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内毒素对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进而探讨内毒素(endotoxin,ET)对RPMC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悬浮培养的RPMC分为5组:①无ET处理组;②0.5μg/mlET处理组;③1μg/mlET处理组;④2μg/mlET处理组;⑤4μg/mlET处理组。37℃孵育2h,收集RPMC上清,荧光法测定RPMC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专性底物α-N-苯甲酰-DL-精氨酸-P-硝基苯胺(BAPNA)测定RPMC培养上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分析不同浓度ET对RPMC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ET处理组与无ET处理组相比RPMC脱颗粒现象明显;不同浓度ET处理组刺激RPMC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量均高于无ET处理组(P〈0.05),与ET剂量依赖性不明显(P〉0.05),并且给予1μg/mlET处理时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最高。结论ET体外可刺激RPMC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但与ET剂量依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炎症介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有着多重生物活性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对类胰蛋白酶的分泌和活性进行调控将有望成为此类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激活受体2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是由肥大细胞表达,并可被胰酶、类胰蛋白酶激活,然后可导致肥大细胞去颗粒化而引起炎症。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本质过程可能就是通过激活肥大细胞上表达的PAR-2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模拟中医病因学条件观察内外感寒湿对小鼠胰蛋白酶及蛋白酶活性受体2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湿组、湿邪组、药物组。每组15只。放入人工气候箱,连续7d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蛋白酶(Trypsin)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感寒湿组小肠组织胰蛋白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外感寒湿能加重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活性受体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牛青霞  林洁莲  郑坚  陈卓毅 《广东医学》2011,32(22):2924-2926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激活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α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HUVECs.胰蛋白酶和PAR2激活肽刺激HU...  相似文献   

6.
目的 滨蒿内酯(Soparone,Sco)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清除气道氧自由基、抑制气道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炎平喘作用,该实验基于前期所做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探讨了Sco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脱颗粒及其炎症介质的释放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 不同浓度的Sco(10-5、10-6和10-7 mol/L)分别作用于正常及致敏MCs,并设立正常及致敏MCs的溶剂对照组(control,asthra),比较各组MCs脱颗粒百分数、类胰蛋白酶活力、组胺释放率及MCs细胞内钙([Ca2+]i)的变化.结果 1×10-5和1×10-6 mol/L Sco组MCs脱颗粒百分数分别为(39.10±2.81)%和(11.40±2.37)%,明显低于asthma组的(78.90±4.12)%(P<0.05),且以上Sco.组MCs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亦较asthma组显著减少(P<0.05);在无细胞外钙条件下,不同浓度的Sco(10-5、10-6和10-7mol/L)对正常MCs [Ca2+]i的影响分别为(-12.1±2.2)%、(-6.1±2.4)%和(2.1±0.7)%,对致敏MCs[Ca2+]i的影响分别为(-75.6±2.2)%、(-33.9±2.5)%和(-4.0±0.02)%,相同浓度Sco.对正常组和致敏组MCs[Ca2+]i的降低作用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co.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豚鼠MCs脱颗粒从而抑制MCs组胺及类胰蛋白酶的释放;Sco.能够抑制豚鼠正常MCs以及致敏MCs[Ca2+]i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胰蛋白酶对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和蛋白水解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的影响,探讨类胰蛋白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经系列浓度类胰蛋白酶作用后,应用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和PAR-2mRNA 的表达.结果类胰蛋白酶(1~100ng/ ml)能够促进HSCⅠ型胶原及PAR-2mRNA的表达,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结论类胰蛋白酶可能通过PAR-2作用于HSC,促进HSC表达Ⅰ型胶原,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为一种细胞膜表面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具有较特异的激活方式.该受体与哮喘的关系正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其在哮喘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显示在哮喘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胃肠道运动和感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PAR)是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遍布整个胃肠道上皮细胞表面,易暴露于能使其激活的蛋白酶中,是体内许多消化道腺体外分泌的直接调控者,直接影响胃肠道动力。目前,蛋白酶激活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广泛分布和复杂多样的生理作用,特别是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胃肠运动和感知的关系正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模拟中医病因学条件观察内外感寒湿对小鼠胰蛋白酶及蛋白酶活性受体2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湿组、湿邪组、药物组.每组15只.放入人工气候箱,连续7d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蛋白酶(Trypsin)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感寒湿组小肠组织胰蛋白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外感寒湿能加重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活性受体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Treyxpctlausseiv,ely a in s merainste ce pllro tgeraasneule so,cc uisrri rnegpor taeldmo tsotstimulate microvascular leakage potently and to augmentthe process in allerg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1Tryptase also activates endothelial cells by inducing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tubeformation2 and up-regulating the pro-inflammatoryfactors in human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3In human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tryptase inducesinterleukin-6 ( IL-6 ) and interleukin-8 ( IL-8 )…  相似文献   

12.
P物质对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P物质(substance P, SP)作用时间对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中肥大细胞(mast cell, MC)组织胺释放的影响,探讨HS中二者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的时间条件.方法人HS活体组织块切下后立即处理,修剪成0.5~1 mm3大小,测定在相同浓度的SP、不同的SP作用时间下,MC的脱颗粒情况.荧光法测定作用后上清液中组胺含量,计算组胺释放率.结果在HS中,SP以时间依赖方式刺激MC组胺的释放,且HS中SP对MC作用强于正常皮肤.结论 HS中的SP与MC的关系非常密切, 存在作用时间依赖性,有利于研究SP作用与HS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椒目油对豚鼠哮喘模型肥大细胞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柏梅  戚好文  赵睿  林小萍 《医学争鸣》2006,27(23):2156-2158
目的:探讨椒目油(ZSO)对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血浆类胰蛋白酶的影响,为ZSO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ZSO治疗组. 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 镜下观察肺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 运用UniCAP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测定豚鼠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 结果:哮喘模型组豚鼠肺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14.87±4.67),(42.85±5.99),(119.78±12.50),与对照组(2.38±0.52),(24.91±9.79),(88.78±4.74)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ZSO治疗组豚鼠肺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6.38±1.06),(25.44±8.21),(93.22±6.40),与地塞米松治疗组豚鼠肺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分别为(6.63±1.41),(25.33±6.14),(92.10±7.1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ZSO与地塞米松两治疗组之间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ZSO能有效地减少哮喘豚鼠肺肥大细胞数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从而能有效地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胰蛋白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系)表达干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刺激后ECV304细胞炎症介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p38和JNK的表达及磷酸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以及t检验分析p38和c—Jun N末端激酶(JNK)磷酸化。结果类胰蛋白酶能够上调ECV304细胞的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类胰蛋白酶也可以诱导细胞内p38的磷酸化,以上作用均可被PAR2单克隆抗体抑制。结论在ECV304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经蛋白酶激活受体2通过p38的磷酸化,最终上调表达干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快速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快速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邻苯二甲醛与组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荧光物质,检测不同条件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结果:(1)用10-7mol/L皮质酮预处理细胞7 min后,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即受到抑制(P<0.05);(2)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皮质酮(B-BSA)可以模拟皮质酮的快速抑制作用;(3)糖皮质激素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皮质酮的快速抑制作用无阻断效应;(4)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预处理细胞3 h后,皮质酮仍可快速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结论:皮质酮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具有快速抑制作用,这一作用不直接依赖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也不依赖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此种快速抑制作用属非基因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模型组(n=15)和针刺组(n=1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通过足垫部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组隔天针刺双侧足三里、悬钟、肾俞穴,每次15min,共8次。治疗期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除不予针刺外,其余处理均同针刺组。设造模当天为实验第0天,之后每3天对大鼠的体质量和足跖体积进行测量并记录。治疗结束后,取所有大鼠右后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后根据滑膜病理5级评分法评价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及其脱颗粒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足跖体积明显减小(P〈0.01)。HE染色显示,针刺可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和滑膜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表现(P〈0.05);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增加(P〈0.01),而针刺组大鼠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的上升得到有效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针刺可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上调的类胰蛋白酶表达(P〈0.01)。相关分析显示,滑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率均与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总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针刺具有治疗大鼠早期佐剂性关节炎和调节滑膜肥大细胞功能的作用,由于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针刺可能通过抑制滑膜肥大细胞功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分布特点和数量,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测定类胰蛋白酶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在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腹泻型IBS患者增加更加明显(P〈0.01)。而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没有看到肥大细胞明显增加,但可见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活动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均可见到肥大细胞的轻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