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及血管分析,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受累动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后处理图像可以直观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I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64排CTA可清晰地显示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变化,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动脉造影检查的31例大动脉炎同时经临床及CT、MRI检查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动脉表现为降主动脉向心性狭窄,管腔变细,病变分布较为广泛并多伴有狭窄后扩张和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CT、MRI检查示受累主动脉壁明显毛糙和钙化,CTA可见血管管壁增厚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活动期增厚管壁可有不规则强化.结论 动脉造影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较直观、准确,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所有CTA均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为AD的32例患者,均行64排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32例患者CTA均显示内膜片、内膜破口、真假腔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大动脉炎64层螺旋CT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颈动脉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并比较20例颈动脉大动脉炎患者(病例组)和10例无明显颈动脉血管病变和脑神经症状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表现。结果颈动脉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显示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管腔的改变,表现为狭窄、闭塞、扩张及瘤样改变。病例组患者颈动脉的管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0.36±0.13)cmvs.(0.03±0.02)cm,P<0.05],活动期组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厚度亦较非活动期患者明显增厚[(0.44±0.09)cmvs.(0.24±0.10)cm,P<0.05]。结论大动脉炎的重要CT征象是动脉壁增厚,CTA可同时显示管腔及管壁情况,颈动脉管壁厚度可能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4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CT表现特征及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管癌以肿块型多见,其次为管壁浸润型,腔内乳头状少见。肝门胆管癌以肿块型居多,CT密度不均,边界模糊,管壁浸润者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伴管腔狭窄。腔内乳头型CT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影,突向管腔。中下段胆管癌腔内乳头状病变多见,管壁浸润型次之,影像学表现与肝门区胆管癌类似。结论 64排螺旋CT配合重建技术是肝外胆管癌诊断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关于大动脉炎国内外报道较少.文中总结分析大动脉炎的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表现,评价大动脉炎的CT表现及其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7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CTA资料,其中7例行颈胸腹部CTA、8例行胸腹部CTA、1例行颈胸部CTA、4例行腹部CTA、7例行颈部CTA.6例患者术后随访CT. 结果 所有患者共评价378段大血管,245段血管受累,管壁增厚.16例患者42段血管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患者20段管腔扩张,其中3例患者动脉瘤形成;11例患者主动脉管壁合并钙化.5例患者合并出现单侧肺动脉受累合并肺动脉高压(左侧4例、右侧1例);5例单侧肾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继发同侧肾脏萎缩;19例患者可见明显侧枝循环形成,其中以肠系膜上下动脉间的侧枝较多见.6例随访患者CTA中,4例行支架植入手术,2例行血管旁路手术,其中1例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另5例患者术后支架及旁路血管管腔均通畅. 结论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侧枝循环以及狭窄后扩张是大动脉炎的常见CT表现.多层螺旋CT在大动脉炎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的64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心电图、64排螺旋CT平扫及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并对3种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为100.00%,64排螺旋CT平扫准确率为73.33%,超声心电图准确率为23.33%,3组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DebakeyI型的16例,DebakeyⅡ型4例,DebakeyⅢ型10例,真假腔30例,内膜片29例,内膜破口29例.结论: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高,且可快速、清晰的将血管腔及血管分支受累情况及邻近组织清晰呈现,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关键成像技术问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拟诊为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将重建图像的原始数据传输到AD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同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结果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正常3例,29例下肢动脉存在节段性管腔狭窄,并在闭塞动脉周围可见较多代偿侧支血管影存在。544个节段血管共有346段0级狭窄,131段Ⅰ级狭窄,33段Ⅱ级狭窄,15段Ⅲ级,19段Ⅳ级狭窄。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在153个节段血管中的显示符合率为95.4%。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管壁斑块,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前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图像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动脉MSCTA图像资料,观察血管管壁改变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本组54例患者观察的1017个血管节段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动脉管壁钙化为795个。结论 M SC T A可判断管壁斑块和管腔狭窄情况,明确显示下支动脉血管形态,在评估和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技术要求及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其中25例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率为95.8%,特异性为94.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支架管腔、钙化病变显影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和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后CPR联合VR重建方法在SM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SMA病变患者CT扫描影像特征。所有患者均由东芝64排螺旋CT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以CPR联合VR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内外解剖结构及整个肠系膜血管分支走向,无漏诊或误诊病例,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孤立上动脉夹层9例,可清晰显示真假腔和低密度内膜;肠系膜缺血性病变19例,可清晰显示缺血部位、缺血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血管狭窄5例,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厚度及血管狭窄程度。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后CPR联合VR重建技术对血管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独特诊断优势,可连续显示病灶分布及病变程度,在SMA病变的诊断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准确、费用低廉,因此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使得CTA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显提高了扫描速度,扩大了扫描范围,同时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了CT重建图像的质量,有利于重建出更好的血管图像.本文对近年来在我院行64排螺旋CT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痛者行64排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MD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64排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排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9例。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15例,混合型3例。MSCTA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受累血管的异常表现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伴狭窄后扩张。结论 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其中50例CT检查前后2周内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深度分型、收缩期狭窄程度、邻近管壁情况.CCA图像分析内容包括有无肌桥,肌桥位置、长度、收缩期狭窄程度.描述分析2种方法的肌桥检出率,CT中肌桥的位置及邻近管壁情况,评价2种方法收缩期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并分析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及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5例患者诊断肌桥9l例,共103个,CTA肌桥检出率为67.4%,前降支中段占60.2%,浅表型69个,纵深型34个,50例存在近侧管壁斑块,5例存在远侧管壁斑块.CTA与CCA收缩期狭窄程度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0.785;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长度问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282;CTA中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深度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0.561.2种方法的收缩期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性.结论:CTA能直接、清晰显示心肌桥与壁血管的形态学特征;心肌桥深度越深,范围越长,收缩期管腔狭窄越明显;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明显提高对心肌桥的检出率,但在对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测量方面不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PR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结果: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动脉瘤15例,血管畸形2例。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性心肌桥患者在64排螺旋CT中的成像特点,以及不同时相重建对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单纯性心肌桥的患者进行双时相重建并进行后处理,对后处理CTA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时相重建发现90段管腔狭窄,75%时相重建发现42段管腔狭窄,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比较,发现此改变与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段改变有一定关联。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双时相重建能够对心肌桥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门静脉系统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门静脉栓塞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形成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邻近病变的门静脉受侵5例.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病变,门脉的侧支血管和邻近病变的门脉受侵;MPR较直观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嗣及门静脉管腔变窄程度.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是显示门静脉病变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