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 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 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选取弥渡县曾流行过鼠疫的6个乡镇进行鼠类标本(盲肠)的采集,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1)共获得287份标本(其中中华姬鼠123只,黄胸鼠104只,其余鼠种60只),分离到21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7.32%;(2)弥渡县的2个乡镇(寅街镇、苴力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另外4个乡镇(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及弥祉乡)未分离到鼠疫噬菌体;(3)21株鼠疫噬菌体中,14株分离自中华姬鼠,4株分离自黄胸鼠,2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分离自臭鼩鼱;(4)初次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呈现出多态性,大噬斑(直径3~4 mm)、中等噬斑(直径1~2 mm)及小噬斑(直径1 mm)均存在;(5)4株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可推定该地鼠疫自然疫源性长期存在,且所分鼠疫噬菌体具有一定多态性,提示应从基因组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其在鼠疫及其噬菌体微生态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进行鉴定。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普洱市的澜沧县、墨江县及思茅区选取9个疫点,采用鼠铗法捕获老鼠,取其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等鉴定。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 结果 共采集286份样本,从中分离到4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4株鼠疫噬菌体分离自3个疫点,其中澜沧县勐朗镇勐宾村自226份标本中分离到2株,墨江县龙潭乡大沙坝村自4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思茅区云仙乡大石头村自7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4株鼠疫噬菌体中,有3株分离自黄胸鼠,1株分离自斯氏家鼠;4株鼠疫噬菌体初次分离时其噬斑表现出多态性,选择其中2株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肠道标本caf1检测阴性。 结论 首次在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1株鼠疫噬菌体(L128m)进行鉴定,探讨鼠疫自然疫源地微生态因素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发挥的作用。方法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齐氏姬鼠盲肠中分离1株温和噬菌体;描述其形态特征;测定裂解能力、宿主谱。结果鼠疫噬菌体L128m形成的噬菌斑中心和边缘均模糊,直径为0.9~1.0 mm,其为溶原性噬菌体;通过液体增殖培养后其效价达到106~P FU/ml;电镜观察其形态呈蝌蚪形,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头部直径约为61 nm,尾部长约155 nm,带有一伸缩的尾鞘,归类为肌尾噬菌体。宿主谱评价发现仅裂解鼠疫疫苗株。结论从1只齐氏姬鼠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的鼠疫噬菌体属溶原性噬菌体,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肠道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云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3):158-160
<正> 云南西北部历史上曾有过大疫流行的记载,1974年剑川县在疫源调查中,从猎狗血清中查出鼠疫F1抗体,次年又从小林姬鼠中检出首株鼠疫菌,从而证实剑川山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1976~1984年对疫源地性质及动物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为:大绒鼠及齐氏姬鼠为主要贮存宿主,方叶栉眼蚤及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多宿主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而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近30a的鼠疫监测资料信息,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野鼠鼠疫疫源地,特别是玉龙鼠疫的发现、证实及其流行态势.结果发现玉龙存在野鼠鼠疫疫源地,目前正处于活跃时期,疫源地范围尚不清楚,由于疫区距中心城市较近,其潜在危害较大.玉龙鼠疫与剑川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可能同属一种类型的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我省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有齐氏姬鼠、大绒鼠、喜马拉雅旱獭栖息的一些地带可能存在有鼠疫的活动.从鼠疫菌某些生物学特征看,玉龙鼠疫菌株能酵解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阴性,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菌株相似,提示玉龙鼠疫有可能渊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可能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沿横断山脉向南扩散的一种过渡型.这一研究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鼠疫遗传与进化提供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7年鹤庆县一起自活鼠体检出鼠疫菌的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调查。方法以疫点草海镇马厂村为中心进行调查,搜集自毙鼠、用鼠笼和自制的油条为诱饵捕鼠,解剖采集鼠类组织和血清,并采集调查地区的狗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对采集到的鼠组织和蚤样本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和鼠疫F1抗原检测,分离到的鼠疫菌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结果共捕获鼠267只,未检获自死鼠。大绒鼠占66.29%(177/267),齐氏姬鼠占8.24%(22/267),黄胸鼠占20.22%(54/267),其它鼠种占5.24%(14/267)。鼠染蚤率为31.09%(83/267)。检获鼠体蚤165匹,其中方叶栉眼蚤占68.48%(113/165),特新蚤指名亚种占12.12%(20/165),缓慢细蚤占10.91%(18/165),其它蚤种占8.48%(14/165);获地面游离蚤1匹(缓慢细蚤)。以上样本经细菌学检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从活体大绒鼠(4株)和齐氏姬鼠(1株)分离到鼠疫菌5株(前期常规监测中从活体大绒鼠分离到2株,共7株),相应鼠体脏器经反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滴度从1∶1 280~1∶81 920;从3只活体大绒鼠染带的特新蚤指名亚种(2株)和方叶栉眼蚤(1株)分离到鼠疫菌3株。共采集狗血清92份、鼠血清4份,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鹤庆县草海镇马厂村自活体鼠、蚤分离到鼠疫菌,确定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9.
1概述滇西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云南西北部一个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滇西横断山中部黑穗江和弥沙河之间的山区,东经99°40′~99°50′,北纬26°15′~26°45′,海拔2200~3500米的混交林带。主要宿主为大绒鼠、齐氏姬鼠。主要媒介为方叶栉眼蚤、棕形额蚤和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掌握大理州2016年鼠疫疫源地的鼠疫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捕获啮齿动物分属2目4科7属9种。其中家鼠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从啮齿动物检蚤分属1目4科9属9种,黄胸鼠以缓慢细蚤、印鼠客蚤为主;褐家鼠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5 715份,媒介检菌2 693份,鼠血清检验2 771份,均为阴性。结论虽然大理州家鼠、野鼠两块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状况,以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威胁。方法 2017年1—4月在剑川县选取石龙、长乐、新松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用鼠笼法进行捕鼠;经鼠种鉴定后采集鼠肾脏及膀胱标本,用BSK-Ⅱ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用实时定量PCR及巢式PCR分别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recA基因及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结果 ①共捕获10种439只鼠,其中齐氏姬鼠219只、大绒鼠165只,其余鼠种55只(中华姬鼠24只、贝氏树鼩13只、斯氏家鼠7只、巢鼠3只、灰麝鼩3只、赤腹松鼠2只、社鼠2只及大足鼠1只);② 439份标本均未分离培养到伯氏疏螺旋体;③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总阳性率为2.51%(11/439),其中中华姬鼠4.17%(1/24)、齐氏姬鼠4.11%(9/219)和大绒鼠0.61%(1/165);④11份阳性标本皆来源于剑川县石龙村,其余2个村的鼠标本未检测到阳性;⑤11份实时定量PCR阳性标本的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的检测皆为阴性。结论 云南省剑川县野鼠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感染,但鼠中病原体的载量较低,其传播给人群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9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对云南省108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使用Excel 2013建成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03只,分别属于3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剑川县鼠疫疫源地不同生境小型兽类的构成及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7年间,在剑川县按鼠疫监测方案分室内、园地、耕地和灌木丛四种生境进行鼠疫监测,捕获小型兽类,根据形态学特征对小型兽类进行种类鉴定。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小型兽类的构成及群落多样性指数。 结果 剑川县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6属22种19 929只,平均捕获率在7.22%~11.17%之间。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园地、耕地、灌木丛3种生境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4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在1.036 4~1.291 5之间;均匀性指数在0.125 9~0.207 6之间;优势度指数在0.359 3~0.438 7之间;丰富度指数在1.243 9~2.099 6之间。群落相似性比较结果,耕地与灌木丛、灌木丛与园地、耕地与园地为极相似,室内与园地、室内与耕地、室内与灌木丛为中等不相似。结论 剑川县小型兽类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园地、耕地、灌木丛3种生境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群落多样性分析充分印证室内和室外的鼠疫防治措施和评价指标的区别对待,应根据不同生境不同多样性提出预警和措施,室内生境使用云南家鼠鼠疫防控策略,园地、耕地和灌木丛3种生境采用野鼠鼠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微量法间接检测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为后续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免疫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噬菌体与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定性检测青海高原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天峻县5个疫源县采集于2020年、2021年7—9月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4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84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这与2020—2021年青海省天峻县、同德县、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5个鼠疫疫源县采样地点的鼠疫流行病学显示为静息期无鼠疫病原体存在的流行特点一致,即无鼠疫病原体的存在,间接说明这些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不存在或者比较微弱的存在,故检测不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可能反映了宿主动物与鼠疫噬菌体自然接触频率少,抗噬菌体抗体可能与鼠疫感染的形式和疾病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野鼠型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省野鼠型自然疫源地蚤类组成、优势蚤种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方法:选择云南省剑川野鼠型自然疫源地的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类调查。小兽与蚤类采集、标本制作和分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用4种分布型指数测定。结果:从所捕获的718只小兽体表采获蚤类昆虫74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科、8属、8种。褐家鼠是室内生境的主要小兽,齐氏姬鼠和大绒鼠是室外农耕地生境的主要小兽。室内生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