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1株鼠疫噬菌体(L128m)进行鉴定,探讨鼠疫自然疫源地微生态因素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发挥的作用。方法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中分离1株温和噬菌体;描述其形态特征;测定裂解能力、宿主谱。结果鼠疫噬菌体L128m形成的噬菌斑中心和边缘均模糊,直径为0.9~1.0 mm,其为溶原性噬菌体;通过液体增殖培养后其效价达到106~P FU/ml;电镜观察其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头部直径约为61 nm,尾部长约155 nm,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归类为肌尾噬菌体。宿主谱评价发现仅裂解鼠疫疫苗株。结论从1只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鼠疫噬菌体属溶原性噬菌体,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肠道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微量液体培养基建立评估鼠疫噬菌体生长的方法,为今后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宿主谱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等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利用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微生物细胞对不同碳源呼吸代谢导致的显色反应和微生物生长造成浊度差异的原理,采用微量液体培养法检测诊断用鼠疫噬菌体在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弱毒菌EV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菌株及诊断用鼠疫噬菌体混合物经OmniLog TM微生物鉴定系统33℃作用48h,以鼠疫疫苗株EV76、鼠疫弱毒菌614F为试验菌,试验行孔的生长曲线呈一条横线,且细菌浓度对数值不超过100;四唑类染料的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减少和宿主菌数量的增多逐渐加深,表明诊断用鼠疫噬菌体能感染鼠疫弱毒菌EV76和614F。以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 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为试验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方法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通过富集、分纯后,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其对实验室诱导的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裂解能力。结果分离自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典型鼠疫弱毒菌EV 76和0614F均能完全裂解,对R-0614F-10代菌株不完全裂解,对R-0614F-38代、R-0614F-43代不裂解,这与鼠疫诊断噬菌体Yep-phi对R-0614F-10代、R-0614F-38代、R-0614F-43代的裂解能力一致。选取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作用于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R-0614F-12代,形成的噬菌斑大小不一致,直径为2~10 mm,边缘不整齐,中心有再生菌生长。结论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裂解作用的特异性可能与鼠疫菌细胞壁受体结构和菌株基因组序列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MS2噬菌体的宿主菌范围及在不同的宿主菌内的生长情况等,为流行病学研究、细菌的噬菌体分类鉴定和其他相关研究中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测定大肠埃希菌MS2噬菌体对各试验菌株的裂解情况,观察其噬菌斑生长情况并计数,并比较MS2噬菌体在相关宿主菌内的易感性。结果①大肠埃希菌MS2噬菌体与埃希大肠肝菌(ATCC15597)、大肠杆菌285和大肠杆菌B分别进行双层琼脂平板培养,结果均出现大小均一、边缘整齐、透明清晰的噬菌斑;②相同稀释度的MS2噬菌体与埃希大肠杆菌(ATCc15597)、大肠肝菌285和大肠杆菌B培养产生的噬菌斑数量依次递减;(3)Ms2噬菌体与其余6种所选试验菌株分别进行双层琼脂平板培养,结果琼脂表面均出现浑浊,未产生噬菌斑。结论①在本次试验所选的8种试验菌中,通过双层琼脂法测定适合做大肠埃希菌MS2噬菌体宿主菌者有埃希大肠杆菌(ATCC15597)、大肠肝菌285和大肠杆菌B,其中埃希大肠肝菌(ATCC15597)为MS2噬菌最适宿主菌;所选其余6种试验菌株均不适合做MS2噬菌体的宿主菌。②在37℃22h的培养过程中,MS2噬菌体对前述三种宿主菌的易感性由大到小依次可能为:埃希大肠肝菌(ATCC15597)〉大肠肝菌285〉大肠杆菌B。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川212完全裂解,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密封于普通安瓿内,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 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 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8.
f2噬菌体及其宽噬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比较一株分离自污水中的宽噬噬菌体与其原始野生型标准噬菌体f2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①测定宿主范围;②测定裂菌滴度;③噬菌斑形态比较及超微结构观察;④血清中和试验以及血清交叉中和试验;⑤一步生长实验.结果:①宽噬噬菌体株可裂解四种同一属不同种大肠杆菌;②宽噬噬菌斑形态、大小、透明度、边缘界限、中心透明区及晕环针对不同宿主菌发生相应变化;③电镜超微结构显示两噬菌体均为二十面体微球形且棱角不明显,但尾部结构及直径范围存在差异;④中和试验测定宽噬噬菌体及其标准株的抗血清K值分别为41.5及30.0;⑤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证实二者在血清学上存在较低相关度;⑥一步生长实验显示宽噬噬菌体较其标准株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结论:宽噬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其标准株存在显著差异,可独立为一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了解鼠疫反向血球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鼠疫EV株和其他试验菌株分别在28℃和37℃培养和EV株感染小白鼠脏器进行鼠疫反向血球凝集试验。结果能检出鼠疫菌EV株2.5×104个菌/m l,与其他菌≥5×108个菌才出现交叉凝集,而且部份液体混浊。EV株37℃培养感染小白鼠72h脏器悬液稀释度1∶2560时能检查出F1抗原。检出率60%~80%。结论鼠疫反向血凝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好的,鼠疫菌F1在37℃培养才能产生检出、28℃培养不能产生检出。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L-PCR)技术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同时对 80株鼠疫菌 ,1株假结核株、 1株大肠杆菌埃希氏菌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显示经噬菌体裂解试验 82株菌均在 18~ 2 0 h显示出噬菌斑 ,而其中 2株聚合酶链反应为阴性 ,另 80株全部为鼠疫菌特异性扩增带 ,比较清晰、典型、稳定 ,它有助于鼠疫菌快速特异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鼠疫菌冻干操作过程中产生生物危险因素暴露的风险。方法采用鼠疫菌EV疫苗株进行冻干测试,采用空气采样法和无菌棉签涂抹法对其在冻干过程中可能产生生物危险因素暴露的部位进行采样,分改良前和改良后,将采样用溶血赫氏平皿和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平皿置28℃恒温培养箱,48 h后观察结果。结果空气采样:改良前后均无典型鼠疫菌生长,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阴性;无菌棉签涂抹法:改良前C过程C3阶段3个平皿有典型的鼠疫EV菌生长,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阳性;改良后均未培养到典型的鼠疫菌。结论鼠疫菌在冻干过程中能发生生物危险因素暴露的风险,在冻干过程中对其主要暴露环节进行干预可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医院内污水中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噬菌体特性观察,为了解噬菌体吸附特异性及溶苗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标准苗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斑,纯化增殖后得到其相应噬苗体.经过高滴度噬菌体与其非特异性宿主菌的混合培养,筛选出宿主谱特异性发生突变的具有宽噬性的噬菌体.结果:从污水中分离出12种特异性噬菌体,发现了可裂解同一菌属的不同菌种的宽噬噬菌体,改变了噬菌体专-宿主谱这一特性.结论:针对同一菌属中不同菌种的宽噬噬菌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裂菌滴度,为探索噬菌体寄生的基因控制及特异吸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将人工改造噬菌体,使之成为新型的杀菌生物制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1株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1株自污水中分离的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宿主范围测定、噬菌斑计数、负染色电镜观察、血清中和试验及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一步生长实验等技术观察分离的噬菌体。结果 ①宽宿主谱大肠杆菌噬菌体可裂解五株大肠杆菌;②针对不同宿主菌其噬菌斑形态、大小、透明度、边缘界限、中心透明区及晕环均发生相应变化;③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此噬菌体为直径20~40nm的微球形颗粒,棱角不明显,偶见短尾;④噬菌体的抗血清K值为41.5,与f2噬菌体血清学相关度为0.38;⑤潜伏期为30~35min,裂解量为104。结论 分离所得的噬菌体是1株大肠杆菌宽宿主谱噬菌体,为直径20~40nm的圆形颗粒,其与f2噬菌体的血清相关度较低,可独立为一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进行鉴定。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普洱市的澜沧县、墨江县及思茅区选取9个疫点,采用鼠铗法捕获老鼠,取其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等鉴定。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 结果 共采集286份样本,从中分离到4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4株鼠疫噬菌体分离自3个疫点,其中澜沧县勐朗镇勐宾村自226份标本中分离到2株,墨江县龙潭乡大沙坝村自4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思茅区云仙乡大石头村自7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4株鼠疫噬菌体中,有3株分离自黄胸鼠,1株分离自斯氏家鼠;4株鼠疫噬菌体初次分离时其噬斑表现出多态性,选择其中2株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肠道标本caf1检测阴性。 结论 首次在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017年1-6月采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4个曾流行过鼠疫乡镇6个自然村的鼠类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分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共获得641份标本(齐氏姬鼠334只,大绒鼠236只,其余71只),分离到9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有4个疫点(白山母村、石龙村、新松村、大庆村)分离到了鼠疫噬菌体,另外2个点(长乐村、西门社区)未分到鼠疫噬菌体;9株鼠疫噬菌体中,8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自大绒鼠;初次分离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直径~2.0 mm)、中(~1.0 mm)及小(<0.5 mm)3种噬斑;4株有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中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齐氏姬鼠是主要的携带宿主,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邬亭亭  刘平  郭术良  魏强  罗永艾 《西部医学》2018,30(9):1264-126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耐结核潜力,筛选鸡尾酒疗法配方噬菌体。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制备噬菌体DNAⅢ,观察噬菌斑特点;透射电镜观察DNAⅢ形态;噬菌斑实验检测DNAⅢ最佳和最小感染复数(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实验确定DNAⅢ潜伏期及裂解量;检测DNAⅢ对温度、酸碱度的耐受情况;检测DNAⅢ对分枝杆菌的裂解谱;血清中和实验检测DNAⅢ的抗原性,及其与其它8种分枝杆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DNAⅢ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约1mm;DNAⅢ尾长(208±287) nm;最佳MOI为10-4,DNAⅢ对耻垢分枝杆菌极度易感;DNAⅢ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165min,裂解量为28;DNAⅢ对热、酸碱均敏感;DNAⅢ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多数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耐药株;DNAⅢ K值为77001,抗血清对非对应噬菌体的中和活性差。结论 DNAⅢ抗原性低,裂解谱广,具有抗耐药结核作用,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相似文献   

18.
噬菌蛭弧菌的分离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10 LB琼脂,从6份污水标本中分离到203株噬菌蛭弧菌。从噬菌斑特征、相关显微镜下动力观察、电镜下形态观察及对不同宿主菌(死菌和活菌)的裂解试验等特征的研究,认为符合噬菌蛭弧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对1株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复活和分离。方法首先对该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动物传代,再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处理的赫氏琼脂培养基生长,结果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结果对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了复活,分离出正常的鼠疫菌,并被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结论通过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类似菌株在自然界一定条件下一旦返祖成典型鼠疫菌,可能对再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新分枝杆菌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平板法从泥土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紫外线诱导法鉴定溶原性,从噬菌斑大小、颗粒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三方面比较Chy2、D29、TM4异同;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扩增Chy2,测定最佳MOI;通过一步生长实验测出Chy2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采用单斑法测定MOI的裂解谱;检测MOI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的能力。结果成功分离纯化1株分枝杆菌噬菌体,命名为Chy2,其噬菌斑圆形透明,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宿主菌后不能形成噬菌斑,头部呈椭圆形,长尾,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EcoRⅠ、HindⅢ、BamHⅠ及XbaⅠ切开,大小约49 kb,与D29、TM4差异大;Chy2最佳MOI为9.58×10-5;Chy2一步生长周期为270 min,潜伏期210 min,裂解期60 min,裂解量为23;Chy2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核菌标准株H37Rv、多数临床耐药株;在7H9固体培养基pH值为5.0和7.4时,Chy2均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论 Chy2属长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为双链DNA,宽噬谱广,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