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长期以来 ,我国对鼠疫患者的特效治疗多以链霉素为首选药物 ,再辅以其他抗菌药物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越南有关于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报道 ;法国Galimand等发现 ,1995年在马达加斯加一男青年淋巴穿刺液分离出的 1株鼠疫菌 ,对抗生素—壮观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 ,米诺四环素具有高抗性[1]。我们对我国 80年代以来分离的889株鼠疫菌进行了链霉素耐药性监测 ,试图了解我国是否存在耐链霉素菌株 ,以指导各疫区的鼠疫防治工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菌株 被试菌株 889株…  相似文献   
2.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对鼠疫菌鉴定和科研工作中,观察鼠疫菌对敏感动物的致病性及病理变化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Balb/c小鼠作为鼠疫实验动物的报道至今少见,因此,作者就Balb/c小鼠对鼠疫菌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在不同实验培养环境中的生长表型特征,为后续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和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微量液体培养法检测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生长情况。结果 基于LB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结果显示,鼠疫噬菌体476号经28℃和37℃作用20~24 h后生长状况优于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优于072204号。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宿主菌,鼠疫噬菌体476号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经28℃和37℃培养20~24 h后产生较为清晰的噬菌斑;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经37℃培养20~24 h后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透明的噬菌斑。基于OmniLog TM系统微量液体培养法的生长结果显示,3株鼠疫噬菌体经33℃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时,通过96孔微量板曲线图显示第1列出现横线,且峰值不超过100,随着噬菌体数量的降低,稀释试验孔依次均出现与鼠疫疫苗株EV76相似的生长曲线,实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减少和宿主菌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加深。由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方法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通过富集、分纯后,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其对实验室诱导的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裂解能力。结果分离自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典型鼠疫弱毒菌EV 76和0614F均能完全裂解,对R-0614F-10代菌株不完全裂解,对R-0614F-38代、R-0614F-43代不裂解,这与鼠疫诊断噬菌体Yep-phi对R-0614F-10代、R-0614F-38代、R-0614F-43代的裂解能力一致。选取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作用于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R-0614F-12代,形成的噬菌斑大小不一致,直径为2~10 mm,边缘不整齐,中心有再生菌生长。结论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裂解作用的特异性可能与鼠疫菌细胞壁受体结构和菌株基因组序列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鼠疫的特异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鼠疫快速诊断的特异性。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和鼠疫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平行检测。结果检测鼠疫菌F1抗原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不与包括小肠结肠炎和假结核耶尔森等其他细菌发生交叉免疫反应。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适合现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利用鼠疫防控工作中的档案,对今后鼠疫防治和鼠疫流行的预测预报提供方便、快捷、科学而准确的档案材料。本文根据档案内容及结果,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纸质和电子双重档案,并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建立青海省鼠疫地理信息系统,对鼠疫监测点档案信息、电子档案实行4级管理。本级可以进行本级的统计分析,上级可以对下级的电子档案实行远程管理和统计分析;鼠疫防治信息库、人间鼠疫疫情信息库、鼠疫科研信息库以科室为单位建立纸质与电子档案,建立的青海省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直观地反映了鼠疫的流行特征和动态趋势,为预防控制鼠疫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非田鼠型及田鼠型鼠疫菌分别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高倍显微镜下宿主的敏感性和病理改变。方法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计数铺板培养,用不同型别鼠疫菌感染细胞,MOI为10左右,观察高倍镜下细胞病理变化。结果提取的淋巴细胞总量为2×106个/ml(共76 ml),细胞铺板2 ml/孔,12孔/板×3板;非田鼠型鼠疫强毒菌标准株141活菌计数平均为78个菌,感染指数MOI为9.75;田鼠型鼠疫菌201株平均为39.7个菌,感染指数MOI为9.85。结论淋巴细胞对非田鼠型和田鼠型鼠疫菌均表现出高敏感性,而损害程度依感染菌株型别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从病理表型方面验证了非田鼠型鼠疫菌对人的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鼠疫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分析2001 ~2010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资料.结果 人间鼠疫除2002、2007、2008、2010年没有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鼠疫病例发生,累计发生人间鼠疫13起,发病37例,死亡16例,死亡率43.24%.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海南、海西、海北4个州,流行季节高峰期在8~10月.临床病型以肺型居多23例(62.16%).结论 青海省近10年人间鼠疫局部地区暴发流行,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对鼠疫菌鉴定和科研工作中,观察鼠疫菌对敏感动物的致病性及病理变化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Balb/c小鼠作为鼠疫实验动物的报道至今少见,因此,作者就Balb/c小鼠对鼠疫菌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