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测定脑震荡患各期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含量,探讨NO与脑血流变关系,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2例脑震荡患不同期血清中NO浓度,同时应用彩色三维多普勒(3D-TCD)检测患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Vm),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震荡低藻扩张期,脑血管痉挛期血清中NO浓度与对照组有显差异性(P<0.05,P<0.01)在恢复期则呈回落趋势(P>0.05),其变化规律同3D-TCD检测脑血流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血清中NO含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提示脑震荡伤情程度越重,对脑缺血和脑继发性损伤影响越大,对分析伤情,指导治疗,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心达康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比色法测定5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NO)水平,其中20例在应用心达康,26例用非洛地平治疗2-4周后,复查血清(NO)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Ⅱ-Ⅲ级病人明显低于I级病人(P<0.01),经心达康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治疗后血清N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体内(NO)水平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而更为显。心达康治疗后(NO)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中NO、T—SOD及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方法: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NO、T-SOD含量;用ELISA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TNF-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本实验还对胃癌患者中的10例进行了肿瘤根治术前及肿瘤根治术后10天左右标本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根治术后该病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NO及T-SOD含量降低:TNF-α含量增高,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其发病机理探讨,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40例CHF患者血清NO水平,18例正常人及21例无CHF的心脏病人作对照。结果:CHF组NO浓度较正常对照及无CHF组为高(P分别<0.001,<0.05),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NO水平越高,不同病因的CHF组间NO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CHF组中NO的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EF%),在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和左室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比(E/A)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前者r=-0.446,P<0.05;后者r=-0.501,P<0.05),结论:NO在CHF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NO)浓度并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型青光眼患者(实验组)及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血清及房水NO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NO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青光眼类型之间血清NO浓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房水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低于对照组及其它类型青光眼组,闭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由于房角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减少引起房水NO浓度的降低,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大,眼压升高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NO浓度升高,损伤小梁及邻近的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通过肌注苯甲酸雌二醇2周,测量不同雌激素状态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用镉还原法测NO2/NO3的量来反映NO浓度。结果:切除卵巢三周后,血浆雌二醇浓度显著下降(P<0,05),NO浓度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补充大剂量雌二醇后,发现去卵巢大鼠血清NO显著升高(P<0.05),血清E2水平也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雌二醇可促进去卵巢大鼠血清NO水平增加,这可能是雌激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危险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对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以及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普通透析(HD)患者、20例血液滤过透析(HDF)患者透析前后以及22例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和血压正常时血浆NO和ET-1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HD、HDF透析后血浆ET-1水平升高(P<0.05),血浆NO水平降低(P<0.05),这种变化以HDF为著。HD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血浆NO浓度降低、ET-1升高,与血压正常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影响血浆ET-1与NO水平,HDF影响较HD大。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后血浆ET-1升高、NO降低。  相似文献   

8.
血脂代谢异常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异常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美国Backman公司CX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rraty特种蛋白检测仪测定的68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32例妊高征患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妊高征组患血清TC、L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升高(P<0.05),TG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DL-C、apo-Al则较对照组显降低(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浆5-HT、5-HIAA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活动期及缓解期的血浆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的差异。方法:参照罗巴Ⅱ诊断标准,选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14例及便秘型IBS(C-IBS)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2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IBS患者缓解期和活动期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5-HT、5-HIAA水平。结果:活动期D-IBS及C-IBS患者血浆5-HT、5-HIAA水平均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达2-5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除活动期D-IBS血浆5-HT水平显著高于C-IBS(P<0.05)外,两型IBS患者之间活动期血浆5-HIAA和缓解期血浆5-HT、5-HIAA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两型IBS患者缓解期的血浆5-HT、5-HIAA水平均比活动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5-HT、5-HIAA和IBS发病相关,推测5-HT改变是IBS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及其对心肌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7例发病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的心肌酶CK,CK-MB及心肌TnT进行监测,其中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结果:1.CK,CK-MB及TnT开始升高的时间无显差异(P>0.05),2.初始升高的相对浓度TnT明显高于CK(P<0.01)及CK-MB(P<0.001);、3.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再通组明显大于未通组(前P<0.001,后P<0.01),且TnT与CK-MB上升速度有显差异(再通组P<0.001,未通组P<0.05),结论:TnT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血清标志物,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且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1.
赵凯  盛杰  夏亮 《安徽医学》2012,33(2):133-135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IL-6、TNF-α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4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模型组(n=22)、假手术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静力失衡法及低头法相结合改进造模,在4周末、8周末两个时间点拍摄颈椎X线侧位片和8周末两组各取C4、C5椎间盘行病理观察,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n=10)和手法治疗组(n=10)。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处理;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取各组大白兔C4、C5椎间盘,制备成组织匀浆液,用放免法检测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法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干预能降低退变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椎间盘光电镜结构及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为公  王金堂  刘淼 《医学争鸣》2004,25(10):937-939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光电镜形态以及组织化学变化,探讨颈椎病病因. 方法:用光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对颈椎病患者(n=15)椎间盘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颈椎病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出现纤维断裂、增粗、排列紊乱,坏死细胞增多,椎间盘酸性磷酸酶活性呈阳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弱阳性,PAS呈强阳性. 结论: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光电镜形态和组织化学的改变,支持椎间盘退行改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NKH蛋白在正常颈椎软骨终板和退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差异,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我科2008年5月~2009年2月手术取出的颈椎骨折或脱位和颈椎病患者的新鲜颈椎软骨终板标本40例,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13例),其中对照组经MRI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无椎间盘退变的软骨终板标本,实验组经MRI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椎间盘退变的软骨终板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ANKH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将其结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ANKH蛋白在实验组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为(21.24±2.04)%,与对照组软骨细胞中ANKH表达的阳性细胞数(39.18±1.96)%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NKH蛋白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正常颈椎软骨终板和退变颈椎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调节ANKH蛋白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有可能会遏制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观察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与颈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用于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收治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肌电图和颈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测得患者神经累及节段数量以及对两组检查方法的受累及节段定位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1) EMG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8.91%(91/92),颈椎MRI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5.65%(90/92),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椎MRI检查累及3个及以上神经节段数高于EMG检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颈椎MRI累及的颈4-5间盘者、累积的颈7-胸1间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EMG检查相应的C5、C7神经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MG检查法有更高的定位准确度。结论:肌电图与颈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但肌电图检查法的定位神经根位置范围更小,精确度更高。总之,肌电图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颈椎磁共振屈伸位成像对青年颈椎病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1.5T高场强磁共振上对颈椎进行屈伸位磁共振成像,探讨磁共振多体位成像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颈椎病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1.5T高场磁共振成像仪对早期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分析屈伸位成像对颈椎序列、椎间盘及黄韧带等潜在颈椎致病因素的显示情况。结果 30例早期颈椎退变的年轻患者屈伸位成像发现颈椎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颈椎欠稳。前屈位显示新增椎间盘突出17.33%(26/150);后伸位较中位新增椎间盘突出20.00%(30/150)。后伸位尚可见新增黄韧带增厚5例。结论磁共振颈椎屈伸位成像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式,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对于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自然界不同强度风寒湿刺激,建立中医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方法:选择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轻、中和重度刺激组。基本刺激条件是6级风力(10.8~13.8m/s),(5±0.5)℃,100%湿度,按轻、中、重度刺激组的不同要求,分别给予32、64和128h的间断重复刺激,每日刺激4h。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Fas和Bcl-2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mRNA表达情况。 结果:轻、中度刺激组椎间盘髓核收缩,重度刺激组纤维疏松断裂,软骨终板增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刺激组椎间盘组织PGE2有所升高,中度和重度刺激组PGE2、6-K—PGF1α和TXB2升高,IL-1β、TNF—α mRNA和Fas表达明显增加,TGF—βmRNA和Bcl-2表达明显降低。重度刺激组Fas表达进一步增加,Bcl-2表达进一步降低。 结论:中、重度风寒湿刺激可以导致家兔颈椎间盘明显退变,可用于建立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492例伴C5/C6椎间孔狭窄,在上海长征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颈椎CT、颈椎磁共振等检查,数字骨科系统重建后观测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纵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C5/C6椎间孔之间、病例组病变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以及病例组中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5/C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C5/C6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比正常成人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值均明显减小;椎间孔的横径在诊断颈椎间孔狭窄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注射组(B组)、造模对照组(C组)和单纯对照组(D组),每组4只。A、B和C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L4/5、L5/6 IDD模型。在造模后2周,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二次干预。A组取耳中央动脉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 mL PRP;B组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 mL PBS;C组暴露椎间隙后不作特殊处理。干预后2周,进行X线及MRI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取椎间盘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番红O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PRP血小板计数约为外周血的3.69倍。随着时间推移,B组和C组的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信号逐渐降低,各时间点组内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和MR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信号无明显变化,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髓核软骨细胞退行性变、坏死,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软骨基质逐步被纤维束取代,可见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减少;A组和D组的椎间盘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PRP注射治疗兔早期IDD模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满意,PRP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抑制IDD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退变颈问盘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2例颈间盘突出症(PCID)患者的颈间盘组织及10例正常颈间盘组织中的NO和SO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退变颈间盘组织中NO含量高于正常颈间盘组织,SOD含量低于正常颈间盘组织。结论:颈间盘退变时,颈问盘组织中NO升高SOD降低,氧自由基损伤在颈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HG  Chen XW  Wang H  Lu LM  Liu P  Xia L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94-197
目的 探讨椎体软骨终板内软骨细胞凋亡和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阻断椎体软骨终板营养途径的方法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4周和8周,每组各处死10只动物,切取软骨终板和相应的椎间盘组织.TUNEL法检测终板软骨细胞的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内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软骨终板内凋亡的软骨细胞在4周、8周时分别为9.9±O.88个/视野和12.4±0.71个/视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周、8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4周和8周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Ⅱ型胶原表达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2(均P<0.05),表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存在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阻断椎体软骨终板营养途径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椎体终板软骨细胞凋亡增加可导致椎问盘内Ⅱ型胶原表达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