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类胰蛋白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胰蛋白酶是主要由肥大细胞分泌的一种炎症介质,具有多重生物活性效应,可启动多种疾病反应的进程,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在很多肥大细胞相关疾病中,血清类胰蛋白酶都伴随肥大细胞的脱颗粒过程而升高.检测此类疾病时类胰蛋白酶血清水平的变化,有望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为代表的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对照组为22名正常人,实验组1为19例海洛因中毒者,实验组2为20例颅脑外伤患者,实验组3为22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各组血浆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结果三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血浆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而三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中毒、颅脑创伤与心肌梗死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均增加,提示在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及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均伴有肥大细胞脱颗粒或溶解,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含量升高可以作为非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的诊断依据之一,但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颅脑损伤,或者联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肥大细胞与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肥大细胞在结肠黏膜的分布与计数,酶联免疫实验(ELISA)检测类胰蛋白酶的含量,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肥大细胞计数与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结肠黏膜固有层腺体之间.D-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肥大细胞计数与腹痛严重程度相关(r =0.35,P<0.05).D-IBS患者结肠黏膜类胰蛋白酶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结论 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目增多与腹痛程度有关,可能是因为肥大细胞活化后类胰蛋白酶等产物释放增加调节内脏感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玉屏风散含药血清体外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腹腔肥大细胞(RPMC)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玉屏风散血清组RPMC释放类胰蛋白酶的量明显降低。结论:玉屏风散体外可抑制变应性鼻炎RPMC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可能是该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酶、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对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培养后用凝血酶、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单独或与相应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α抗胰蛋白酶抑制剂、亮肽素结合处理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测IL-4的水平。结果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α抗胰蛋白酶能阻断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亮肽素能阻断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而凝血酶对肥大细胞IL-4的分泌功能无影响。结论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刺激肥大细胞IL-4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探讨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表达,旨在为临床和法医学诊断过敏性休克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0只过敏性休克豚鼠(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血清IL-4、IL-13和IgE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实验组血清IL-4、IL-13与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过敏性休克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炎症介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有着多重生物活性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对类胰蛋白酶的分泌和活性进行调控将有望成为此类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在利用胰蛋白酶对肥大细胞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时发现,肥大细胞能够被染色,说明其中存在着具有胰蛋白酶活性的物质.人们对该物质纯化后发现,它是由肥大细胞释放的,并且其胰蛋白酶样活性90%以上来自一种酶,因此命名该酶为类胰蛋白酶(tryptase).由于该酶是肥大细胞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分泌性介质,且在多种疾病的进程中起到诱导作用[1],因此类胰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已经成为近年来炎症及其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3例胰腺癌患者,19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及21例正常人血清中胰腺癌相关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正常人血清Span-1抗原含量极低,以药盒所规定的,界限值为标准,无1例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80例妊娠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的抗体及其相关自身抗体水平的敏感性。方法:抽取44例治疗开始前妊娠患者的血清样本,以同样例数的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人皮肤组织切片上自身抗体的反应性,同时用W esternblot与针对BP180免疫显性区重组体的2种不同的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活性。同时选择6例病程中患者的血清来检测ELISA针对自身抗体的反应性,应用Spearm an等级相关试验评价ELISA对这类临床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发现在…  相似文献   

11.
Treyxpctlausseiv,ely a in s merainste ce pllro tgeraasneule so,cc uisrri rnegpor taeldmo tsotstimulate microvascular leakage potently and to augmentthe process in allerg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1Tryptase also activates endothelial cells by inducing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tubeformation2 and up-regulating the pro-inflammatoryfactors in human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3In human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tryptase inducesinterleukin-6 ( IL-6 ) and interleukin-8 ( IL-8 )…  相似文献   

12.
谢华  何韶衡  傅意玲 《医学争鸣》2005,26(7):599-602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对人皮肤和扁桃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用PAR-2激动剂激发经酶悬浮的人皮肤和扁桃体肥大细胞,并分别测量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释放量.结果:PAR-2激动剂丝-亮-异亮-甘-赖-缬(SLIGKV)可引起皮肤肥大细胞组胺释放,但对类胰蛋白酶释放无影响.相反,SLIGKV可引起扁桃体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而不是组胺释放.另外一种PAR-2激动剂反肉桂酰-亮-异亮-甘-精-亮-鸟-[酰胺](te-LIG-RLO-NH2)比SLIGKV-NH2诱导类胰蛋白酶和组胺释放的作用弱.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皮肤和扁桃体肥大细胞具有在体外释放类胰蛋白酶的特性.皮肤和扁桃体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差别揭示了一种新的肥大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异质性的类型,提示人类肥大细胞至少有2种脱颗粒信号的自我放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豚鼠哮喘模型肥大细胞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柏梅  范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13-15,3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豚鼠分为哮喘模型、地塞米松治疗和健康对照组,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镜下观察肺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运用UniCAP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测定豚鼠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豚鼠肺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14.87±4.67个,42.85±5.99%,119.78±1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8±0.52个,24.91±9.79%,88.78±4.74,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豚鼠肺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6.63±1.41个,25.33±6.14%,92.10±7.11,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参与了哮喘的致病过程;而糖皮质激素在哮喘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获取和培养人原代肥大细胞的方法,为探讨肥大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用重组人源干细胞因子、IL-6和IL33刺激CD34+造血干细胞使之分化成肥大细胞;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肠道黏膜肥大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所获得的原代肥大细胞表面分子CD117和FcεRⅠ,甲苯胺蓝染色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内类胰蛋白酶含量。结果: 黏膜肥大细胞及CD34+造血干细胞刺激分化而来的肥大细胞均表达CD117和FcεRⅠ,胞内均含有类胰蛋白酶。结论: 这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纯化的原代肥大细胞,且各有优势,所得细胞适用于肥大细胞在机体免疫调节和病原防御等生理功能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银屑病患者皮损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及光化学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正常对照组皮肤和银屑病患者皮损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用肥大细胞特异性标志类胰蛋白酶单抗免疫组化法检测肥大细胞密度,并观察光化学疗法对其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皮损处肥大细胞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银屑病患者经过9周光化学疗法治疗,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结论 肥大细胞参与银屑病的血管新生,光化学疗法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16.
用两种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本院自制了G-CSF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经国内7家大医院试用,对临床标本测定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发热患者(n=31),G-CSF阳性检出率为100%。未做细菌培养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269),G-CSF阳性率为89.2%;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153),G-CSF阳性率只有6.5%;正常人(n=157),G-CSF检测全部为阴性。证实本方法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道肥大细胞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GERC患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无咳嗽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10例和正常健康志愿者10名。三组均接受咳嗽敏感性试验、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分析检查。比较三组间咳嗽敏感性、肺功能指标、诱导痰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诱导痰上清液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组胺、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差异。结果GERC组较无咳嗽GERD组反流症状轻,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GERD组(P〈0.05)。GERC组咳嗽评分日间明显高于夜间(P〈0.05),咳嗽阈值C2、C5明显低于无咳嗽GE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肺通气功能指标如FEV,%、FVC%、FEV1/FVC和PEF%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GER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虽与无咳嗽GER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似,但诱导痰中MCT、SP和PGE2水平明显高于无咳嗽GERD组(P〈0.05),而组胺、PGD2、ECP和IL-8三组间无明显差异。诱导痰中MCT和SP与辣椒素咳嗽阈值LogC5间存在显著负相关(MCT:r=-0.571,P〈0.01;SP:r=-0.569,P〈0.01)。结论GERC患者较GERD患者有更高的咳嗽敏感性,除气道神经肽外,肥大细胞在下气道的激活可能是GERC咳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