19±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抑 郁症患者治疗前后 HAMD-17 减分率与治疗前 Th1 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29,P=0.008),与治疗前后 Th2/Th1 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48),与治疗前后 Th1 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91,P< 0.001)。 结论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 Th1 细胞比例检测有助于抗抑郁药治疗效果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心脏磁共振心肌负荷灌注成像(S-CMR)对心肌负荷成功评估仍然是一项临床挑战,因为缺乏一种无创的临床标志物作为金标准。本研究旨在验证脾关闭征(SSO)评估充血反应,并将其与当前临床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于本院行S-CMR的患者79例。所有患者因胸痛等症状入院,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证实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心外膜动脉狭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5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8±10.113)岁。排除了不稳定性心绞痛、重度心率失常、房颤等心脏病史及三磷酸腺苷(ATP)、钆喷酸葡胺(Gd-DTPA)过敏患者以及MRI禁忌证者。结果 79例患者中4例排除(2例没扫到脾脏,2例未注射对比剂)。75例可进行SSO评判且观察者之间对SSO的视觉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将临床最常用充血反应的生理指标心率上升>15次/min、血压下降>10 mmHg以及出现负荷药物不良反应(胸闷等)与之对比。经视觉分析,使用ATP心肌负荷时,95%(71/75)均出现SSO,95%(75/79)出现心率升高等生理指标的改变。经McNemar’s检验两组指标...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但CCTA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在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存在不足。随着CCTA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CCTA可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本文对CCTA的管腔内衰减梯度(TA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贺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88-1189,1192
目的探讨体操练习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某市近年来从事体操训练的150名研究对象体操运动损伤的部位、性质、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预防建议。结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体操训练的过程中有86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受伤率57.72%;86人共发生138次运动损伤,其中腕关节46人(33.33%),肘关节32人(23.19%),踝关节29人(21.01%),膝关节23人(16.67%),腰部8人(5.80%);体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动作不规范受伤31人(36.05%),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受伤24人(27.91%),准备活动不充分受伤19人(22.09%),身体负荷过大受伤12人(13.95%)。结论体操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率均较高,关节损伤是体操练习中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主要诱发因素为动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负荷过大,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超净封合技术是法国超净包装集团开发的一项医疗器械包装完整解决方案.其基本理念在于对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从其设计直至封合确认实施全面掌控,并由单一供应商提供完整服务.本文根据现行关于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国际标准,从吸塑盒/特卫强封口膜无菌屏障系统特征出发,阐述了包装设计、包装组件生产、组装封合及封合确认的全过程和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影响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局的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特征,对比日本多中心CTO注册中心(J-CTO)评分、临床-病变相关(CL)评分对PCI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AG检查确诊CTO病变并尝试进行PCI的157例患者共162处病变。根据病变行PCI是否全部成功分为PCI成功患者组(121例)以及PCI失败患者组(36例),根据病变最终是否成功开通分为PCI成功组(125处)以及PCI失败组(37处)。收集患者临床及CAG病变特征资料,分析影响CTO-PCI成功的因素,采用CL评分及J-CTO评分分别对病变进行评价,比较预测价值差异。结果157例患者中男性130例(82.8%),平均年龄(60.0±9.7)岁,最终PCI成功开通CTO病变125处(77.2%)。PCI失败患者组既往CTO病变PCI失败(33.3%比16.5%,P=0.028)、既往PCI(47.2%比28.1%,P=0.035)比例显著大于PCI成功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I失败组近端钝形纤维帽(56.8%比32.0%,P=0.006)、病变长度≥20 mm(67.6%比22.4%,P<0.001)、病变迂曲>45°(45.9%比16.0%,P<0.001)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比例(27.0%比9.6%,P=0.007),J-CTO评分[(2.24±1.01)分比(1.05±0.94)分,P<0.001]、CL评分[(3.01±1.22)分比(1.80±1.26)分,P<0.001]均高于PCI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20 mm(OR 0.216,95%CI 0.082~0.569,P=0.002)、近端钝形纤维帽(OR 0.232,95%CI 0.091~0.590,P=0.002)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OR 0.299,95%CI 0.094~0.949,P=0.040)为PCI成功开通CTO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L评分及J-CTO评分预测PCI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95%CI 0.675~0.814)和0.794(95%CI 0.723~0.85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结论病变长度≥20 mm、近端钝形纤维帽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为PCI成功开通CTO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CTO-PCI结局方面,CL评分与J-CTO评分预测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