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俭  毛钊  毛曦  苏寒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1):961-96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甲壳胺(Chi)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用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酶动力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不同浓度Chi(0.05 g/L、 0.1 g/L、 0.2 g/L)、不同浓度TGF-β1(0.5 μg/L、 1 μg/L、 2 μg/L)和单纯DMEM培养液(对照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除TGF-β1 (0.5 μg/L、2 μg/L)组和Chi(0.2 g/L)组第7天外,TGF-β1、Chi各浓度组及人参皂苷Rg1组在3、5、7天均能明显增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②TGF-β1、Chi各浓度组及人参皂苷Rg1组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③ 7天时,除Chi(0.2 g/L)组外,其他各组骨钙素分泌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21天时,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 0.05).④TGF-β1 (1 μg/L)组、Chi (0.1 g/L)组和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1). 结论与TGF-β1一样,Chi及人参皂苷Rg1有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增强人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增加牙周膜细胞骨钙素的分泌,有降低牙周膜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甲壳胺(Chi)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用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酶动力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不同浓度Chi(0.05 g/L、 0.1 g/L、 0.2 g/L)、不同浓度TGF-β1(0.5 μg/L、 1 μg/L、 2 μg/L)和单纯DMEM培养液(对照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除TGF-β1 (0.5 μg/L、2 μg/L)组和Chi(0.2 g/L)组第7天外,TGF-β1、Chi各浓度组及人参皂苷Rg1组在3、5、7天均能明显增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②TGF-β1、Chi各浓度组及人参皂苷Rg1组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③ 7天时,除Chi(0.2 g/L)组外,其他各组骨钙素分泌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21天时,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 0.05).④TGF-β1 (1 μg/L)组、Chi (0.1 g/L)组和人参皂苷Rg1(0.01 μmol/L)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1). 结论:与TGF-β1一样,Chi及人参皂苷Rg1有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增强人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增加牙周膜细胞骨钙素的分泌,有降低牙周膜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小鼠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OC)卵丘细胞扩散以及对孕酮 (P)、雌二醇 (E2 )合成的影响 ,探讨EGF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GV期COC在EGF的浓度为 0、2、5、10、15 μg·L-1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 48h ,每组COC数为 5 5~ 65。以不含EGF的培养组为对照组 ,观察 2 4、3 6、48h时各组卵丘细胞扩散情况 ,测定培养终末上清液中P及E2 的含量。结果 在含不同浓度EGF培养基中培养的 4组 ,其 2 4h、3 6h、48h的Ⅱ度和Ⅲ度扩散率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EGF含量为 5、10、15 μg·L-1的培养组E2 分泌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不同EGF含量的培养组P的分泌较对照组增加 (均为P <0 .0 1)。结论 EGF能促进卵丘细胞扩散 ,抑制E2 合成 ,促进P分泌。  相似文献   

4.
3种姜黄色素单体抑制人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 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1)采用噻唑兰还原实验 (MTT)检测系列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两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 2 4h后内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改变。结果  (1)MTT实验表明 ,3种姜黄色素作用 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 0值分别为 0 .5 2 5 μg/ml、0 .399μg/ml和 0 .12 5 μg/ml;在浓度为 4 μg/ml时 ,3种姜黄色素作用 4 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 (P <0 .0 5 ) ,作用 72h时达最高值 ;(2 )FCM检测结果表明 ,浓度为 4 μg/ml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 (P <0 .0 5 ) ;浓度增至 8μg/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阻滞 (P<0 .0 1) ,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1) 3种姜黄色素均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三者的生物学活性相差显著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脱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P <0 .0 5 ) ;(2 )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凋亡是姜黄色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二氢青蒿素对大鼠系膜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氢青蒿素 (DHA)对大鼠系膜细胞 (MC)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MTT掺入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DHA和不同作用时间各组体外培养的MC增生水平 .结果 :DHA对MC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LD50 为 19 7μmol/L .DHA作用 72h后 ,从 0到 10 0 μmol/L浓度梯度 ,以10 0 μmol/L对MC增生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DHA 30 μmol/L作用 0~ 72h ,以 72h对MC增生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P <0 0 1) .结论 :DHA能够抑制大鼠MC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对角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含不同浓度EGF的培养基培养角膜成纤维细胞 ,分别于 2 4、48和 72h用 0 .5 %台盼蓝法对每组进行细胞活力的测定。结果  0 .1、1.0mg/L的EGF在细胞培养 48、72h后对细胞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 <0 .0 5 ) ,但在 2 4h时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 (P >0 .0 5 )。浓度为 0 .0 1mg/L的EGF对角膜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EGF对角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在钛金属表面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五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试件表面,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10-7mol/L),分别在接种后1、3、5、7 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接种后3、7、10 d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表达.结果:OGP在该浓度范围内时,对钛表面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能促进细胞内ALP表达活性(P<0.05),最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OGP可促进钛片表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活性,提示OGP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及其受体分化抗原簇 4 4 (CD4 4 )在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HA及其受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组织HA的含量 14 3μg/g±10 μg/g明显高于增殖性瘢痕 72 μg/g± 5 μg/g和成人皮肤组织HA的含量 5 1μg/g± 4 μg/g(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12h ,HA的含量即明显上升 2 83μg/g± 12 μg/g(P <0 0 1) ,在创伤后 3d 32 1μg/g± 12μg/g达到高峰 ,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HA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显著升高 (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HA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胎儿皮肤组织CD4 4的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成人皮肤组织 (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2 4h ,CD4 4的含量即明显下降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CD4 4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有所升高(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CD4 4的含量介于正常成人皮肤和成人皮肤创面CD4 4含量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 12 7例不同年龄结构的正常人群和 2 8例膀胱肿瘤患者尿中 EGF水平进行测定。 方法 :采用I1 2 5 - EGF的放射免疫法测定 EGF水平。 结果 :小儿组 (15例 ) EGF浓度 (31.19± 7.46 ) μg/L;正常人群组 (92例 )EGF浓度 (16 .5 2± 1.6 9)μg/L ;膀胱肿瘤组 (2 8例 ) EGF浓度 (14.6 4± 1.86 )μg/L ;前列腺增生组 (BPH,2 0例 ) EGF浓度 (7.91± 1.11)μg/L。膀胱肿瘤组与正常人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年龄的变化也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EGF与年龄有相关性 ;EGF是一个较可靠、灵敏的指标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增生期、腺瘤样增生过长、内膜癌 3种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 ,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腺瘤样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 15例内膜癌组织中EGF、TGF -α含量 ,并对 3种组织中二者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EGF含量为 0 11± 0 0 696μg/L ,TGF -α为 1 4± 1 0 4 6ng/ml,二者呈正相关 (r =0 .72 93P <0 .0 0 1)。在腺瘤样增生过长和内膜癌组织中TGF -α的含量分别为 9 8± 3 4 2 3ng/ml和 3 7± 0 653ng/ml ,显著高于增生期组织 (P <0 0 1)。EGF含量分别为 0 0 2 1± 0 0 0 7μg/L和 0 0 4± 0 0 0 65μg/L ,均明显低于增生期组织 (P <0 0 1)。两种因子在腺瘤样增生过长和内膜癌组织呈负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GF和TGF -α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及评价己酮可可碱(PTX)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第1、14、28天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3mg/kg,第2~45天(第14、28天除外)每日被动吸烟2次,每次12支,持续30min,两次吸烟之间间隔4h,大鼠模型制备过程共45d。PTX治疗组每天熏烟前30min腹腔内注射PTX15mg/kg,连续30d。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指标第0.2秒用力呼出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2/FVC)与正常对照组(88.52±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型组大鼠AT-Ⅲ和TF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大鼠tPA和PAI-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AT-Ⅲ与TNF-α负相关(r=-0.87,P<0.01);PTX组FEV0.2/FVC、TNF-α和AT-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织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及周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肺泡腔扩大。PTX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腔扩大情况较模型组减轻。结论采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阻塞性肺气肿模型。模型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失衡状态,AT-Ⅲ、TFPI、tPA和PAI-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PTX能阻止白细胞脱颗粒、抑制气道炎症,同时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改善高凝状态,对大鼠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心力衰竭标准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5~10μg/min,根据血压及临床表现每5~10min递增5~10μg/min,最大剂量100~200μg/min;治疗组静脉泵入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注射3~5min,继以0.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连续用药72h。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等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后,治疗组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0.0%与20.0%,P<0.01;93.3%与73.3%,P<0.05);治疗组无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7%与26.7%,P<0.05);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3.3%与53.3%,P>0.05)。治疗72h后NT-proBNP浓度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894.3±2354.8)μg/L与(4835.2±2673.4)μg/L,P<0.01]。在治疗72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哌嗪治疗糖尿病肾病2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24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用阿魏酸哌嗪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用药3个月后尿蛋白(g/24h)由3.84±1.70降至1.80±0.89(P<0.01),其中6例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尿蛋白(g/24h)由6.48±0.84降至2.42±0.71(P<0.001).血肌酐(μmol/L)由281±183降至185±104(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分别由6.64±0.42、2.48±0.17降至6.18±0.51、1.96±0.11(P<0.05~0.01),纤维蛋白原(g/L)由4.68±1.17降至3.95±0.98(P<0.05),提示阿魏酸哌嗪可以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产生,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用于治疗D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AT-Ⅲ)、P选择素(GMP-140)2项血凝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正常妊娠期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35例受试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受试者分为2组:正常非孕妇女50例;正常孕妇85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孕妇早期AT-Ⅲ较正常非孕妇女明显升高(P<0.001),到妊娠中后期AT-Ⅲ水平显著下降,但与非孕期比较无明显改变;正常妊娠期GMP-140较非孕期明显下降至孕中期(P<0.05),孕中期后开始升高,孕晚期升高显著(P<0.01)。结论正常妊娠期血液呈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凝血、抗凝功能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人牙髓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作用。方法:取人无龋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的牙髓进行牙髓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4代作为实验用细胞。实验用生物活性玻璃包括溶胶-凝胶法制备的58S、纳米58S(Nano-58S)和传统熔融法制备的45S5。用含有1 g/L(mg/mL)的58S、Nano-58S和45S5浸提液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Dulbecco’s mim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培养人牙髓细胞,对照组为不含生物活性玻璃的DMEM培养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溶液[(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于第1、3、5、7天测定细胞增殖,第14天检测细胞的ALP活性。结果:Nano-58S组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Nano-58S组和58S组的细胞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5S5组的细胞增殖(P<0.01)和ALP活性(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Nano-58S和58S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能够促进人牙髓细胞增殖和ALP活性,对人牙髓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 (CⅣ )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 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C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血清CⅣ质量浓度为( 4 0 1 .4 6± 1 1 8.5 3)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 6 4 .32± 4 2 .5 4 ) μg/L(P <0 .0 1 )。CⅣ与血 β2 MG、尿 β2 MG、血肌酐(SCr)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6 97、0 .6 4 4、0 .5 2 3,P均 <0 .0 1 ;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呈显著负相关(r=-0 .70 1 ,P <0 .0 1 )。提示 :监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清CⅣ有助于监测、判断疾病的活动及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7.
潘佳秋  姜飞飞  刘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17-2019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抵抗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55例(T2DM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空腹血清ATGL和抵抗素水平,并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对AT-GL、抵抗素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然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T2DM组患者血清ATGL水平〔(23.59±3.94)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1.20±2.05)μg/L〕,而血清抵抗素水平〔(8.97±5.73)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1±1.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TGL与ISI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HOMA-IR、抵抗素呈负相关(P<0.05)。血清抵抗素与FPG、BMI、HOMA-IR呈正相关(P<0.05),而与ISI呈负相关(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IR、ISI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ATGL、抵抗素水平。结论血清ATGL、抵抗素可能在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T2DM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关联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是否为中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 92例PTE患者 ,以及年龄、性别与PEG患者匹配的、来自同一区域的 92名对照者的MTH FRC677T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上述 92对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结果 :①PTE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突变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3 0 .4%和 2 9.4% ,2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 0 %和 47%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TT型与CC型比较发生PTE的相对危险度OR =1 .2 2 ,95 %CI为 0 .5 9~ 2 .5 1 ,表明TT基因型不增加PTE患病的危险性。②PTE组血清Hcy浓度为 ( 1 7.1± 9.3 9)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3 .8± 7.4) μmol/L],P =0 .0 3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增加了PTE患病的危险性 (OR =3 .67,95 %CI为 1 .84~ 7.3 1 )③PTE组CC、CT、TT 3种基因型的Hcy浓度分别为 ( 1 4.8± 6.5 ) μmol/L、( 1 5 .8± 7.3 ) μmol/L、( 2 1 .5± 1 1 ) μmol/L ,对照组对应基因型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 ( 1 2 .1± 5 .2 ) μmol/L、( 1 1 .9± 7.0 ) μm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和对BLECs增殖的作用。方法:取第4代对数生长期的牛LECs,培养24h后,加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rhEGF)(终浓度50μg/L)和不同浓度的Tri(40,20,10μg/L),再分别作用6,12,24,48,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LECs的阳性表达率及增殖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Tri(40~10μg/L)抑制处于增殖状态的LECs,PCNA表达率在6~72h内随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下调,10μg/L组6hPCNA表达是(76.74±0.8),与同时间增殖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70.32±1.6),24h(61.96±2.1),48h(54.98±2.0),72h(42.15±1.6);20μg/L组6hPCNA表达是(68.58±3.2),12h(55.34±2.6),24h(49.59±1.6),48h(36.61±0.5),72h(30.00±1.1);40μg/L组6hPCNA表达是(60.96±1.2),12h(46.45±1.7),24h(32.10±0.5),48h(27.15±1.1),72h(19.16±1.5),以上各组与同时间增殖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雷公藤内酯醇使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内PCNA的表达率下降,改变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HPC)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血肿周围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60~290 g,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所有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维库溴胺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 min、复通气5 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其他2组未做处理,仅进行机械通气。所有大鼠机械通气1 h后,拔出气管导管。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P组和I组动物的尾状核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在ICH后6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从存活鼠中随机抽取10只大鼠记录神经行为学(NDS)评分和Rosenberg评分,其中5只连续切片进行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大鼠活杀后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结果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ICH后6 h、24 h和48 h均优于I组(P<0.05)。Rosenberg评分P组在6 h为3.9±1.5,优于I组的5.4±1.5(P<0.01)。P组和I组的HIF-1α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在24 h HIF-1α阳性细胞数为(6.0±0.8)个,明显低于I组[(11.4±1.8)个,P<0.01]。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力在ICH后也显著增加,其中P组NO质量摩尔浓度在24 h的变化明显轻于I组(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的表达,抑制脑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