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9例。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15例,混合型3例。MSCTA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受累血管的异常表现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伴狭窄后扩张。结论 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关于大动脉炎国内外报道较少.文中总结分析大动脉炎的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表现,评价大动脉炎的CT表现及其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7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CTA资料,其中7例行颈胸腹部CTA、8例行胸腹部CTA、1例行颈胸部CTA、4例行腹部CTA、7例行颈部CTA.6例患者术后随访CT. 结果 所有患者共评价378段大血管,245段血管受累,管壁增厚.16例患者42段血管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患者20段管腔扩张,其中3例患者动脉瘤形成;11例患者主动脉管壁合并钙化.5例患者合并出现单侧肺动脉受累合并肺动脉高压(左侧4例、右侧1例);5例单侧肾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继发同侧肾脏萎缩;19例患者可见明显侧枝循环形成,其中以肠系膜上下动脉间的侧枝较多见.6例随访患者CTA中,4例行支架植入手术,2例行血管旁路手术,其中1例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另5例患者术后支架及旁路血管管腔均通畅. 结论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侧枝循环以及狭窄后扩张是大动脉炎的常见CT表现.多层螺旋CT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及三雏重建方法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临床及DSA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行64排CT血管造影及MPR、MIP、SSD、CPR重建检查,总结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64排CTA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壁及管腔的改变.本组管壁增厚的28个,钙化灶4个,管腔狭窄的20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4.3工作站进行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为AD的32例患者,均行64排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32例患者CTA均显示内膜片、内膜破口、真假腔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图像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动脉MSCTA图像资料,观察血管管壁改变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本组54例患者观察的1017个血管节段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动脉管壁钙化为795个。结论 M SC T A可判断管壁斑块和管腔狭窄情况,明确显示下支动脉血管形态,在评估和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动脉造影检查的31例大动脉炎同时经临床及CT、MRI检查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动脉表现为降主动脉向心性狭窄,管腔变细,病变分布较为广泛并多伴有狭窄后扩张和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CT、MRI检查示受累主动脉壁明显毛糙和钙化,CTA可见血管管壁增厚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活动期增厚管壁可有不规则强化.结论 动脉造影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较直观、准确,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四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结果 CTA清晰显示了24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有23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5例行DSA检查,175段血管中14段狭窄程度与CTA不同。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头臂型大动脉炎不同病变类型的椎动脉血流变化.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30例,均经DSA检查及临床检查证实,常规进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的检查.测量病变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残余内径,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状态,方向及狭窄部位的血流参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2.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吕锐  杨蓉  周海  马志明  潘俊 《中国病案》2012,13(3):81-8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扩展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2例下肢动脉疾病就诊患者,采用GElightspeedVCT;64层螺旋CT和DSA行下肢血管造影。结果42例患者CTA均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比较,共发现130段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其中38段轻度狭窄、51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17段闭塞。与DSA检查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探测器螺旋CT具有无创、省时、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后处理方式多样、对比剂用量少、伪影较少、并发症少等优点。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快捷的、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壁内血肿3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1-06 ~ 2011-12 行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 1000 例病人的 CTA 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 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000 例 完整冠状动脉 CTA 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 例,发生率为3. 6%。 其中男 16 例,女 20 例, 年龄36 ~ 74 岁,平均52. 2岁。 其中左冠优势型2 例,均衡型5 例,右冠优势型29 例。 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 12 例(33. 3%);左冠状动脉变异 19 例(52. 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 5 例 (13. 9%)。 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 结论:64 层螺旋 CT 冠 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20排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诊断颈部动脉夹层常见影像学征象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放射介入收治的58例经DSA诊断为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320排CTA与DSA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与传统的DSA检查结果相比,对照分析CTA诊断颈部动脉夹层的能力。结果发现CTA显示双腔征为67% (4/6),血管狭窄为94% (33/35),内膜瓣为85%(22/26),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显示血管闭塞及夹层动脉瘤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20排CTA作为一项有效、简便及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较清晰的显示颈部动脉夹层的多种影像学征象,对颈部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