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 8 Hz 130 d B次声作用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α(m Glu R1α)在鼠脑各核团中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  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 1,7和 14次共 4组 ,次声作用组用 8Hz 130 d 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作用 ,每次 2 h.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鼠脑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 m Glu R1α在各核团表达改变 .结果 次声作用 1次组 ,大多数核团 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多 ;至 7次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显著 ,细胞淡染 ,中间低密度 ,类空泡样变 .核团内免疫阳性纤维同时增多 ,染色加深 ;14次组各核团阳性神经元减少至或低于正常水平 .结论 次声作用可引起脑内多数各核团神经元 m Glu R1α表达增高 ,提示 m Glu R1α是介导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次声作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及意义,为研究次声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1次,7次及14次4组。采用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次声作用组用8Hz,12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h。硝酸镧心脏灌注法固定鼠脑,透射电镜下观察BBB改变。结果:次声作用1次与7次组其BBB改变相似,均有密连接开放,血管基膜外以至组织间隙内存在硝酸镧颗粒;至14次  相似文献   

3.
不同声强8Hz次声对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王斌  陈景藻 《医学争鸣》1997,18(5):442-445
目的:观察不同声强的8Hz次声长时间作用后小鼠学习能力的变化并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学习能力相近的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除对照组外分别接受90dB、100dB、110dB、120dB8Hz次声的作用,每日3h,14d后用Y-型电迷宫进行学习能力的比较、脑皮质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和脑生化物质的1H-核磁波谱分析.结果:实验组学习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脂褐素增多及线粒体肿胀.1H-核磁波谱分析发现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酸(Glu)等相对含量显著变化(P<0.01).结论:90dB次声长时间作用即可引起学习能力降低,其原因与次声致使脂质过氧化有关.在90dB组和100dB组,神经细胞对次声的损害存在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大鼠次声刺激后脑组织谷氨酸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大鼠暴露于次声环境后脑组织中谷氨酸(Glu)的变化。方法 把大鼠置于不同的次声环境中暴露2h,观察8Hz/90dB暴露组,8Hz/120dB暴露组,16Hz/90dB暴露组,16Hz/120dB暴露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Glu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Hz/120dB暴露组和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  相似文献   

5.
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42只大鼠按暴露时间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暴露于8Hz,130dB的次声压力仓中,2h/d,分别暴露1,4,7,11,14,18及21d,暴露前后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Ps)的检测。结果:动物在次声暴露1d后,即有明显FVEP-P波、ERG-a波、ERG-b波振幅下降,而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有明显的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不同声强8Hz次声作用对大鼠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声强的8Hz次声较长时间作用大鼠后,脑心肝肺的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次声作用对组织细胞的影响.方法:用8Hz90dB,120dB次声作用,每日2h,14d后观察大鼠脑肝心肺组织中GSH-PX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脑肝肺组织中GSH-PX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而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变化不明显.大鼠  相似文献   

7.
探讨次声作用于大鼠后,大脑皮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放入次声舱,经8Hz,120dB作用2h,每日1次,分别于1,7和14d处死动物,取大脑皮层提取总RNA,进行RT-PCR,以未经次声作用的作照,检测nNOS和iNOS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次声连续作用,7,14d后,nNOSmRNA表明显降低次声作用1d后,iNOS开始表达  相似文献   

8.
次声作用后大鼠脑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袁华  饶志仁 《医学争鸣》1998,19(6):606-609
观察次声作用后大鼠脑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和分布。方法:SD大鼠接受频率为8Hz和16Hz,声压为90dB和120dB次分别作用1,3,7,14,21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中HSP70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各参数次声作一定时间后,HSP70阳性神经元主要布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听觉中枢,皮质,海马等脑区,各脑区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不同,且随次声频率增高、声压增强及作用次数增加,HSP  相似文献   

9.
江文  黄远桂  高华  肖华胜 《医学争鸣》1999,20(9):779-782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mGluR1 mRNA表达变化的时空特征.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mGluR1 mRNA表达,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处理.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变化.结果:KA注射后大鼠均出现严重边缘性惊厥,脑电图表现为持续性癫痫样放电.海马mGluR1 mRNA表达在注射KA后1h开始增高,4h ̄8h达高峰,之后逐渐回落,72h降至  相似文献   

10.
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HSP70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大鼠经次声作用后下丘脑中HSP70的表达。方法SD大鼠先经8Hz,120dB次声作用2h,然后分为8组,每组3只。分别于次声作用后0.5,1,2,3,4,5,6和7h后取下丘脑,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SHP70的表达。结论HSP70参与了次声应激后机体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噪声暴露后成年大鼠蜗核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aFGF)样免疫反应。方法:噪声暴露后用定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30ddB噪声暴露后1d(130dBSPL,8kHz白噪声),aFGF样免疫反应明显下降,其下降水平持续1-2月。120dB噪声暴露后1d(120dBSPL,8kHz白噪声),aFGF样免疫反应也下降,但在1-2月内恢复,蜗核神经元aFGF样免疫反应光密度变化民听觉  相似文献   

12.
次声作用引起大鼠下丘脑c—fos mRNA与CRF mRNA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次声引起应激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方法,研究了8Hz 120dB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引起大鼠下丘脑c-fos mRNA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mRNA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了雌性大鼠延髓和脊髓内雌激素受体(ER)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mGluR1)的分布与共存,以探讨在受体水平神经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链霉亲和素ABC法显示ER免疫反应产物呈棕色,mGluR1免疫反应产物呈蓝黑色。ER和mGluR1在脊髓和延髓有广泛的分布:在脊髓的颈、胸、腰段,ER分布于腹角、背角和侧角;mGluR1的分布与ER相似,但以腹角和背角较为丰富。在延髓,ER分布于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mGluR1的分布与ER相似,但在数量上有差别。此外,在延髓和脊髓ER和mGluR1广泛共存于许多神经细胞内,即存在着双标细胞。结果提示:雌激素和谷氨酸可通过共存于同一神经细胞的受体,进而在信使、基因和转录水平相互作用,调节神经细胞的机能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鼠脑 CA1区 m Glu R1α和 m Glu R5表达改变的规律 ,并观察其拮抗剂 MCPG的作用 .方法  1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及 MCPG治疗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 1次、7次和 14次组 .用 8Hz,130 d 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m Glu R1α和 m Glu R5的表达 ,光镜下观察 MCPG治疗后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次声作用 1次后 ,m Glu R1α与 m Glu R5的阳性细胞数和吸光 (A)值即改变 (P>0 .0 5 ) ;7次组改变最显著 (P>0 .0 1) ;14次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毫米波对胚胎产生损伤效应的阈值及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的机理,验证毫米波有无频率特异性。用37.4 ̄60GHz,功率密度1mW/cm^2 ̄8mW/cm^2毫米波,在小鼠怀孕6d ̄15d时进行2h/d辐射,用电迷宫对成年子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RBA)对子鼠脑胆碱能-M受体(M-R)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7.4,42.2GHz毫米波,≥5mW/cm^2辐射可导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了雌性大鼠处髓和脊髓内雌激素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的分布与共存,以探讨在受体水平神经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链霉亲和素ABC法显示ER免疫反应产物呈棕色,mGluR1免疫反应产物呈蓝黑色。ER和mGluR1在脊髓和延髓有广泛的分布;在脊髓的颈,胸,腰段,ER分布于腹角,背角和侧角;mGluR1的分布与ER相似,但以腹角和背角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c种小鼠60只,分为和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20%TBSAⅢ度烧地伤后1、2、3d活杀致伤组,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ELISA检测IL-6水平,提取RNA,RT-PCR检测GP130基因表达变化;采用TUN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在伤后3d以内IL-6含量明显升高:GP130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甲减影响新生期鼠脑梨六皮质Goα及Gsα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新生期鼠脑梨状皮质Goα及Gs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围生期正常及甲减Wistar大鼠动物模型梨状皮质Goα及GsαmRNA的表达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14d龄甲减鼠脑梨状皮质Goα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其GsαmRNA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鼠脑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对梨状皮质Goα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作用,而地该区Gs  相似文献   

19.
刘恩渝  费舟  章翔  陈景藻  李志刚  刘先珍 《医学争鸣》2001,22(23):2137-2140
目的:探讨8Hz130dB次声作用对大鼠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亚型(mGlu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和14次组,次声作用组动物采用自制的次声压力仓用8Hz,13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2h。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组脑皮质Glu的含量。利用地高辛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光镜下分别观察mGluR1在大鼠脑皮质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以及相应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次声作用1次组,脑皮质内Glu 的含量开始升高,7次组显高于对照组(P<0.01),14次组低于正常值;次声作用1次组,mGluR1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7次组至峰值(P<0.01),14次组数目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形态学研究表明次声作用7次组皮质浅层有部分神经元损伤,次声脑损伤过程中,脑皮质内Glu含量的升高曲线与mGluR1表达合成增加趋势基本吻合,提示Glu可能通过其受体mGluR1产生的神经毒作用参与了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血肿周边脑区谷氨酸及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出血过程中血肿周边脑区谷氨酸(Glu)、谷氨酸受体(Glu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局部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等,监测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血肿周边脑区的谷氨酸及其受体含量。结果 脑出血后3h血肿周边脑区Glu含量开始升高,在血肿形成的高峰期12h达峰值;而血肿周边脑区GluR的表达在脑出血后6h处于明显的低表达状态;Glu的含量与GluR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血肿周边脑区GluR Kd值处于持续升高状态,且GluR与其Kd值变化表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Glu与血肿周边脑区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血肿周边脑区Glu与GluR结合力的分离,是血肿周边脑区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