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017年1-6月采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4个曾流行过鼠疫乡镇6个自然村的鼠类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分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共获得641份标本(齐氏姬鼠334只,大绒鼠236只,其余71只),分离到9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有4个疫点(白山母村、石龙村、新松村、大庆村)分离到了鼠疫噬菌体,另外2个点(长乐村、西门社区)未分到鼠疫噬菌体;9株鼠疫噬菌体中,8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自大绒鼠;初次分离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直径~2.0 mm)、中(~1.0 mm)及小(<0.5 mm)3种噬斑;4株有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中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齐氏姬鼠是主要的携带宿主,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1株鼠疫噬菌体(L128m)进行鉴定,探讨鼠疫自然疫源地微生态因素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发挥的作用。方法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中分离1株温和噬菌体;描述其形态特征;测定裂解能力、宿主谱。结果鼠疫噬菌体L128m形成的噬菌斑中心和边缘均模糊,直径为0.9~1.0 mm,其为溶原性噬菌体;通过液体增殖培养后其效价达到106~P FU/ml;电镜观察其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头部直径约为61 nm,尾部长约155 nm,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归类为肌尾噬菌体。宿主谱评价发现仅裂解鼠疫疫苗株。结论从1只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鼠疫噬菌体属溶原性噬菌体,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肠道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进行鉴定。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普洱市的澜沧县、墨江县及思茅区选取9个疫点,采用鼠铗法捕获老鼠,取其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等鉴定。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 结果 共采集286份样本,从中分离到4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4株鼠疫噬菌体分离自3个疫点,其中澜沧县勐朗镇勐宾村自226份标本中分离到2株,墨江县龙潭乡大沙坝村自4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思茅区云仙乡大石头村自7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4株鼠疫噬菌体中,有3株分离自黄胸鼠,1株分离自斯氏家鼠;4株鼠疫噬菌体初次分离时其噬斑表现出多态性,选择其中2株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肠道标本caf1检测阴性。 结论 首次在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选取弥渡县曾流行过鼠疫的6个乡镇进行鼠类标本(盲肠)的采集,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1)共获得287份标本(其中中华姬鼠123只,黄胸鼠104只,其余鼠种60只),分离到21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7.32%;(2)弥渡县的2个乡镇(寅街镇、苴力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另外4个乡镇(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及弥祉乡)未分离到鼠疫噬菌体;(3)21株鼠疫噬菌体中,14株分离自中华姬鼠,4株分离自黄胸鼠,2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分离自臭鼩鼱;(4)初次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呈现出多态性,大噬斑(直径3~4 mm)、中等噬斑(直径1~2 mm)及小噬斑(直径1 mm)均存在;(5)4株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可推定该地鼠疫自然疫源性长期存在,且所分鼠疫噬菌体具有一定多态性,提示应从基因组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其在鼠疫及其噬菌体微生态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收集整理近30a的鼠疫监测资料信息,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野鼠鼠疫疫源地,特别是玉龙鼠疫的发现、证实及其流行态势.结果发现玉龙存在野鼠鼠疫疫源地,目前正处于活跃时期,疫源地范围尚不清楚,由于疫区距中心城市较近,其潜在危害较大.玉龙鼠疫与剑川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可能同属一种类型的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我省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有齐氏姬鼠、大绒鼠、喜马拉雅旱獭栖息的一些地带可能存在有鼠疫的活动.从鼠疫菌某些生物学特征看,玉龙鼠疫菌株能酵解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阴性,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菌株相似,提示玉龙鼠疫有可能渊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可能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沿横断山脉向南扩散的一种过渡型.这一研究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鼠疫遗传与进化提供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巧家县有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状况,以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威胁。方法 2017年1—4月在剑川县选取石龙、长乐、新松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用鼠笼法进行捕鼠;经鼠种鉴定后采集鼠肾脏及膀胱标本,用BSK-Ⅱ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用实时定量PCR及巢式PCR分别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recA基因及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结果 ①共捕获10种439只鼠,其中齐氏姬鼠219只、大绒鼠165只,其余鼠种55只(中华姬鼠24只、贝氏树鼩13只、斯氏家鼠7只、巢鼠3只、灰麝鼩3只、赤腹松鼠2只、社鼠2只及大足鼠1只);② 439份标本均未分离培养到伯氏疏螺旋体;③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2.51%(11/439),其中中华姬鼠4.17%(1/24)、齐氏姬鼠4.11%(9/219)和大绒鼠0.61%(1/165);④11份阳性标本皆来源于剑川县石龙村,其余2个村的鼠标本未检测到阳性;⑤11份实时定量PCR阳性标本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的检测皆为阴性。结论 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感染,但鼠中病原体的载量较低,其传播给人群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9.
梁云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3):158-160
<正> 云南西北部历史上曾有过大疫流行的记载,1974年剑川县在疫源调查中,从猎狗血清中查出鼠疫F1抗体,次年又从小林姬鼠中检出首株鼠疫菌,从而证实剑川山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1976~1984年对疫源地性质及动物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为:大绒鼠及齐氏姬鼠为主要贮存宿主,方叶栉眼蚤及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多宿主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微量法间接检测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为后续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免疫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噬菌体与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定性检测青海高原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天峻县5个疫源县采集于2020年、2021年7—9月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4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84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这与2020—2021年青海省天峻县、同德县、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5个鼠疫疫源县采样地点的鼠疫流行病学显示为静息期无鼠疫病原体存在的流行特点一致,即无鼠疫病原体的存在,间接说明这些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不存在或者比较微弱的存在,故检测不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可能反映了宿主动物与鼠疫噬菌体自然接触频率少,抗噬菌体抗体可能与鼠疫感染的形式和疾病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9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对云南省108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使用Excel 2013建成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03只,分别属于3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海省30年人间鼠疫疫情相关鼠疫菌株其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省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980—2011年间青海省发生的29起典型人间鼠疫疫情中分离的35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荚膜抗原(Fra1)、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 4种毒力决定因子检测,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 DFRs)基因分型研究病原学特征,同时结合青海省近年来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现状,分析当前鼠疫防控形势及流行特征。结果 实验检测的35株鼠疫菌株生物型分型均为古典型;生化分型有2种类型,其中29株(82.86%)为青藏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及环湖地区,2株(5.71%)为祁连山型,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DFR分型有6种基因型,其中5型16株、8型12株、10型2株、36型1株、30型3株、1b型1株,以5型和8型为主,5型和1b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海湖环湖地区和祁连山南麓,8型、10型、36型、30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南地区。结论 青海高原鼠疫菌病原体生化型复杂,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扎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对1株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复活和分离。方法首先对该疑似鼠疫菌株进行动物传代,再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处理的赫氏琼脂培养基生长,结果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结果对已半干枯、污染严重且携带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进行了复活,分离出正常的鼠疫菌,并被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结论通过动物试验和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使将要死去的菌株得到重新复活,类似菌株在自然界一定条件下一旦返祖成典型鼠疫菌,可能对再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近年来我国仍有鼠疫病例报道,可见我国鼠疫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鼠疫的防治工作仍有待于加强。通过对1950—2019年全国鼠疫监测资料和21世纪以来报道的鼠疫病例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了解我国鼠疫的疫情,探讨鼠疫的流行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长期的防控,全国鼠疫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鼠疫自然疫源地已被消除;进入21世纪后鼠疫疫情呈现局灶性与散发性的特点,大多发生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较多,且主要与青壮年主动进入疫区或者接触鼠疫菌的宿主动物有关。应通过加大对疫区的监测,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正确诊断与高效治疗鼠疫患者,进而做好鼠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