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绿色通道建设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治的115例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流程不同分为绿色通道组(58例)和常规处理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术后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绿色通道组手术等待时间(中位数43.6 h)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中位数136.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色通道组住院时间[(4.3±1.2)d]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8.5±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11例(19.0%)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29例(50.9%)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绿色通道组(P<0.01);绿色通道组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4%(2/58) vs 14.0%(8/57),P<0.05;3.4%(2/58) vs 15.8%(9/57),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绿色通道建设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有利于缩短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部功能的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康复管理策略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医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绿色通道康复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在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关于术前等待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3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关于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3.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关于并发症,观察组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绿色通道康复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缩短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刘涛 《吉林医学》2012,33(23):5070-5071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32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获得随访住院患者手术治疗9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对照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结论:做好术前评估,有效控制并发症,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全程管理模式在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9年3—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39例高龄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骨科收治的143例高龄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术前多学科团队评估→术中管理→术后快速康复→出院随访的MDT全程管理模式,对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干预管理。比较2组高龄骨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关节功能障碍、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干预组高龄骨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2, 4)d短于常规组6(3, 7)d;住院时间10(6, 14)d短于常规组14(10, 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40%)显著低于常规组(10.07%,P<0.05)。  结论  MDT全程管理模式应用于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能够有效缩短高龄骨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MDT全程管理模式在高龄骨科患者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骨质疏松,高龄患者常发生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地滑倒、扭伤、或由座椅上跌下,甚至没有明显的外伤也可发生骨折.患者除了有疼痛外还有运动功能障碍,卧床不能行走.本院骨科自2003年~2006年5月对106例高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通过护理干预,首重注意了术前宣教,皮肤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及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训练.使患者度过手术的危险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预期出院,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本文就高龄患者围手术斯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88例85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手术一般在伤后3~7 d进行,平均住院21 d,加强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出院定期随访,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并存疾病的处理和关节锻炼等,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制动和固定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79-82
目的 探讨并分析建立骨创伤绿色通道在北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7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传统治疗模式(传统组)和“骨创伤绿色通道”模式治疗组(绿色通道组),分别为105例、102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 d/3 d内手术率、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绿色通道组术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2 d内和3 d内的手术率均高于传统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的骨创伤绿色通道在北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具有较好的早期疗效,能够提高2 d、3 d内手术率,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特点、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62例高龄(8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手术选择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结果:除4例患者疗效欠佳外,其余取得较好效果。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其麻醉和手术方法应尽量简单有效。术前积极准备和术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8月~2006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9例年龄≥80岁髋部骨折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平均85.2岁,伤前有并存病者38例(78%),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 d,术后有并发症者18例(37%),平均住院21 d.42例得到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9%.结论 高龄病人术前并存病多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认真的围手术期准备和尽早手术治疗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10月我院186例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72.1%的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24例(12.9%),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只有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手术耐受力及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 :选取119例股骨粗隆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手术耐受力评价结果 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手术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以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病人手术耐受力评分为(78.6±12.2)分,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的(61.8±10.1)分(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术后有并发症、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有合并症和术前ASA分级高的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和术前有合并症均为影响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髋部骨折手术前应对老年病人进行必要的手术耐受力综合评估,并针对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2例因心脑血管疾患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在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行早期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治疗.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骨折AO分型、乏伤到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住院时间、ICU时间、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全身并发症以及1个月内和1年内死亡率等资料,评估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安全性.结果 32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骨折时年龄65~81岁,单纯使用氯吡格雷者25例、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者7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13(4.8士2.5)d,平均手术时间(89.0士33.2)min.术中出血量(242.9±83.7) mL,术后引流血量(259.8±94.9)mL,术后血红蛋白(73士11) g/L,术后输血量(390.2±103.1) mL.术后ICU停留时间为(1.7±0.9)d,住院时间为(12.5±2.5)d.发生术后切口并发症3例(9.4%),其中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周围血肿.术后1个月内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3例(9.4%),急性脑卒中2例(6.2%),肺炎2例(6.2%),压疮1例(3.1%).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9.4%),术后1年内死亡12例(37.5%).结论 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不会增加1年内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PFNA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6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3例.根据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患者分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0例,除行PFNA治疗外,在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盐序贯治疗;对照组共38例,单纯行PFNA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检测髋关节骨密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再骨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经X线片证实均能达到临床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健侧髋关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疗效满意.PFNA结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增加骨密度,同时减少术后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0-62
目的研究与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DHS内固定,n=36)与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n=3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3±12.8)min、(97.6±11.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7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患者为谵妄组,19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未发生谵妄的患者为未谵妄组。对2组患者性别、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术后有无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显示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既往谵妄病史、入院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助听器使用、骨折类型、术前准备不充分、吸入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有低氧血症、术后发生剧烈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输血700ml,住院期间未见感染、静脉栓塞,术后随访2~5年(平均2.5年),未见假体脱位、松动,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分(75~9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某些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FN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4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7±10.2)min,术中出血(125.6±25.7)mL;45例患者均获得5~12个月的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结论 PFN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危老龄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在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5例高危老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年龄79.4岁.对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22.1分(Harris评分),17例围手术期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高危超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在良好的监测和及时有效预防下,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